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大文明基础的精神和文化哲学——《》译后记
东西两大文明基础的精神和文化哲学——《》译后记
《东方与西方:道教与犹太哲学》译文介绍:
西方人激进的、投机的、分析的、演绎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准备好衡量东方人的隐含、暗示、本能、综合和归纳方式。由于语言和概念上的障碍、西方中心主义以及普遍不愿在平等的基础上审视两种世界观,西方人很难解释东方人的思想。通过关注东方道教和西方一神论定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东方与西方:道教与犹太哲学对矛盾表现出辩证的态度: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而犹太教的立场是人高于自然通过上帝的概念。
韩国前驻美国大使、外务省副部长、延世大学教授崔英镇的四卷丛书《东方与西方》,系统全面地比较了东方与西方的基础。西方文明,认为东方不戴西方中心主义的有色眼镜。 考察了两个文明的世界观,试图克服障碍,实现真正的理解。作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身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基础的精神文化哲学。国际关系模式。
第一卷《东方与西方:道教与犹太哲学》探讨了东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对比。关键问题是:将道教的天人合一和犹太教的天人合一对比有何意义?为什么东方有道,西方有神?道和神有什么区别?这些差异在各自的文明中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人类有不同的文明?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论述了东西方两大经典《道德经》和《摩西五经》,并比较了它们的典型特征,如道不可言、神可言。 、自然之道与超自然之神、不可言之道与可理解之神、否定之道与肯定之神等。接下来的几章涉及东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如无限、存在与生成、不可言喻(相对真理)和可理解性(绝对真理),不可言喻的无为和可理解的行为,有限的东方和广阔的西方等对比特征;东方阴阳的互补性和西方的二元论及其在人类行为(阴/不可言与阳/可理解性)和科学(可理解性(经典物理学)和低效率(现代物理学)中的冲突;东方转型理论和西方创世/进化论,从东西方的创世神话对比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是地球上的寄生虫还是动物的典范?是和谐共存还是主宰控制?在总结两种模式后东方与西方的人与自然,作者回顾了道与上帝的演变,道从自然哲学到大众宗教,上帝从犹太教、基督教、自然神论、无神论和伊斯兰教。笔者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东西方的和解路径,包括道与神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 re,以及不可言喻与可理解之间的和解。
第二卷《东方与西方:人与神灵》比较分析了两种世界文化对人性本质的看法,考察了东西方人的心态。作者通过对斯宾诺莎和荀子著作的分析表明,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始终认为精神是人的本质,是不同于肉体的独立实体。社会动物,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在提出不受神学干扰的有用的伦理、政治和政治经济学主张方面比西方早了数百年。作者认为对人性存在三种解释:传统西方观(人性有罪)、当代西方观(人性本善)和东方观(人性有问题),证明了社会对人性的解读人性是其政策和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阻碍西方人对人性自然理解的精神统治的崩溃已经结束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时代,但对人性的正确理解仍然至关重要,正如任何伦理学、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最终都可以回归到人们对人性的解释。
在考察了东西方文化如何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身心的关系之后,作者转向第三卷《东西方》中东方儒家和西方基督教所界定的人的讨论。 : 儒教与基督教 与人的关系旨在阐明东西方两种对立的人与人关系模式的起源、表现和演变。孔子和耶稣教导了同样的道德观:互相照顾。但在起源于犹太教的基督教中,强调“服从你的上帝”的原则,人与上帝的关系往往优先于人与人的关系。西方历史充满了“爱你的邻居”和“跟随你”。同时,与道家和谐相处的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仁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关键因素。血缘、财富。反派对于理解东亚文明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不受任何宗教因素的干扰,提出伦理是指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原则。东方君子与小人是我们理解东西方关系的关键,也是我们理解东西方关系的关键,也是关系的关键。东方自然哲学与西方超自然宗教之间,东方包容性与西方一神论,东方变革主义与西方电话之间生态学和东方伦理学。了解西方法律差异的根本原因。
第四卷《东西方:国际关系模式》是作者东西方文明三部曲的延伸,阐述了东西方两种对立的国际关系模式的起源、表现和特点。突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理性观察东方方法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文明术语和地理术语描述的东方,从视角比较东西方其他国家的行为。一种国际关系模型,描述了 15 世纪的两位海军上将郑和和达伽马如何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特征。作者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见解,即西方从侵略到贸易的范式转变使得有必要放弃西方的扩张、自由冲突解决、胜利等原则,转而支持东方的现状、和谐等级、原则例如管理和冲突预防是关键。我们现在似乎正处于国际关系从攻击(或军事)到贸易(或市场经济)的历史范式转变之中,世界变得更加相互关联。作者的分析有助于世界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视野,平等看待东方。
