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家的美学精神
道家的文化,哲学精神是“道法自然”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家还有道教的核心是“道”。道家的文化、哲学精神是“道法自然”、“道通为一”、“清静无为”、自由逍遥等。道家的文化精神在“道家四书”:《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中有集中表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的文化、哲学精神表现在审美中道家思想讲究自然自由是对的错的,就是道家美学精神。所谓美学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精神在审美中的体现。它是一个民族审美思想、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境界的凝结、综合表现。
道家的美学思想丰富深赡,其审美风貌高旷飘逸,其美学精神悠远玄妙。道家的美学精神在《老子》《庄子》中表现最为集中,如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自然之美、“见素抱朴”的朴素之美、“虚极”“静笃”的虚静之美、“大象”“大音”的博大之美、 “微妙玄通”的玄妙之美、“有无相生”的意境之美、“涤除玄鉴”的空明之美(心胸)。庄子关于“天地有大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唯道集虚”“虚室生白”“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雕琢复朴”“天乐”“天籁”“天和”、放达“逍遥”等许多论述以及“物化”“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等审美心理的论述,都表现了道家的审美精神。
另外,还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表现冲虚飘逸、恬淡静寂的美学精神;《淮南子》中的“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美学精神。归纳起来,道家美学精神表现的美是朴素自然之美、虚静冲淡之美、高旷飘逸之美、深邃玄妙之美、逍遥自由之美。
道家美学精神在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和文学艺术中,都有大量的表现,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魏晋人物及其“魏晋风度”(典型的如“竹林七贤”),如音乐中的古琴音乐,如绘画中的宋元山水,如明清时期的文人清言等等,都表现了道家的美学风味和美学精神。道家美学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文学的诗歌领域,如嵇康、陶渊明、李白、韦应物、苏东坡的很多诗歌,都表现了道家美学精神。
如嵇康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中写道:“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是一首表现高逸情怀的名诗。诗人情怀高旷悠游,眼望高空远归的飞鸿,手中挥弹五弦古琴;诗人无论是仰望天空,还是俯视大地,都悠游自得。诗人的一颗广远高逸的道心,漫游在深奥玄妙的太玄之境。此诗表现的美,就是道家的高逸之美。
又如被钟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平淡自然风格的诗歌,也典型地表现了道家美学风味和美学精神。大理学家朱熹说:“渊明所说者庄、老。”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说:“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陶潜不仅信奉老庄,而且还信天师道。人们公认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平淡”,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陶渊明是“开千古平淡之宗”。清代施山在《望云诗话》说:“渊明为平淡之极品”。陶渊明的诗歌自然淳真、质朴素净、平和纯美、恬静悠远、高古平淡,典型地表现了道家美学精神。人们认为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不可企及”。
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表现的境界,平淡冲和、超然世外、高旷清逸、恬淡闲静,这就是道家美学韵味。
陶渊明还有很多诗句都表现了道家美学风味,如:“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见《神释》);“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见《和郭主簿二首》);“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见《于王抚军座送客》);“俯仰终宇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家的美学精神,不乐复何如”(见《读山海经十三首》并诗);“願言蹑轻风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家的美学精神,高举寻吾契”(见《桃花源记》并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见《归田园居五首》)。陶渊明在诗中用高天、白云、轻风、行舟、远村、炊烟、飞鸟、游鱼等许多意象,构成情怀高洁静穆、意境闲逸悠远、意蕴丰富深赡、风格平和冲淡的诗篇。这些诗句表现的美是清静冲虚、静穆浑融、本真自然、素朴淳真之美,表现的是道家的美学精神。
文学史上还有很多表现道家美学风味的诗篇、诗句。如:“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唐陈子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心同野鹤与尘远道家思想讲究自然自由是对的错的,诗似冰壶见底清”(唐韦应物);“闲行观流水,静坐看归云”(宋邵雍);“风流魏晋间道家思想讲究自然自由是对的错的,谈笑羲皇上”(宋苏轼);“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金段克己);“放浪形骸外,逍遥天地间”(元耶律铸);“道参原始鸿濛外,身寄虚空象纬中”(明蓝仁);“俯仰惬天趣,清虚涵道心”(清孙麟)。这些诗句都典型地表现了道家的审美风味和美学精神。
上述诗句,用天地、鸿濛、白云、平野、江流、大荒、流水、归云、野鹤、冰壶等意象构成诗境,表现了人们心中的高逸情怀,也表现了道家的审美韵味,包含着道家美学精神。读之,让人心清意远,有飘然出尘之想。
(本篇完)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东方管理智慧: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探索东方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企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