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大家好!今天向大家讲述《诸子百家人物志》系列第七位圣贤巨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的仁礼思想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提供了重要标准,让“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在华夏文明中得以无限传承。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他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duó)”,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被誉为“东方圣城”的山东省曲阜市。孔子的祖上曾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更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不过在孔子出生后,家道中落。他三岁丧父,只能跟着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传说孔子出生时眼露白、鼻露孔、口露齿、双耳露廓、头顶四周高、中间低,似山丘状,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所以起名为“丘”,字“仲尼”。

《史记》: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孔子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就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国。他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春秋时期的儒者,指的是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熟悉诗书礼乐,专门为贵族服务的术士。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中年的孔子,主要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五十岁左右,孔子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宰相之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过,因为与当政者政见不合,他弃官离开鲁国,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晚年的时候,孔子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授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曾自述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粗略来看,孔子的一生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50岁之前,孔子一直处在“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的困境之中;50岁之后,孔子入仕从政,后因受挫,不得不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羁旅生涯。它曾问道于老子,周行天下,游说(shuì)列国君主,直至晚年重归故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最后卒于鲁哀公十六年,享年73岁。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史记·孔子世家》:“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一生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主张“仁政”,提倡“为政以德”。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在治国的方略上,他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以星象来形容德政的重要性,认为最高统治者如果能施行德政,就会像北极星受到满天星辰的拱卫那样,受到人民的拥护。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孔子的“为政以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政者要学会用德,施行德政;另一方面,为政者要修德,提高个人的品德。在孔子看来,“德”是社会共同遵守的伦理规范,也是统治者影响民众和获得民众支持的根本所在。

与此同时,孔子还强调“礼”的重要性,并推崇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即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另外,孔子认为富国应建立在富民的基础之上儒家思想什么时候产生d,要想构建和谐的国家,只有使百姓富足起来,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和富足。孔子的德政思想是现代社会管理的起源,对于现代社会的管理有着跨越历史的意义。

二是创立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孔子以“仁”为核心,创造了一套包括做人的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的道德、社会关系处理的道德等在内的伦理思想体系,是各种美德的总和。孔子所提倡的“仁”是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达到一种极高远的道德境界。

以“仁”为中心,孔子又提出了孝、悌、忠、恕、信、义、诚、温、良、俭、让等一系列具体德目,以及“中庸”的思想方法,这是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同时,在义与利之间,孔子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在追寻自己的所得时,应该考虑道德仁义的存在,对美好事物追求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直到今天也依然适用。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精华。

三是开创中国文史新篇章。孔子作《易传》、编《春秋》,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春秋末年,孔子感叹 “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于是修订“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据传儒家思想什么时候产生d,年轻时的孔子将《周易》看作卜筮之书,认为只有缺乏智谋的人才频繁卜筮。但在他68岁归鲁后,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开始对《周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人猜测这与他在周游列国时的遭遇有关。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他在《周易》“筮占”功能基础上,提出“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将《易》上升到了“德义”的层面,也由此成为引发易学革命“第一人”。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编撰的《春秋》详细记载了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鲁国及其周边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成就。他以“春秋笔法”的形式,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描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并做出了准确客观的评价,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

四是开创儒家教育思想。孔子强调教育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认为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孔子还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发展,不应该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为后来的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是,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在孔子以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接受教育,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到了孔子的时代,政治环境逐渐开明,开始允许私人办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为后世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传统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开创了平民百姓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先河。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图/来源于网络)

在推广儒学的羁旅生涯中,他时刻秉持理想,育有弟子三千。孔子逝世后,他和弟子的言行语录被记录下来,编撰成儒家经典《论语》。他的学说和思想被弟子们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什么时候产生d,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各个方面,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被后人尊为“圣人”,但回看孔子的一生,也是一段坎坷不断的平凡人生:有入仕不得志的遗憾;也有入世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羁;更有作为圣贤面对一次次失败后的无奈。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和思想方法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世界也产生了影响,被誉为“东方哲学的巨人”,为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