我相信,这种对东西方文明基础的全面系统比较,有助于不同文化的人们认识到,东西方可以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文明,实现真正的理解。
以道教和犹太哲学为起点来比较东西方文明是完全合理的。近代早期的意大利犹太哲学家卢扎托认为,西方文明由两股力量组成,一是古希腊或雅典的文化,二是犹太宗教思想。 “在哲学上,圣经一直是后世哲学家思想和资料的来源。创世记可以说是犹太教的宇宙论,与希腊哲学的宇宙论并驾齐驱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成为后世哲学家无法回避的现象。犹太教的哲学问题,其中的文字也是重要的资料来源,《犹太教圣经》不仅是圣经的元首,犹太教的源头,更是犹太哲学活水的源头。圣经的宗教价值、文化价值、哲学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无论如何都不能被高估。”法国学者菲利普·尼莫解释了圣经的世界观、意义和人格意义和政治意义,“我认为圣经给了西方思想一种独特的灵感:1)一种自由感,一种宇宙中的自由感——不仅仅是像希腊罗马这样的社会 自由感;2)超越祭祀机制的逻辑倾向,使犹太-基督教社会在人格绝对价值的道路上比罗马法走得更远;3)世俗与宗教的权利分离,从而导致国家的不圣洁,是民主出现的必要条件。”著名学者陈谷英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文化的支柱是儒家思想,而中国文化的支柱是儒家思想。哲学就是道家。”他认为,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了道的概念,创造了直觉思维,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哲学中,道、气、理、太极、存在、意义、动、静等许多核心概念和范畴都是道家开创的。无论宇宙的本体论和思维方式如何,道家的成就都比儒家的更丰富、更深刻。儒释道是包容的,西方是排斥的。道家在中国哲学中注入了四种精神:包容、尊重个性、平等的精神和异质的对话。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东方之道不同于西方之神。谢夏玲将人的存在解析为自然存在、社会存在、文化存在三个层次。他解释说:“自然存在是指有血有肉。社会存在是指生产关系、政治关系、亲属关系等的总和。人类的文化存在是由传统形成的,传统渗入人们的心灵,转化为它的文化存在……基督教文明的信仰问题最初是神学问题,后来演变为道德哲学问题。东西两大文明基础的精神和文化哲学——《》译后记,但是一个实体的意思就没那么强了。基督教也有‘道化身’的说法。道,约翰福音的希腊原文是Logos。约翰福音的第一句话,‘一开始就有是逻各斯',与儒家很相似。'。逻各斯在整个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大致相当于真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易经》:'道f 立天为阴阳;立地之道,刚柔相济;人之道是仁义之道”……天道、地道、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有仁。基督教的道路充满了宗派主义。耶稣明确要求信徒背起十字架跟随他;如果家人,甚至他们自己的母亲,不跟随耶稣,他们就是敌人。因此,基督教以‘基督里的弟兄姊妹——异教徒’为划分人群的结构模型。”
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上的演讲中指出,西方主客二分法具有三大特点(1)重视个体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个体的;(2)在思维方式上,偏重理性,非此即彼,彼此都非常清晰;(3)更提倡超越和抽象的概念时空。中国哲学家重视天人合一一、万物一体,也有三大特点(1)重视群体意识,轻视个体独立;(< @2)在思维上不重视分析,而是重视直觉的整体性,提倡彼此合一;(3)很重视现实生活中的抽象概念wo rld。他认为,中国哲学未来的方向是继续走五四运动以来开创的道路,继承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优势一、万物,强调和谐的精神,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近代西方的主客主体性有机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后主客”式天人合一之路。
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学学院院长郭启勇曾将中国哲学的精神和特点概括为自然生命力、宇宙和谐、创造精神、秩序建设、道德修养、具体理性、知行合一。 “长期以来,在西方,超越外界的神和纯灵是宇宙的创造者。人与神,思想与物质东西两大文明基础的精神和文化哲学——《》译后记,这一面与另一面,思想世界与精神世界。存在、身心、价值与事实、理性与情感,就连不可动摇的造物者和它所创造的生机勃勃的世界都分为两极……中国哲学的主流是自然的生命力,没有创造者高于世界。中国哲学是气的哲学,不是原子论的哲学。气的哲学表现出连续性、不断变化、大众化和无限生命力的存在。唐一杰在文中引述:“合一”的基本命题和“身、用、源”思维方式的产物,包括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 ,以及人自身内外身心的和谐统一。三大学派的共同思想。文中有与本书内容相辅相成的文字,还有“中国文化甚至主张有神性”在人性和事物的本质上,人必须尊重人和事物(甚至植物、鸟兽、瓷砖和石头),甚至全心全意——知性——知天。 , 故意-营养-当天的事情。诚如神明,知此心为天心,能达到灵性境界,不会导致宗教的疯狂、排他性和宗教战争,也有对和平与生命的终极关怀。”
