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南"’#&##)

,而是一个以“仁”为核心、包含多层

要对“孔礼”的积极价值加以总结

号〕&##",-.#.("##$)#%,#&#&,#-

"##$年%月理论学刊

!"#$"##$

第%期总第&’(期%&’(#)*(+#,-./($%0’#$/($&’(

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王涛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

〔摘要〕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并不同于传统所认为的“周礼”次含义的

范畴,具有真理性和时代变化性的二重特性。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必和利用。

〔关键词〕孔子;礼;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

高理想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

“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

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

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说: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譬

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仲尼燕居》)

孔子

“礼”的思想是在周礼的基础上损益而成的,并为后

世所继承和实践。对于当代社会,它还有没有积极

的意义和价值呢?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

楚孔子之“礼”(下称“孔礼”)的准确内涵,纠正人

们认识上的一些偏差。

一、孔礼(周礼:孔礼的时代变化性

周礼在其最初阶段,“本是周族在其氏族社会

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氏族习俗,是周族的传统的典

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具有不成文的习惯法的

性质”

["](/&.")

,到了西周,周礼“发展为维护宗法等

级制为核心的礼制,成为维护奴隶制的工

具”

[-](/--0)

。关于这一点,学界基本没有什么异议。

自孔子起,儒家逐渐构建起“二帝三王”的古史体系

[%](/00)

,把这一传说中的上古时代描绘成臻于理

想之极致的道德盛世,并以拨乱反正、改造现实社

会从而复归尧、舜、禹时代的面貌为政治抱负。所以

孔子提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

[’](《八佾》)

,主张“克己复礼”

[’](《颜渊》)

,以追随周公

为己任,还评论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

道”

[’](《雍也》)

。由于他这一系列慕古崇周的言论,于

是很多人都认为他走的是复古的道路儒家思想礼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恢复

周礼,而这也成为儒家备受指责的所谓“厚古薄今”

万方数据

传统的源头所在。

事实上,这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曲解。首先,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

复礼,仁也。’”这说明,“克己复礼”本是孔子之前很

久的人提出的,从时间上来看,其中的“礼”应该并

非专指周礼。其次,就算是孔子把古人的“克己复

礼”拿来,借而推崇周礼,却也从未把它看作万世不

可改易的金科玉律,所以当颜渊“问为邦”时,他提

出的理想做法是“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

[’](《卫灵公》)

,选择了取各代精华的态度。

关于周冕,他也认为“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

众”

[’](《子罕》)

,鼓励按照俭朴的原则对其进行改造。

可见,他并不主张照搬周礼。

蔡尚思先生认为孔子对周礼采取了一种“大礼

不变小礼变,主干不变枝叶变”的“巧妙手

法”

[0](/$")

。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看看《颜渊》篇

中的原话:“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可见,这个“克己复礼”是在颜渊问“仁”的情

况下提出来的,是“为仁”的手段,其目的也是“天下

归仁”,后面还说仁由心生,并不是靠外来的。整段

话的关键全在一个“仁”字。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由

己”而生的“仁”,所以内里要做“克己”的修养功夫,

外面要遵循合适的礼仪规范。孔子之所以采用周礼

较多,是因为它“监于二代”即集二代之大成,又更重

“文”,宗教色彩较少。无论是宽厚爱人、俭朴淡泊,

还是尚文轻鬼,所有这些用以决定三代之礼去取的原

则,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仁”。何为“仁”?就是“爱

人”,就是“泛爱众”,这一点,孔礼要比周礼进步

&#&

社会等级,要求低贱者尊崇尊贵

的是尊君,即所谓“事君尽礼

不像后儒那样要求盲从君

主,以君主的守“礼”为条件

[!](《

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尊尊”、“亲亲”的等级制度和宗

很多。虽然周公作礼时,在周礼中加入了重民的因

素,来调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但仍坚持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双重标准,而孔子是

突破了这一界限的,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为政》)

,并断言:“不教而杀谓之虐”

[!](《尧曰》)

这种“教”的内容显然是与“政”、“刑”、“杀”相对的

“德”、“礼”、“仁”,而教化的对象就是“民”。所以说,

孔子是“采用了礼的形式而变革了礼

的内容”,他“把西周奴隶主统治者专门用以维护其

专制统治的礼(即一系列政策、制度),改变为密切

伦理关系,改善社会关系,调整政治关系的礼

了”

