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孔子的七只谦谦君子糊口就可以了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孔子的七只谦谦君子糊口就可以了
本刊记者 牧 童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摘自习近平同志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孔子的七世祖。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正考父家族部分世系:
7世祖宋微仲(本名子衍,宋国第二位君主)
6世祖宋公稽(子稽)
5世祖宋丁公(子申)
4世祖(高祖)宋前湣公(子共)
3世祖(曾祖)弗父何
2世祖宋父周
1世祖世子胜
正考父
1世孙孔父嘉
2世孙木金父
3世孙祁父
4世孙孔防叔
5世孙伯夏
6世孙叔梁纥
7世孙孔子
8世孙孔鲤
9世孙孔伋
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上卿。《孔子世家》载:“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 他贵为帝室之胄,曾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地位很高。但他为人处世却低调平和,俭朴自律,是个谦谦君子。
他辅佐过的三个国君,曾对他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谨,还特意在家庙铸鼎铭文:“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低头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是这样,但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
他的恭谦与节俭,铭传后世。正是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很有感触”地借古喻今,对党员领导干部苦口婆心地谆谆告诫,无论官做多大,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时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俭朴生活,切不可得意忘形,公权私用,飞扬跋扈,骄奢淫逸。
作为正考父后裔的孔子,是否见到过祖上留下来的这只铭文巨鼎?孔子后来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过其先祖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问题似乎已无从籍考。
但犹如黄钟大吕般的《正考父鼎铭》,能穿越数千年的历史烟尘,在当代中国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誉和无限感慨,想必当初也曾经在孔子心中,激起过思想的波澜和情感的涟漪。
唐玄宗李隆基曾敕命御用文人编撰过一套《初学记》,专供教育皇子皇孙,其中就有一篇《正考父赞》:“恂恂正父,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年在耆耋,三叶闻政。谁能不怠,申慈约敬。饘粥予口,伛偻受命。名书金鼎,祚及后圣。”
“名书金鼎,祚及后圣”,在大唐天子及文人们的眼中,《正考父鼎铭》对后世圣人孔子是有很大影响的。
孔子是千古圣人,万世师表。在孔子思想文化传播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孔子世家谱》发挥了独特作用。
《孔子世家谱》作为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跨越80多个代次,传承25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历史跨度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家谱。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孔子世家谱》不仅是孔氏的族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绵延庚续的历史见证。
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孔子世家谱》,在明朝时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的民国时期。
2009年9月24日,经过孔氏族人13年不懈努力,《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终告完成,并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孔庙举行隆重颁谱仪式。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孔子世家谱》的第一次大修。其时,距上一次民国大修已过了72年。
《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成功并出版发行,是孔氏族人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国家级文化瑰宝。
2017年夏秋,本刊记者辗转北京和山东曲阜等地,围绕《孔子世家谱》里的文化大观和第五次大修工作,采访了多名孔子后裔。
孔子后裔的骄傲
1937年版(以下简称“民国版”)《孔子世家谱》“前言”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告诉人们,“孔氏之有谱自宋元丰始也”,孔氏全族之正式有谱,始于宋朝元丰甲子年间(公元1089年)。
民国版《孔子世家谱》“序”中还有一句话:“考我家乘宋以前祇具册写,自四十六代宗翰祖始创为刊印。”这句话告诉人们,宋以前孔氏虽也有族谱,但都是手抄本,宋以后才正式有了刊印本。