其实,东西方文化的对比,自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学者十分关注的话题。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首版,2009年商务印书馆再版,是长期以来引起思想界关注的重要著作。梁漱溟将中国、西方和印度文化总结为三种不同的人生道路: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道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自觉、和谐、维护;印度文化的基础是本能地反省其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学为基础,以伦理为基础。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它比西方文化更“崇高”。它认为“世界的未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只有以儒家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人们才能尝到“人生的真味”。与这种乐观的看法相反,译者在翻译这本书时碰巧看到了张银麟在 1942 年 6 月讨论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他更加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不足,这可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最中国人正在追赶西方。危机感。 “我们有占星学和历法,但没有伟大的文学;我们有测量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但没有几何学;我们有大师,但没有系统伦理;我们有研究条款,但没有语法。这种差异绝不是近代的开端,早在周、秦、希腊时代就已清晰可见。”他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大于对纯粹活动的兴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实践的价值压倒了观察的价值;实践的价值几乎是所有价值;观察的价值根本是微不足道的。相反,西方人对纯粹活动的关注至少与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关注是一样的。在西方的价值观念中,观察的价值,如果不高于修行价值,至少和修行价值具有同等地位。”在限制环境和扩大环境的对比上,我们看到了和本书类似的说法,可以说是对本书的一些支持。内陆农业文化,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海洋有着不可理解的关系……海外开发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洋海文化就像一个智者,知识渊博;内地的文化就像一个有德的人。洋海文化是动态的,所以西方的历史比较波澜壮阔,掀起社会基础的快速革命频繁。内地的文化是安静的,因此,中国的历史相对简单流畅,所有的社会大变迁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被感动,给人以千年停滞的形象。海洋和大海的变化是快乐的水。很多巨大的政治建筑,就像潮水一样“涨跌互现”;而中国几千年如山屹立。”
我对中国文化的论述也印象深刻,“在人和人的方法层面上,中国人没有建立视角()、参照系()、基准()和分析工具(工具)。中国人的方法论使中国人无法摸象,也无法发现科学规律,这四个要素和条件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知识兴起的条件,极为重要。在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关注这四个因素,要素和条件是自我质疑的。却制定了一套道德规范,拼命抬高自己,打压别人。这样做造成了三个后果:第一,人与人之间有很多战争;第二,有时人们被视为天使;第三,有时人被视为动物。简而言之,人永远不被视为人。 ,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个人是什么。”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的枷锁。身体的运动不能带来生活的广度,只有想象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学术方法。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必须精准、精准、精益求精。另一方面,我们写了很多错字,窗户总是漏水,螺丝和螺母总是不匹配,油漆喷得不均匀。老实说,我们连一张桌子都擦不干净,一颗纽扣也不能缝好。” “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的定义。一、确定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在永恒的秩序中确定人的思想方向;三、界定当前世界秩序中人类行为的界限。在完成了三项大任务之后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一个人的生活和知识将处于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在所有的写作形式中,缺乏专业路径的所谓文学、历史和哲学写作,除了文人摇头晃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误导读者,让人以为只要胡说八道、自恋,就可以流连一辈子。文人的味儿真是害死人。”
陈谷英说,“20世纪以来,以‘道’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和以‘道’为中心的西方哲学,从怀特海到海德格尔,开启了东西方对话。通道。许多西方哲学家们对“西方中心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东西方对话的基础。从哲学对话到现实世界,东西方需要进行多层次的异质对话。庄子的宇宙观是最好的与全球化的视角相对应,庄子的天主自由精神和万物均等化具有最现代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很少提到《庄子》,这也是我在翻译中有点疑惑的地方。为此,增加陈先生对《庄子》的部分论述,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老子更看重治国,庄子更看重身体。他从个人的生活出发,注重身体和神灵的修炼。庄子尊重神灵的境界和神灵的境界。”人形虽小,心却很大,他用浪漫的笔触,文风的想象,描绘鲲鹏展翅的壮丽景象,借形的巨大衬托心的宽广,所以主题《逍遥游》是“心游无穷”。内涵的重要区别……庄子借用“无”与“化”之气,将老子的“玄妙”之道化为万物,并从存在自然走向人生境界。“有”是庄子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人生哲学概念。所谓“游”,是个体生活自我满足的意境,而不仅仅是主体的精神在苦难中获得自由,主体的灵魂在观察万物中领悟美。与“道统一”相结合,“化”、“统”是庄子哲学的重要范畴。鲲可以化成鹏,庄周可以化成蝴蝶。大变流行,个体生命在宇宙大生命中。现代社会的物化、功利化,使人机械化、工具化。人追求物欲,世俗浮浮沉沉,浮浮沉沉,风起云涌。群体迷失了方向,个人迷失了自己。信息铺天盖地,人们沉迷其中,终日在意琐碎的小事,思想和精神也化为碎片。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隔绝了每一个生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老庄所提倡的空、静、亮,帮助我们远离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反思人生的方向。庄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人内心的浮躁和紧张。 《平等论》说:‘初成,勿忘待成。就像是与一切一起驰骋,根本停不下来。这是可悲的!终生服事不见其成,不知不觉就累死了,不悲不喜!人们称之为不朽,对习有好处!'"