["](#$$%)

。这如同孔子自己在整理文献时所谦称

的“述而不作”一样,其实是“笔则笔,削则削”,完全

是开一派新风了。

可见,孔礼虽然接受了周礼的“ 尊尊”、“ 亲亲”

的等级制和宗法制,却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不可

同日而语。它是一种 以“ 仁”为 核心的新型 的“ 仁

礼”,表现出了一种“ 变化”的特性。

二、孔礼的多层次内涵及其真理性 匡亚明认为,

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

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 践和继续改造的礼,

“ 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

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则与仪式 ”

[’ ]( #$’ )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知,孔 礼富有一 种“ 变化”的 特

性,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产生

于奴隶社会的它既然不是奴隶制度的专属品,更不

可能成为封建制度的专属品。依笔者之见,孔礼之

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

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因其“ 变化”

的特性而不断“ 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

变的部分,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部分,才是其核心部

分和精华所在。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孔礼的多

层次内涵,以寻绎出真理性、永恒性的部分。

孔礼的内涵,可分述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 礼仪形式。我国古代有“ 五礼”( 吉、凶、军、

宾、嘉)、“ 六礼”( 冠、婚、丧、祭、乡、相见)、“ 九礼”

( 冠、婚、朝、聘、丧、祭、宾 主、乡 饮酒、军 旅)之 说。

这些礼仪涵盖了伦理、社交、外交活动等诸多方面,

与当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仪的,他 同宰我关 于“ 三年

之丧”的争论,以及教育儿子学“ 礼”的言论,足以反

映这一点。《 论语·乡党》更是详细地记载了孔子

从日常活动到朝会、出使时的种种守礼行为,充分反

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形式的重视。 物易时移,

现代人的生活与古人已经相去甚远,

古代礼仪形式的内容大部分已失去实用价值,但是

伦理方面( 婚、聘、丧、祭)有很多还是以民间风俗习

惯的形式保留下来,而社交和外交礼仪,或是经过变

革以新的面貌出现,或是为西式礼仪所取代。

’( 政治制度。“ 礼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两

个重要原则,即“ 尊尊”和“ 亲亲”。所谓“ 尊尊”,就

是按照 者。“ 尊尊”

最重要 ”

!](《 八佾》)

。但

孔子并 他认为臣下的

忠心是

八佾》)

。 所谓

“ 亲亲” 等等。而要维

护这种“ 法制度,就

必然要求不同的人,在包括从车马服饰到钟鼎盂盘

等的器物使用上,都要在大小、质地、形制、数量等各

个方面加以区别。

这种维护等级制与宗法制的“ 礼”,随着剥削阶

级和剥削制度的灭亡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显

然,匡亚明主张“ 与之彻底决裂”的,当指此一方面

的“ 礼”

[’ ]( #$’ )

)( 道德规范。道德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对个人来说可以陶冶情操,从 而实现人格的升华。

在孔子看来,常 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

“ 君子”。“ 所谓‘ 君子’,是‘ 尚德’的”,他们“ 一切

以仁爱为出发点,所以又能表现出忠、信、恭、敬、惠、

义、礼、逊以及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贞而不谅、劳而

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种种的美

德”

[*]( #’+ )

。礼的规范对于社会来说,可以缓和社会

各阶级、阶层的矛盾:统治者守礼儒家思想礼的主要内容,就不会荒淫恣肆;

老百姓守礼,则不会犯上作乱。

遵循道德规范的过程,就 是“ 克己复礼”的 过

程。“ 克己复礼”并不是程朱所认为的“ 存天理、灭

人欲”,而是克制自己的“ 低下”欲望,使言行合于道

德规范,最后达到“ 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

%( 知识学问、社 会文明程度。王民先生认为:

“ 古代对于好学求知的人,便说‘ 好礼’, 古代对

于求教于别人,便 说‘ 问礼’,如 孔子问礼于老聃,

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古代对于很有学问的人,便说‘ 知礼’”,这是把

表示特定含义 的“ 礼”泛 化应用的表 现

[+ ]( #$’% )

。与

此类似的,还 有 用“ 礼”来 代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

度。孔子常说的“ 夏礼”、“ 殷礼”,就是指夏、商两代

的文化成就和整体文明,而不仅止于礼仪、礼制的层

面。

$,’

