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61:现代新儒学的故乡(1)_中图分类号

B261:现代新儒学的故乡(1)_中图分类号

【CLC号】B261【证件识别码】A【货号】1002-2627(2004)06-0011-11

现代理学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思潮,伴随着世纪的脚步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与任何其他文化思潮一样,它也经历了从诞生到成长、从形成到发展的演变。历史进程。现代新儒家的故乡,原在大陆。 1940年代后期因社会变迁移居海外,主要活跃于港台地区,并传至美国。 1980年代,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推动的中西文化交流新高潮,近代理学思潮迅速回归大陆,近代理学的著作、理论和思想受到了广泛关注。迅速在大陆传开。近代第三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杜伟明、刘淑贤、蔡仁厚等)通过讲座、讨论、对话、文章、书籍等方式与大陆知识分子,主要是文化学者进行交流,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陆知识分子的利益。主要是受到文化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将“现代理学”列为研究课题。应该肯定的是,以方克礼、李金泉为组长的“现代理学研究组”在推动现代理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我个人与现代理学代表人物有过多次接触、交流和对话,受益匪浅。他们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维护中华文化的精神生命,交流中西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他们积极关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关注中华民族的国运,关注中国人的道德品质。 1980、1990年代,现代理学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潮流。想法。这是近代新儒家文化发展的高峰。但总有潮起潮落,总有潮起潮落。随着近代新儒家文化思潮高峰的到来,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和命题,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也处于思想对抗之中,无论是逻辑上还是逻辑上,事实上,从理论层面和社会生活层面,既要回应和解释,同时也要进行历史反思。这使得现代新儒家理论出现了一个自我解体的困境和契机。自我解体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其基本理论命题——儒家主流学说、道家学说、内圣外王新道、良心学说,已经动摇或重新诠释了。自我压抑,儒家复兴论。偏离了最初的想法和理由。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新儒家在理论层面自我消融,在生活和社会实践层面呈现分化和多元。事实证明,这种文化潮流的高峰已经过去,现在值得认真反思和探索。这是近代理学思想文化思潮发展的历史必然性B261:现代新儒学的故乡(1)_中图分类号,也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创新的历史进程。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儒家主流的解体,道家的包袱卸掉

儒家的主流学说和儒道学说是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理论支柱。近代新儒学取得重要成就的哲学家牟宗三在新版《政治与治理》序言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学确定的文化方向和文化形态,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并不是指过去表现出来的那些文化现象和文化成就的集合或总结。各个时代的习惯和习惯已经过去了,无法挽回。我们不能只是怀念过去,抱着“多宝”的心态……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生活的方向和形态因此,当我们谈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时,我们谈的是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和现代使命。这种文化生活的方向和形态。”宗三、徐福观、张俊迈、唐俊义在《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的共同理解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未来》的宣言中,勾勒出现代理学的基本理论命题儒家思想代表作品,可以被视为他们的纲领性文献。第四章从儒家主流视角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说:“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的性质,是指‘一性’。这一性是指中国文化本来就是一个体系,这一点不否认它的多重根源。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同的文化区域。不过,这并不妨碍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殷朝令夏令继承夏文化,周朝令殷令继承殷文化。周汉继秦,乃至唐宋元明清,中国在政治上分而合,但统一的原则始终是规则。文化学术思想,这就是所谓的道家传承。”所谓中国文化的“本性”,是指源于儒家的道家,正如韩愈在《元道》中指出的:“所谓道,非古佛之道。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以士传文,吴,周公,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克。 文章详细论证了儒家的主流理论和道家的理论。他说:“儒释道三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我曾经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道教(宗教)是中国本土的,但它不能发挥作用。与儒教相比,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处于从属和从属的地位,所以儒家和道家是主奴关系,而佛教来自印度,是中国的客人。”