译文出版之际,感谢作者崔英镇教授的厚爱和信任,感谢他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的帮助和对译文的修改建议。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几部作品,如陈朴清的《四书注》(广州:华城出版社,1998)、《圣经:现代标点与简体字组合版》(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 .,2001),何林译《斯宾诺莎文集》第四卷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顾正坤译老子《道德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编辑委员会主编《国学经典》(昆明:云南出版集团,2010),《易经》(北京燕山出版社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2009),《有效性:中西思维之间》,林志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仁、叶杜壮、方宗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伏尔泰,王彦生译,《哲学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e图书馆,1991),莎士比亚、朱生豪翻译《哈姆雷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我要对这些作品的编辑和翻译表示感谢。最后,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张从军先生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为本书出版辛勤工作的编辑牛洁英先生和葛晓辉先生。 .
关于作者:
Y.J.Choi 目前是韩国延世大学 ( ) James T. Laney 特聘教授,教授韩美关系、东西方文明比较等课程。直到 2013 年 5 月,他担任韩国驻华大使韩国到美国;从 2007 年到 2011 年,他担任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 (in) 的总干事,因其在该国民主化和统一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受到认可。他还担任过大韩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2005-2006)、大韩民国外交部副部长(2004)、驻维也纳大使(2002)、联合国助理秘书- 维和总长(1998-1999),朝鲜半岛能源发展组织副秘书长(1995-1997)。他在延世大学学习医学和国际关系,并在巴黎大学(巴黎大学 - 也称为先贤祠-索邦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比较东西方文明三部曲的作者,深入探讨了两种文明所依据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随便看看
- 2022-07-06中国哲学专业下属的二级学科属性是什么?(上)
- 2024-05-31哲学动态人物专访:见证哲学发展,推动思想构建
- 2024-05-10(国学讲堂)国学百家讲堂,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21世纪的视野
- 2024-05-08:中国文化何以有某些特点
- 2024-05-05儒家的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对人生关注与思考
- 2024-05-04探秘中国古代“阴树”信仰:梨、桃、柳的文化解
- 2024-05-02传承文化,另辟蹊径——中国式文化创意的运用
- 2024-04-25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易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2024-04-23中国十大著名庙会哪个地方的庙会最热闹人最多
- 2024-04-21儒家法律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法和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 2024-04-19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2024-04-18中国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智慧-组织行为学与团队价值创造
- 2024-04-13中国园林文化的基本思想流派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24-04-12赵朴初:不了解佛教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
- 2024-04-08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明清儒家思想
- 2024-04-08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 2024-04-04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华诞,揭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
- 2024-03-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星尔雅2020年春小节测验答案
- 2024-03-28曹雪芹借十二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全面反思中国文化命运
- 2024-03-28澳大利亚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窗口--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