《古今中外论人性及其善恶:以孟子为中心》新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毛朝晖说,性善论在过去一个世纪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孟子学的反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而是涉及每一个儒家学者精神处境的问题,“儒家人性论不管是从孟子以来,或者荀子或者后面的学者,从某种程度上都必然要接受某一个版本的性善论,它才能够解决道德的动力问题,否则道德动力是无从建立的。
生命的意义是关于生命本身的基本态度
中华文化其本质其实就是关于生命的文化,是关于生命本身的学问。也正是对个体生命精神和道德的教育,才孕育出古老的东方文明,形成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的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生命观里告诉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所在。
亚当斯密学说斯密的思想遗产及其现实意义
亚当•斯密的思想遗产及其现实意义在反封建的背景下,肯定人的独立本性及其作用具有历史的进步的意义;我们还知道,将人性问题置于新时代哲学研究的核心,认为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基础,是苏格兰启蒙思想的一大特点。
形容道家的成语是指对方的思想行为令人喜欢亲近
2、刚健与阴柔:儒道两家的内在气质之比较儒家的重仁尚礼思想使人只能“有为”于社会,既是“有为”的,那么无论是对个人的修养还是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个人作用,它在气质上都必须是强大而中正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有为”而作于社会,才能使其思想核心“重仁尚礼”真正统一在社会之中。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在禅宗那里,则以善知识,开真正法,去掉情识迷妄而明心见性。B.在王国维推崇的五代北宋词阶段,所创作的诗词都是与气性论哲学紧密相关的。
儒家四端孟子:扶不扶了人早摔了
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的依据称为儒家四端这四心真的是人人都有嘛?还是读书明白事理以后才有的呢?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那学习和修行又有何意义呢?大多数人都会思考取舍又怎么会有是非观念?是非之心是智之端也都是达到心中一点恶念都没有的境界也心里会存那么点善念呢?善中有恶
水能适应多种环境,形成不同形态(深度好文)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篇,写出了老子对水几于道的崇尚。正如原文所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处在众人都不愿意居住的地方,所以水的这种境界已经几于道了。《孟子》中曾用水来形容人性:“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
“五达道”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中庸》是儒家经典,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四书”次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弘一法师: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了天地万物方知人之渺小,出世入世,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运转的一个要素。见众生,明人性而宽容真正见过众生相的人,会由内而外生出一种慈悲宽容的胸怀,这是一种大爱,一种大格局。见众生,无非就是对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道人伦多一分看破与接纳而已。
:,宗教伦理是否成立
从这个意义而言,宗教是一种神圣价值与世俗价值相结合的人生观,伦理道德内蕴于其中。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也是相互作用的。在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新道德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传统的宗教伦理思想无疑是一份不可忽略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