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主义的旨趣与以其为核心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种思想文化土壤的主体是儒家的道德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文化上看理应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儒家道德主义的融合。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德主义相融合。一、儒家道德主义的旨趣:成为仁者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儒学是道德主义,而不是伦理主义。
季羡林: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下)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儒家一般不被认为是一个宗教。这当然是儒家思想,但道教并不违反它。在佛教同道教和儒家的斗争中,这是对它很不利的一个方面。唐朝儒生反对佛教,态度比较一致,理论比较肤浅。他只是从保护民族文化,坚持中国的学术传统,就是所谓道统,维护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修养经来反对佛教...
这句:儒家哲学的由来大体有两类,道家是做减法的哲学
不谈墨家的政治主张,墨家与阴阳家都是研究科学的一派。鉴于西方科学样式哲学的成功,所以把墨家、阴阳家放在第三位。第四、纵横家、兵家、法家、农家则主要是解决具体领域问题的学问,它们便很难再去哲学领域有所作为了。道家与儒家可以构建中国哲学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子弟,不断的扩大思想的疆土,延伸到了哲学领域。结果可能是道家...
上古中国的社会结构特色就是「家、国同构」
孔门虽然推崇周礼,但是在《论语》一书中很少提到具体的周礼,都是在讲礼背后的人性、原理,这就是儒学最初的成就。有一派新儒家的尝试就是抛弃那些过时的礼法、道德,重新透过本源的「人性」和《论语》结合现代社会进行分析,构建(或者观察社会自然产生的)新的礼乐。
儒家经典:中国历史上的五达道与人性修养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中庸思想是谁提出来的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李向东】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十句话,值得一看!
也有人认为,孔子问礼的那个人是老聃,并不是写《道德经》的老子。儒家最善标榜圣贤,宣讲仁义之道,教导人们崇贤遵礼。老子反对儒家学说。三、老子为什么要反对儒家仁义之学,他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呢?老子在经文第三十八章中给出了他所持立场的理由和根据,读懂了这一章,我们就可以了解老子为什么要反对圣贤、仁义和礼了。它们并不是为反对儒...
儒释道三家都有精髓,为何最后儒家独占鳌头了?
顾名思义,“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所以我所说的道,不只是老子、庄子的道,更不只是道教,而是以道家和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蕴含的所有经典的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道的具体施行方式是可以进行辩论和推敲的,道是动态发展的...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值得收藏!
一、儒家儒家的思想又称儒学。儒家倡导天人合一。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二、道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道家与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道家讲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的最高境界为“圣”人;道家的最高境界为“真”人;...
解读的是《王阳明心学全书》,如何掌控自我和超越自我?
但不管是圣人还是凡人,王阳明的“阳明心学”都是极具思想价值,曾被称为王侯将相的必学经典,我们的习大大也曾多次推荐王阳明的思想著作,也有人说1亿以上的富豪都读过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心学,也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博大精深,今天我挑选其几个思想精华进行解读。王阳明的思想精华,浓缩成为四个字就是:知行合一。...
1.很深:儒家学说在中国存在巨大影响(图)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儒学和汉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