万方数据

过包括礼俗教育在内的各种手

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实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种局面

命、日本在明治维新、韩国在光

出现过,只是他们当时抓住了

范,并通过教育的普及而很好

三、孔礼的当代价值 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

是无数中华儿女为

救亡图存、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苦苦探索与奋斗牺

牲的一百多年,同时也是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严重

失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几乎被完全割裂,人的价

值被扭曲和片面化的一百多年。五四运动的干将们

以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打倒了“ 孔家店”( 其实是朱

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开的“ 朱家店”),彻底摒弃了封

建礼教,在推动社会巨变的同时也埋下了割裂近现

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联系的隐患。解放后,长期以

强制命令和政治运动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常用

手段,其结果是“ 十年动乱”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几近

毁灭式的摧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

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

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

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反映了我们党执政思维的成熟

和执政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孔礼不

是已经失去活力,而是大有可为之处。其当代价值,

主要体现在感化个体心灵、陶冶思想情操,协调人际

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等层面。

先说前者。我国是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讲

究礼貌、注重礼节、礼待宾朋,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

传统,同时也为我们民族赢得了极好的声誉。但是

近代以来,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争的破坏、社会的动

荡以及价值理念的混乱,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为全

民族所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以致造成了如今国人

不尽知礼,乃至面对纷繁复杂的礼仪形式无所适从

的尴尬局面。这一点,无论大陆还是港台的知识界、

教育界、大众媒体都曾指出过。在台湾,南怀瑾曾经

感慨道:现在我们中国人,见面施礼的动作,不知道

是哪一套了;在香港,某些游客举止失礼、行为不雅

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在大陆,城乡种种不懂礼貌、

不守规矩、率意而为的人和事更是每每令对国民素

质寄予厚望之士痛心疾首。需知,我们要实现国家

的现代化,一个基本的前提便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

实现人的现代化儒家思想礼的主要内容,必然要求广大社会成员都能成为

脱离低级趣味、拥 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明 礼诚信的

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

力倡导包括“ 明礼诚信”在内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

倡导以“ 文明礼貌”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通过

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引导

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

万方数据

修养。就这些方面而言,孔礼中的不少主张和思想

主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

结和汲取。

再说后者。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社会阶

层的分化逐渐加剧,阶层对立、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

也不断加深,一部分人地域歧视、学历歧视、财富歧

视积重难返,另一部分人的仇富心理、报复心理愈燃

愈炽, 凡此,都表明社会转型时期风险的加剧,

需要通段的综合使用

来调节

其 ,欧美国家在

工业革 复之时也不同

程度地 历史机遇及时

予以规 地解决了。我

们在经济、科技等许多领域都成功地实现了以几十

年缩短上百年差距的奇迹,但在这一点上,我们同欧

美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相比,还是存在不足的。面对

这个不足,现在是 迎头赶上、及 时加以弥补的时候

了。弥补的可取方式之一,就是由官方参照古今中

外礼仪规范,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推出系统而简约

的新礼。对于个体来讲,通过道德教育、成人礼、婚

礼、丧祭之礼等感化其心灵;对于社会来讲,通过制

定公众在家庭、学 校、社 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规

范,使各年龄段和各社会层次的人们在人际交往等

活动中都能有所遵循。果如此,一个彬彬有礼的社

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礼记[ #]$

[%]匡亚明$ 孔子评传[ #]$ 济南:齐鲁书社,"&’($

[)]朱义禄$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 #]$ 沈阳:辽宁教育

出版社,"&&"$

[*]刘起釪$ 尚书学史( 订补本)[ #]$ 北京:中华书局,"&’& $

[(]论语[ #]$

[+]蔡尚思$ 孔 子 思 想 体 系[ # ]$ 上 海: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杜任之,高树帜$ 孔子学说精华体系[ #]$ 太原:山西人

民出版社,"&’($

[’]高明$ 孔 子 的 人 生 理 想[ -]$ 孔 子 思 想 研 究 论 集( 一)

[.]$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 ]王民$ 孔子的形象与思想[ #]$ 台北:商务印书馆,"&’’ $ 作

者简介:王涛("&,,— ),男,山东宁阳人,山东大学文史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