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儒家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知道吗?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佛教与儒家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佛教在东汉的时候传入我们中国儒家思想是入世老子思想是出世,佛法不但在我国的宗教方面占尽了优势,在文化方面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相对的佛教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深具中国文化的精神与特色。
两汉时期独尊儒学,整个社会思潮都与儒家思想为主,佛法传入了东土以后,由于儒家思想有许多书一出,也有不少共同点,因此一经接触,便互相的激荡排斥,也互相的容色吸收,终于形成了一股澎湃的新流,使得中国文化日益壮阔,佛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由开始的相互排斥,到后来的相互融合期间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就佛教而言,容入浓厚的中国色彩形成中国化的佛教。
就儒家而言吸收了不少佛法的营养,从而复兴沉寂千年的儒家,有所谓的儒表佛理,佛入儒的理学,事实上无论是儒家还是佛教,从今天的观点来看都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血肉难以分割了,这个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家学说又以伦理道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守城孝道,一个人要能忠于职,忠于国,忠于民族,首先要孝于父母才行,父母的恩德昊天罔极,因此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不能行孝而希望他能对别人竞争,那不是原木求鱼吗?
讲到佛教的伦理道德那也是以孝为宗,以孝为界,佛陀还曾亲赴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三月,此外,佛经中关于阐扬孝道的经典特别多,诸佛圣贤莫不以孝行为百善之首,视做立论之道,因此,佛儒的伦理观没有任何冲突,儒家所说的人,从语言学来说是二人的组合儒家思想是入世老子思想是出世,孔子就是人来阐述人与人之间相互对待的关系。
所以儒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说推己及人,也就是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怀,简要的说儒家的人是从五伦,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发挥的, 佛教的慈悲是主动积极的苦与乐,《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佛教的慈悲是建立在众生平等上,视一切众生与自己平等一如。一切有缘无缘众生都要度化摄受。因此,佛教的慈悲,像源源不断的活水累劫累世,绵绵无有止境。比如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永恒的慈悲。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也是永恒的慈悲,《金刚经》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一种无私无念的自然悲行。《法华经》中,今此三界皆为我有,其中众生稀释吾子。
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是诸佛如来的慈悲,其力量无限的大,程度无限的深,内容无限的宽佛教与儒家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知道吗?,对象无限的广,价值无限的重,利益无限的多。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思想文化首度出现了重大转折,是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孔子之前的思想界所强调的是对天与皇帝的信仰,天不仅是众神之首,而且是社会政治道德的立法者。宇宙的秩序,万物的生长乃至世间王朝的更迭,国家的大事都要听天命。
从孔子起,开始把视野转成现实间,把眼光转向的人,注重对人事的探讨。而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也是以人为本,期望人能够学佛行佛,达到离苦得乐的解脱境地,着重人间教化,以解决现实困厄为课题,佛儒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
佛教与儒家,都是主张以人为本。但两者不同的是,儒家的修持皆为是属于佛教五称中的人称,是以获得限时福乐为止趣的。佛教是人间的佛教,佛教认为学佛的最终目标是成佛,但是要进去佛果的前阶,却是做人佛教与儒家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知道吗?,所谓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佛果也就完成。
做人的条件很多。儒家说的是仁,义,礼,智,信,佛教则说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做到这些不但能让我们把人做好,并且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升至天上儒家思想是入世老子思想是出世,而人天福报,若是具足了,必能从人道渐次进入佛道。
佛陀成道以后周游五印,说法49年,所言所行都是契理应机的人间佛教。佛陀入涅槃以后,印度佛教逐渐分化,经过部派,中观等演变过程传入了中国以后,其面貌已经有别于原始佛教。
佛教在中国与中国文化交融,到了隋唐时代大放异彩,宗派林立,其中禅宗独具一格,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到了六祖惠能大师提倡即世间求解脱,还原了人间佛教的本来面目。《六祖坛经》云,若与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但心清净,及时自信西方。这种平实入世的风格使禅宗的发展迅速普及。亦深得讲究三纲五常,修身齐家的儒家学者所赞同。
唐宋的儒家学者在人间佛教的接引下,融入了佛道,走向着重心性理学之路。在晚清时期,国家多难,内忧外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备受打击,各家纷求复兴之道,明代以来,被赶入山林的佛教,在面临教难的危机下,以人生佛教为号召,倡导大乘佛教立身救世的精神,引导现在社会的人心,观察民族心理特点、世界人类的心理,希望借由佛教来达到世界和平。
太虚大师曾经说过。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在儒家。故在中心不得不行此人生的佛教。又说只有学成了一个完善的好人,然后再谈得上学佛。如果人都不能做好,那如何去学超凡入圣的佛陀呢?因此我有本着佛陀的精神,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才能让自己让国家更祥和,更安定,更有希望。
人间佛教以五乘共法,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六度四摄,因缘果报,禅境中道为基本思想内容。融合了中印佛教,并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精髓。佛教对儒家予以人乘的定位,佛儒依然继续交融。
中国的佛教与儒家关系密切,无论是思想渊源还是内容,双方都有深厚的交互关系及影响。而我们现在当代的人间佛教,具有传统佛教的出世思想,更具备了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强调随顺世间,利乐有情,把利他、济世做为学佛的根本。
人间佛教才能开花结果,奉行人间佛教,奉行以人为本。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