民国版《孔子世家谱》,历时7年完成。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载明属于何户何支,编排得有条不紊、清晰明确,并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10多年前的一天,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孔宪铎特意来到设在济南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查一下自己的身世是否真的能从家谱中回溯至孔子。
工作人员将民国版《孔子世家谱》一册册打开,按照户支排序首先找到他父亲,然后父亲的父亲的父亲……一代代向上查,虽枝繁叶茂,但脉络清晰,他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最后归到始祖孔子的面前。2500多年了,自己的历代先人一一在册,仿佛只需一声轻唤,他们便能跃然而出,淡然应对。孔宪铎深受震撼,感慨万千:“第五次《孔子世家谱》修好后,我一定要带一套到美国,让儿子看看。我说他是孔子的后人,他从来不相信真能追溯到孔子。”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老人介绍,目前世界上姓孔的人大约有300万,但并不是所有孔姓人都是孔子后裔。只有那些能够拿出支脉家谱并且能和历次大修《孔子世家谱》总谱对上的,才能确定为孔子后裔,并收入新谱。
2009年版《孔子世家谱》总计收录孔子后裔人数近200万。其中“民国谱”中56万,新增录140余万。
也就是说,目前健在的百万孔子后裔,如果站在《孔子世家谱》前,按照各自不同的户支排序向上回溯,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最后会同时归到大圣先师孔子的圣像前。
2500多年前,孔子站在尼山脚下的泗水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500多年后的今天,百万孔子后裔站在《孔子世家谱》前,向这位“大成至圣”“万世师表”的先祖同时表达心中最崇高的敬仰。
这是孔子后裔的骄傲。
这是中国文化独特的景观。
这是中华文明5000年绵延不绝的缩影。
这是人类历史长河里蔚为壮观的灿烂乐章。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涵盖孔子家族2500多年传承发展史的《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全世界谱牒之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衍圣公与孔氏行辈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历代统治者出于治国安邦、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需要,不断变换、抬高对孔子的封谥:尼父、文圣尼父、褒尊侯、邹国公、文宣王、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的后裔也有了封号。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孔子身后,单传者七代,自第八代起才逐渐繁衍。汉高祖刘邦封孔子9世孙孔腾为奉祀君,孔子后代自此有了封号。汉元帝刘奭封孔子13世孙孔霸为褒成侯,孔子后代封侯自此始。孔子35世孙孔璲之,被封为历史上首任文宣公。
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孔子46世孙孔宗愿,授国子监主薄,上书仁宗申明历代对孔子后裔封号混乱,建议革唐代之失误,法汉代之旧制,改孔子46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上书获准,孔宗愿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衍圣公。孔子嫡长孙袭 “衍圣公”之封号,从此相沿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持续880年(公元1055年—1935年)。
孔子77世孙孔德成,1920年2月出生,百日后奉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令,承袭衍圣公爵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北伐后,孔德成有感于世袭衍圣公爵位不宜存于民国,遂于1935年主动请求政府撤销爵号,民国政府以为道统不可废,乃改衍圣公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故而孔德成为历史上的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台湾,复建台北孔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孔德成2008年10月在台湾辞世。其子孔维益早卒,未有袭封。孔维益子、孔子79世孙孔垂长,于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孔子嫡长孙不仅袭封爵号,孔氏后人取名也颇具中国文化特色。据《孔子世家谱》“序言”载明,孔子后人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1368年)孔子56世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1384年)孔子57世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明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孔子65世孙衍圣公孔胤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1919年),孔子76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即:“建道敦安定孔氏祖训箴规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也就是说,早在近百年以前的1919年,孔子后裔第86代至105代都已排出了行辈。而截止目前,孔氏家族传裔才至83代。
