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儒家入世思想的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
隐居后陶渊明与佛家子弟相交往,谈论问题时也带有一定的佛学色彩。陶渊明生长于官宦之家,他从小受到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熏陶,自幼修习儒家文学经典。陶渊明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正统思想所提倡的“学而优则仕”。
文档介绍:解读陶渊明的生态智慧
文档介绍:解读陶渊明的生态智慧摘要:当今社会倡导建设生态家园,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式有着积极意义。陶渊明的诗文是生态批评的重要传统资源。二、陶渊明的生态智慧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陶渊明,挖掘他的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智慧,重估陶渊明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家的美学精神
道家的文化,哲学精神是“道法自然”道家的文化、哲学精神是“道法自然”、“道通为一”、“清静无为”、自由逍遥等。道家以“道”为核心的文化、哲学精神表现在审美中,就是道家美学精神。所谓美学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精神在审美中的体现。这些诗句都典型地表现了道家的审美风味和美学精神。
一个文坛风流的时代:桃源隐地、士大夫情怀等四方面
这里从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诗》出发,简单分析其作品意义的承上启下。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上承老庄儒道,却又经过作者的取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这种思想也广为后人所效仿,如唐·王维在其作品《桃源行》中便是以陶渊明的桃花源为源头来学的。不仅在《桃花源诗》中如此,在他其他一些诗作中也如此。”只是同样的思想,...
儒家经典的教育,心中洋溢着治国安邦的理想和豪情!
在陶渊明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执着求善、严正律己、固穷守志的儒家品格,也看到了自然超脱、飘逸潇洒的道家风范。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又渴望出仕建功立业,五次出仕五次归隐,在出仕和归隐之间,我们可以体会到陶渊明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也正是陶渊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博弈。儒家济世的理想失落后,陶渊明成为老庄思想的实践者。
桃源人的“乌托邦”——武陵捕鱼人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实为《桃花源记并诗》的序章。正因为陶渊明的“桃源”情结,使他的这篇文章带着让人神往的乌托邦色彩。桃源意象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将仙境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村落融合到一起,用桃源意象呈现出来。并且,陶渊明将“田园”升华到“桃源”,这是民众和一般文人都难以企及的“真自然”的境界。
道家的美学思想丰富深深,其审美风貌高旷飘逸
道家以“道”为核心的文化、哲学精神表现在审美中,就是道家美学精神。道家美学精神在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和文学艺术中,都有大量的表现,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魏晋人物及其“魏晋风度”(典型的如“竹林七贤”),如音乐中的古琴音乐,如绘画中的宋元山水,如明清时期的文人清言等等,都表现了道家的美学风味和美学精神。这些诗句都典型地表现了...
癸卯一世,到底是应该追求肉体的享受,还是去探索精神上的永恒?
提到陶渊明,人们一定会感觉他是隐者的代表,襟怀高洁,淡泊名利,而且不愿与世俗合流,这首诗就反映出陶渊明是一个坚贞不渝的儒家信徒。以此来看,陶渊明不啻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儒生,他的归隐绝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远离尘世,而是奉行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刚开始时,陶渊明眼中的田园生活,还没有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人生大半时间都徘徊在出仕归隐之间,那是作者归隐感受的一种意境
睡梦中一直幻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可以和陶渊明老先生对弈、聊天、耕作、话史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心寡欲又不失情操。《桃花源记》正是陶渊明在南村隐居时所写,那一年陶渊明54岁,文中所描述情形多为先生真实生活的艺术写照。唐朝时期很多名人雅士对《桃花源记》悠然自得的生活羡慕不已,认为陶渊明后期深受道教思想盛行的影响,...
论诗歌中的道家思想(摘要)陶渊明是田园诗歌的开创者,道法自然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免费论文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在这些诗歌中,处处都体现着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思想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得以体现这是由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归隐生活中的体悟在诗歌中的体现陶渊明诗歌题材广泛,生活中凡有所感都被写入诗。信仰道家思想的陶渊明做诗,通常会不自觉地用一些词语来传达其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