以上论述表明,儒家主流理论和儒家道家理论是现代新儒家所坚持的基本理论方向。然而,这一理论与中国文化结构的多元性存在意识形态鸿沟,因此受到了不同意见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现代新儒学在这个问题上明显呈现出摒弃“主流儒学”立场而趋于多元化的趋势。众所周知,台湾近代新儒学的重要中心鹅户家族的代表,热衷于儒学的普及和推广,也有的积极倡导儒道相辅相成。鄂胡家族的重要成员曾兆旭在《敬仰杨如彬先生》一文中说:“儒家若非要树立自己的特色才能与百家争鸣,那已经不是儒家的本色了。但都说人性永远是道,人性永远是人的道,共性的东西不能为儒家所垄断,佛、老、基督一定没有,但这个共性不是所谓‘德’,所以我还是肯定所有有良心的人都是儒家。……当然儒家思想代表作品,这个时候不管是佛还是基督,都无所谓了。” (注:见台湾《鹅湖月刊》,第14卷,第12期,1989年6月出版。)现任台湾鹅湖家族掌门人的王邦雄非常明确地提倡儒家思想。和道家相得益彰。他在其代表作《儒道之间》的《序》中说:“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是善,道家启发我们去成就什么善。如果道家没有修养,很多好东西在人生也许会迷失在人间的旅途中变质变坏,如果你看看最相爱的人互相伤害,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儒家的美需要道家的空虚来实现。儒家支持我们肯定生活。正面的价值观,道家让我们避免生活的负面伤害……,鹅湖系的密友、台湾学者龚鹏程评论道:“鹅湖”成员包括儒家、道家、他坚决建议:“鹅湖系要摆脱理学的框架,以更广阔的胸怀去创造整个中华文化,而不只是儒家的法门之言。” mily.””,《孔子学》,1998年第2期。)

现在看看现代理学第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杜维明的思想观点。 1988年5月至6月在台大讲授《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系列讲座。在第一讲中,他用了相当多的时间来反思“儒家传统”的现状。他认为“儒家对现在很淡漠”。有人反对说,中国的道教还没有被打破,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可惜,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并不具备儒家的特征。从王弼到郭襄,再到唐代的纪藏、杜顺,都是如此。人们有很深的感情。到了一座禅寺,他看到了一些佛教大师的雕像,一个个都威风凛凛,威风凛凛。 说儒家的冷漠,就是儒家的生命形式没有创造力,真正的精神文明是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体现和证明。这种情况可以用现代来形容。与儒家传统,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p. 21.) 这个描述很有趣。作者的本意是要说明“儒家很淡漠现在”,所谓“淡漠现在”,当然与古代相比,“儒家很淡漠现在”当下”,自然引出了一段中国思想史的回顾。儒家的道家传统从孟子到北宋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一些学者说,它已经“中断”了。杜伟明是怎么想的?从上下文来看,他应该赞成“断道”。

你看,他引用了“中国的道教从未断过,这一时期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的说法后B261:现代新儒学的故乡(1)_中图分类号,立即反驳道:“可惜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没有儒家特色。”这可以完全看出来。屠维明的立场是站在“断道”一边。不仅如此,“儒家对现在很淡漠”,这是儒家的现状。杜维明的思绪不断的演变。 1992年9月9日儒家思想代表作品,北京《中国文化》主编刘梦玺在哈佛大学教授俱乐部就“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问题采访杜伟明教授。我确实很关心'的精神资源,因为我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消除一个误解,认为我主张儒家是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流。 “文化中国”儒学的精神资源极其丰富多样,儒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个人不接受儒家的主流理论。历史上的儒学,从孔子开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斗争过程。汉武帝只尊儒,但其他思想非常活跃,唯有尊崇,唯有甘愿。魏晋至唐代,经学传统不断发展,儒家思想在社会政治制度诸多方面的影响比较集中,社会思想以道教和佛教为主。唐代的一流思想家很少。与佛教无关的人。”(注:刘梦喜:《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杜维明教授访谈录,《中国文化》,1993年第8期。)从这次访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杜伟明放弃了“儒家是传统文化的主流”,牟宗三、蔡仁厚等人反复论证的现代理学最基本的理论观点,从历史出发,承认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这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儒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而趋向于中国文化的“多元”观。这一点,现代第三代新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刘树贤其实已经看透了。 1998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与21世纪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地位》。世界上有许多精神传统。” (注:刘树贤:《拓展儒家思想的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86 页。) 研究通讯,卷。 5月3日发表《当代新儒家反思》一文,主张道德道教的包袱不要那么重,要进一步开放吸收西方多元主义。从“德”到“学道”的转变,不仅仅是时代变迁的结果,而是批判性反思的自觉选择。由于种种原因,当代理学的重心逐渐从道家的包袱转向学术传统的发展和政治传统的关系。由此可见,现代新儒家正在通过“批判性反思的自觉选择”来卸除“道德正统的包袱”(注:引自张海燕《儒学新论》,发表于《光明》) Daily, 1, 1999.),所以这不仅意味着理论观点的解体和改变,而且意味着学术思想的解放和进化。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