人未出生,行辈已分。既已出生,见名知辈。这种文化现象,在家族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领域,自然有其独特的科学价值。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恐怕也应有它独一无二的一席之地。
孔子后裔的家风家规
“诗礼泽长庭有训,粥饘风古鼎留铭。”这是清文宗咸丰皇帝特赐当时的衍圣公、孔子74世孙孔繁灏御制诗章中的一句。
其中“诗礼泽长庭有训”,寓意孔子当年在自家庭院中对儿子孔鲤的教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也被称为古代家训的源头。而“粥饘风古鼎留铭”,指的正是本文开头习近平总书记赞扬过的孔子七世祖《正考父鼎铭》的典故。
咸丰皇帝借古喻今,教育孔子74世孙衍圣公孔繁灏要继承祖先遗风,学诗学礼,谦恭俭朴。
学诗学礼,谦恭俭朴,是孔子子孙家风家规的重要内容。
孔子子孙的家风家规,经过历代孔氏后裔的继承发展和总结提炼,形成孔氏家学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以孔子75世孙孔祥林的研究为重点作一简介。
近年来,曲阜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长、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秘书长、孔子75世孙孔祥林,一直致力于“孔氏家族的祖训与家风”研究,发表了专门文章,在全国多地举办专题讲座,并在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作专题报告。
孔祥林认为,历代王朝加封孔子长孙的目的除崇德报功外,还希望孔子后裔读书循礼,成为士林的表率,所以也一再教育他们克谨家声,学诗学礼。
金章宗完颜璟在颁给孔子51世孙衍圣公孔元措的诰命中教育他“家声久矣,无忘诗礼之传”。61世孙孔弘绪8岁袭封衍圣公,明代宗朱祁钰十分关心他的成长,亲自篆写“谨礼崇德”四字并铸成金印颁给他,颁发诏书要求他“修身谨行,以孝悌为先;力学亲贤,以诗礼为本”。清世宗雍正帝当面教育70世孙衍圣公孔广棨,“至圣先师后裔当存圣贤之心,行圣贤之事,一切秉礼守义,以骄奢为戒。且尔年齿尚少,尤宜勤学读书,敦品力行。不但尔一人,凡尔同族之人,皆当共相劝勉,共相砥砺,为端人正士。尔等果能遵朕训谕,学问日进,品行纯谨,不坠家声,即所以报国矣。”清高宗乾隆帝八次到曲阜亲自祭祀孔子,多次赐诗给71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告诫他“修己无过守礼乐”,“克继家声慎勖旃”,并亲笔题写“诗书礼乐”额赐给他。
孔祥林对《孔子世家谱》等孔氏家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孔氏家族的祖训与家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诗学礼承旧业。孔祥林称,“孔氏家风深受孔子影响。”《论语》记载,孔子曾经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孔氏祖训箴规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从此子孙便以学诗学礼作为祖训,在孔氏家族传承2500多年。
孔祥林称,先秦至南朝时期,孔子后裔“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形成孔氏家学,延时近千年,研究《书》《诗》《礼》《春秋三传》《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孔子53世孙衍圣公孔治“建堂于私第,命以诗礼,示不忘过庭之教”。明代更在孔子故居上建造“诗礼堂”,作为家族聚会的场所。明清时期,衍圣公专主孔子祭祀,不再外出任官,以便能有更多时间学诗学礼。在曲阜孔府,劝谕孔氏后人学诗学礼的对联随处可见:“天眷龙章匪懈精勤惟就学,祖谟燕翼大成似绪在横经”“东趋家庭学诗学礼承旧业,西瞻祖庙肯堂肯构属何人”。
孔氏子孙并不满足于家族内部传承孔子思想,还纷纷收徒设教,传播孔子思想。
礼门义路家规矩。孔祥林认为,孔氏历代衍圣公深知,学诗学礼更要循礼,要严格遵守孔子的伦理道德。他们以“礼门义路家规矩”(孔府对联)相标榜,要求孔氏后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孔府对联)“交友择人处事循礼,居家思俭守职宜勤”(孔府对联)。
为管理好孔氏族人,衍圣公府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颁布了具有纲领性质的族规《孔氏祖训箴规》,要求全国各地族人严格遵守:
袭封衍圣公府为申明礼仪事:
尝闻木之有本,本盛者木必茂;水之有源,源深者流必长;此皆理势之自然明著而易见者也。我祖宣圣万世师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子孙番庶,难以悉举。故或执经而游学,或登科而筮仕,散处四方,所在不乏,各以祖训是式。今将先祖箴规昭告族人,合行给榜,开其条件,以彰有德,以示将来,不事繁文,共为遵守。须至榜者。计开:
一、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追远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二、谱牒之设,正所以联同支而亲一本。各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裔。
