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新儒家思潮的主要特征(1)(图)
苏金:新儒家思潮的主要特征(1)(图)
苏金方孝通
新儒学的形成
理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中的一种学术思潮。据有关专家研究,早在战国晚期,随着“儒学八分”局面的出现,“理学”的名称或概念开始出现。例如,荀子的儒学被称为“理学”。后来,那些系统阐述儒学的人往往被冠以“新儒学”的称号。进入中国大陆。第一阶段可以称为五四前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可以称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可以称为香港和台湾新儒学,第四阶段可以称为海外新儒学。由此可见,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是不可低估的,其对中国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
新儒学的主要特征
(1)复兴传统儒学的使命感。自新儒学出现以来,它一直以传统儒学为基础。由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不同,各个阶段的历史环境不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归根结底,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梁漱溟写的是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他指出,西方文化是前进的第一条道路儒家哲学的新认识,中国是调和中国和满足的第二条道路苏金:新儒家思潮的主要特征(1)(图),印度是后退和消除问题的第三条道路[①] 他说:“根据我们之前所说的,我们的东方文化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儒家哲学的新认识,或者不如西方。”[②], 但在于“步骤凌乱,成熟过早,不合适”[③] 因此,他总结道:“目前,我们都必须采取第一种态度,我们无法前进。但如果我们不把他纳入第二种态度,我们就无法防止他的危险,避免他的错误。”[④] 新儒学的代表们都在思考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问题,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为历代圣人传承独特的知识,为所有时代开放和平
(宋明理学高度重视宋明理学的价值取向。虽然宋明理学的发展不同,但宋明理学的价值取向基本相同,即宋明理学主张教人“圣人”,先“圣人内”,后“君王外”通过提升个人道德,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理学先驱冯友兰曾明确宣称自己是“下一个”程朱的理学提出了一个称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但他并没有排斥鲁王的心学。他不仅有系统的“内圣人”理论,而且有系统的“外王”理论[⑤] 它不仅教会了世界如何理解和解决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以新的哲学理念引导世界走上了自由之路
(“中西融合,回归本源,开拓新天地”文化发展的概念。新儒家认为,传统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反对全盘西化,主张以儒家为主体,吸收、学习、融合先进文化。何林作为第一位正式提出“新儒学”的代表,曾说过“能够理解西方文化,吸收、改造、利用和融合西方文化,形成新儒学和新民族文化”
新儒学对文化力量的启示
(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强国之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文化是精神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它都是一套理论由人们制定苏金:新儒家思潮的主要特征(1)(图),以适应生活环境。因此,文化必须具有主体性和民族性。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基础,而且创造了精神文化。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应该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功能和新儒家的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引导和舆论引导,不断把这些优秀文化纳入人们的视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3)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国经济继续实现“跨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文化作为精神支撑,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要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儒家哲学的新认识,必须从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不断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从学习东西方经典文化作品到创造性地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再到利用科技发展打造文化强国的“高速铁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吸取精华,孕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更好地创造出人民喜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梁漱溟.中西文化与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0
(陈占国,冯友兰。哲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0
bnu2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