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佛教、佛徒有着深的渊源

:韩愈与佛教、佛徒有着深的渊源
韩愈生活阅历中与佛教佛徒有着如此广泛的接触,而在思想深处为什么又那么坚定地拒绝佛教佛徒?韩愈否定、排斥佛教佛徒的原因大致有二:但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用纯粹“唯物”的观点抨击佛教在现实物质生活中的弊端,而没能发觉佛教在解除人类精神苦难、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中的巨大作用。
日期:2023-12-10 人气:57 阅读全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国学,国学里面的重点在于儒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国学,国学里面的重点在于儒释
所以我们很容易能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在于,以儒释(佛)道三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上。靠的就是儒释(佛)道三家的传统思想文化。其中儒家和道家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思想文化。这其实和佛家的,或者是道家的思想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儒释(佛)道三家,就是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其中精髓之所在。
日期:2023-12-09 人气:184 阅读全文

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

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
一起阅读:佛学补中国哲学之不足这些思想和西方哲学有相通之处,但佛法立足缘起无我的智慧,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更为究竟圆满。济:这些理论逐渐说服了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略到佛法智慧的高深。
日期:2023-12-09 人气:123 阅读全文

佛教“止恶修善”的教理以善恶的伦理思想

佛教“止恶修善”的教理以善恶的伦理思想
一、佛教中的主要道德思想及“止恶修善”教理的主要含义“止恶修善”的思想是佛教思想的精髓,因为其主要内容体现了善恶报应的因果观,凸显了佛教教理中最基本的道德精神。三、“止恶修善”的佛教教理对现代人道德教育的启迪
日期:2023-12-09 人气:156 阅读全文

2017年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相似文献资料

2017年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相似文献资料
刘雄伟;;现世之蔽及澄明之境——藏传佛教思想的生存论意蕴[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刘元春;;生活禅:当代人间佛教的社会路向[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4期方立天;;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日期:2023-12-09 人气:66 阅读全文

南怀瑾老师: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道家

南怀瑾老师: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道家
儒家、道家、佛家的水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本书纵贯儒、释、道三家智慧,帮你全面地解读其思想精华,把传统智慧运用于现代生活中,在做人、做事与修养心性方面为你提供帮助和借鉴。
日期:2023-12-09 人气:87 阅读全文

朱老师抖音号: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朱老师抖音号: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太极哲学是中国人历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哲学思想,太极理念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遗传基因。对于中国人而言,太极是文化、是哲学、是运动方式、是管理理念。理水平,佛家是管理人心,太极结合三层,大家练了之后其乐无穷”。可见,太极哲学理念贯穿于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中。
日期:2023-12-09 人气:180 阅读全文

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 关于引导语,你知道关于有哪些吗?

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 关于引导语,你知道关于有哪些吗?
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引导语:你们知道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有哪些吗?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相关文章:【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相关文章:佛教哲学名言10-04佛教至理名言12-02佛教至理名言名句01-04藏传佛教至理名言10-19佛教的哲学论文09-01
日期:2023-12-09 人气:81 阅读全文

今日故事|绿标开始听故事,已支持快进后退!

今日故事|绿标开始听故事,已支持快进后退!
今日故事|梦想的起点(本音频由儿童成长故事原创出品)主播:小黎姐姐,儿童成长故事签约主播,关注儿童教育,爱讲故事,听故事,小朋友们,关注我们一起打开童话世界的大门吧。家长和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小黎姐姐每周推荐2个哈佛家训故事,改变从现在开始!《儿童成长故事》科学小问号No.64
日期:2023-12-08 人气:83 阅读全文

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

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
其文意深奥,包含广博,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万经之王。可以说,能读懂一部《道德经》,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长,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其受用也是无穷的。
标签: 道德经 国学
日期:2023-12-07 人气:148 阅读全文

舍得是一头难以驾奴的猛兽(深度好文)

舍得是一头难以驾奴的猛兽(深度好文)
舍得的哲学舍得一词,来自佛家语,是禅的一种。舍得哲学也是历来被推崇的为人处世哲学。讲述舍得哲学的书籍也有不少。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得,是一种理智,是一种豁达。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日期:2023-12-06 人气:143 阅读全文

黑格尔思辩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永辉)

黑格尔思辩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永辉)
黑格尔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潘永辉摘要:论文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绝对理念”与禅宗的至高境界“空”,比较了两个哲学体系的异同,最后于此基础上指出二者在美学特征方面的不同之处。
日期:2023-12-06 人气:191 阅读全文

佛教经典小故事: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良师益友

佛教经典小故事: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良师益友
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
日期:2023-12-05 人气:163 阅读全文

古代人死为鬼怎么办?和希分别代表什么

古代人死为鬼怎么办?和希分别代表什么
无论是鬼、聻还是希,都代表了不同的生命阶段,但它们最终都无法逃脱生命循环的规律。“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这句老话在现代看来,可能是超自然和神秘的观念,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生命、死亡和超自然现象的一种哲学理解。古人们通过这些信仰,来理解和解释生命中的不可思议之处,以及死后的去向。
标签: 文化
日期:2023-12-05 人气:144 阅读全文

济群法师:佛教如何看待“欲望”?

济群法师:佛教如何看待“欲望”?
佛教如何看待“欲望”?宗教家和哲人在对待欲望的态度上,有禁欲和纵欲之分。那么,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因为欲望是烦恼的根源,而烦恼能遮蔽我们的佛性和智慧。
日期:2023-12-04 人气:180 阅读全文

南怀瑾老师:培养空性智慧,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

南怀瑾老师:培养空性智慧,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
佛学智慧的终极教导有学生问我:证悟空性的圣人还落入因果吗?老人便问:“证悟空性的圣人还落入因果吗?原来,佛法的修证佛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应该是“不昧因果”,即通透因果真理,不受轮回妄念的愚弄!
标签: 空性
日期:2023-12-03 人气:187 阅读全文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第三章第二节空性不可言说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第三章第二节空性不可言说
空性不可言说空性只能体证,不能用常规的认知,因为一认识又落入了理性的限制。现在我知道你所谓‘领悟自性之后,其余都一文不值’的意思了,我已经无法停止觉知的练习。什么是佛法所说的空?为什么空性不可言说?不可言说的空性对我的现实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日期:2023-12-03 人气:192 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五章中的“橐籥”

《道德经》第五章中的“橐籥”
它让我们看到了“空性的力量”来自于对生命真相的领悟,和穿透事物表象看到本质的深刻洞察。阴阳五行所构造的万事万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物质世界是由能量和频率”所组成的,所谓的物质世界,就是一切可以以“有”多形式所描绘的世界。
日期:2023-12-03 人气:93 阅读全文

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

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
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太空一切皆是空性、佛性,自心本体亦是空性,真心者,非指人之思想或感情,而是指能产生一切意识与思想的本来之质,即本质。世间诸法,相妄性真,所以言:凡一切相皆是虚妄!
日期:2023-12-03 人气:132 阅读全文

中观见与道德经: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中观见与道德经: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意为:驳斥缘起性空者,那他也破坏了一切世俗的约定。唯有空性见,能使一切正法合理地存在下去。最终,唯有空性见,能使佛法成其为佛法,世俗成其为世俗。空性见使一切产生意义,而真正使空性见具备意义的,便是“缘起”。中观的空性见使一切合情合理,因为见到它,我们就见到了“缘起”。
日期:2023-12-02 人气:16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