三、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四、孔氏子孙徙寓各府州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役,其正供国课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浩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五、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亲一本,子孙勿得勾相誉换,以混来历宗枝。
六、婚姻嫁娶,理伦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七、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八、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己秉公孔氏祖训箴规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庶足以为族望。
九、孔氏裔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凡为职官者不可擅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仍请本家族长责究。
十、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以上《孔氏祖训箴规》,各地族人除一体遵守外,还自行制定了本支族规。历代衍圣公严格的规范管理,各支族人有效的自我管理,使孔子后裔不论在曲阜还是在全国各地,大都自觉恪守祖训,成为循礼守法的模范家族。
孔氏一门之所以历代都受到人们敬慕,与其族人家风、家规的教化紧密相联。
诗书礼乐延世长。孔祥林认为,学诗学礼的祖训,重视教育的传统,礼门义路的家风,加之朝廷给予的种种优待,致使孔氏家族科举兴盛,文化繁盛,学术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较高的家族。
孔氏科举兴盛。唐代时39世孙兄弟9人,1人状元,1人榜眼,4位进士,2位明经;40世孙兄弟15人,4位状元,5位进士,1位明经,无功名者1位曾任太子舍人,1位曾任曲阜知县。北宋时长孙后裔五代进士,一直延续到金代暂停科举。晚唐至宋末临江派十三代进士登第,250名族人有进士38名,举人7名。从民国《孔子世家谱》看,孔氏共有5000余人获得进士、举人、生员等各级功名,而生活在科举时代的族人约30万人,有功名者约占族人总数的1.7%。族人英彦辈出,产生了名宦孔光、孔奋、孔巢父、孔纬、孔戣、孔道辅、孔毓珣等。
学诗学礼致使孔氏家族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产生了孔融、孔稚圭、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孔尚任等一批文学家。明清时期,衍圣公家族文化艺术空前兴盛,几乎每代衍圣公都书画兼擅,刊有诗文集。
从孔子时代到20世纪初,孔氏子孙有著述者约300人,著述近1000种,经史子集兼备。
《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
谈起《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孔子77世孙孔德墉老人厥功甚伟。
今年已是91岁高龄的孔德墉先生,1926 年出生于山东曲阜,是历史上的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的堂弟。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随国民政府南迁武汉,孔府事务遂全权委托孔德墉先生之父代为主持。抗日战争结束后,孔德墉到北京读书工作,并于1980年迁居香港开始从商。
1987年夏,时年61岁的孔德墉从香港到曲阜参加国际儒学研讨会,见到了孔子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和著名儒学专家、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两位先生都认为,《孔子世家谱》在唐、宋、明、清不断续修,民国时期也进行了大修,在新中国时代不应该中断,极力建议孔德墉出面主持第五次续修。
孔德墉当时嘴上应承,心里却很犯难。一是当时改革开放起步不久,对修谱会不会被认为是搞封建复辟还心存忧虑。二是即使重修家谱,按理也当由身在台湾的辈份最大的孔德成主持,他是孔子77代宗子,是第一支,还主持了1930年的第四次修谱,让第二支来发起,担心名不正言不顺。三是第四次修谱后,战争频仍,孔子后裔散居各处,重新联络,工程的浩大和繁复足以让人却步。
光阴荏苒。转眼近10年过去了,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年届古稀的孔德墉越来越感到续修《孔子世家谱》的紧迫性。
1996 年10 月,孔德墉赴台湾见孔德成,就续修家谱一事征得了他的同意。回到内地后,孔德墉召集22名近支德字辈兄弟商议修谱事宜。
1998 年3 月,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的鼎力支持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在香港注册成立,孔德墉任会长,孔德成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孔德篪、孔德坊任副会长,孔德宏、孔德威则分别担任修谱办公室主任与编辑部主任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孔子的七只谦谦君子糊口就可以了,负责具体工作。
1998年6月,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发表告族人书,正式开展调查登记工作。1999年3月,协会在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旧金山等地设立了分会、小组或联络站,总数达到450个。
如今,提起修谱中的艰辛、奔波、劳累、困顿甚至委屈,孔德墉、孔德宏、孔德威等老人既无比欣慰,又百感交集。
当时,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在济南租下一栋楼房的四层作为办公地点,而大楼没有电梯,每天上下班需爬4层楼,这对年逾古稀的孔德墉和年过花甲的孔德宏、孔德威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更为艰难的是采集孔氏族人信息。他们对着民国版《孔子世家谱》寻找线索,然后向全国各地的孔氏后人四处寄信,发去告族人书和信息登记表。然而,寄出的信大多石沉大海。
写信联络不上,孔德墉决定四处寻访。几年来,三位老人先后赴江苏、安徽、河南、辽宁、吉林等省“上山下乡”,辗转颠簸,风餐露宿,到孔氏后人聚居地登门拜访,解释劝导。由于一些族人对修谱认识不足,他们没少吃白眼与闭门羹。为了筹集修谱所需经费,按以往惯例,入谱每人需交5元钱。这让许多族人怀疑他们是打着修谱旗号的骗钱敛财之徒,并扬言要告发他们。
巨大的付出和努力,最终赢得了族人的信任。各地相继成立分会,设立办公室、小组和联络站。在济南,续谱办公室正式成立,有了专门的办公地点,负责国内的寻访联络和资料汇总整理。2003年,江苏泰兴的族人寄来信件,称经过多年考察,确信协会是真心修谱,并随信寄来3000多族人的资料。
孔氏后裔入谱登记工作原定2006年底截止。但由于新华社记者4次采访报道续谱情况,国内外200多种报刊跟进介绍,“孔氏宗亲网”加强网络宣传,引起社会和孔氏族人广泛关注,许多从前不知续谱的族人和对续谱有顾虑、不重视的族人,纷纷来电来函来访,联系续谱事宜。光是外地到济南修谱办公室来访的,有时一天就多达四五批。为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 2009年正式出版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协会将接受入谱登记表的最后期限又延期一年:2007年12月31日。
延长登记时间后的这一年,又新登记孔氏后裔57000余人。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资料室的两个档案柜上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孔子的七只谦谦君子糊口就可以了,密密麻麻摆满了孔氏后人卷宗。经过协会和各地分会、小组或联络站的共同努力,共搜集到120万族人资料,加上民国谱56万人,《孔子世家谱》所收人数超过了180万人。
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后,经过紧张、严格、繁重的录入、编辑、排版、校勘,孔德墉会长组织广大族人历时13年,终于如期成功完成了《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大修。
此次重修与民国谱相比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允许女性入谱,在新增录的140万族人中,女性约有20万,打破了2500多年女性不入谱的旧制;二是首次将分布在云贵川等省区的14个少数民族孔氏后裔纳入谱中;三是首次将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外籍孔氏后裔入谱,相对民国时期的“全国谱”而言,成为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全球谱”。据韩国1987年人口统计,韩国孔姓17207户,72382人,韩国送来5万余人的孔氏后裔资料。
新版《孔子世家谱》总谱和各户、支、派的分谱于2009年全部出版。总谱共出版430套,每套80册。各户、支、派的分谱共出版16300多套。2009年9月24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了1200多人参加的祭祖仪式及颁谱典礼。这是2000多年以来,第一次有政府和续修工作协会共同主办的隆重的颁谱大典。
据孔子第77世孙、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孔德立介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及时、准确、全面记载孔子后裔信息,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创新家谱续修方式,于2012年10月正式更名为“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会议推举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为会长,孔德墉为荣誉会长,孔林山、孔卫东、孔德平为副会长。协会将随时接受海内外孔子后裔入谱、勘误、查询、更改信息等需求,及时、准确、全面地记载孔子后裔信息,弘扬优秀族人事迹,彰显孔子道德文章的优良传统。另据新华社2017年6月消息,世界最长家谱《孔子世家谱》的数字化系统正在校对审核中,并有望近期启用。这套系统是具有家谱续修、查询、校验、审核和地图交互与统计等多功能的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平台。
《孔子世家谱》,孔氏家族繁衍生息的文化丰碑。
《孔子世家谱》,中华民族绵延庚续的历史见证。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27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
- 2024-05-13史学家告诉你,没有孔子,中国历史将止步不前
- 2024-05-11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模式
- 2024-05-10中国绘画渊远流长,博大而精深,花鸟画的文化体系
- 2024-05-09儒家智慧梁涛 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八日壬寅耶稣
- 2024-05-04(每日一题)孔子姓孔名丘
- 2024-05-03: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