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涵义及其影响仁:仁爱
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涵义及其影响仁:仁爱
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涵义及其影响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涵义及其影响仁:仁爱。‚仁者爱人‛。‚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传统部分,‚仁‛则是孔子的创新部分。孔子的最主要核心思想是仁爱思想,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重理性、道德、人生的人本主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一而论。例如:何事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礼:礼节孔子认为,‚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应的礼节仪式。其主要作用是区别差异。在礼的前提下进行调和,而不是将等级取消进行混同。例如: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孔子之后,‚仁‛、‚礼‛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儒士‚损益‛,已经大为变化了。但‚仁‛、‚礼‛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术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术族的术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生当春秋战国时代,札值中国新旧社会交替之际。周天子已失势,王室衰微,诸侯大夫专权,烽火连年,人术陷境地。所谓‚春秋二百四十四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天下无道,人欲横流。一方面是奴隶未完全崩溃,新的又未完全建立。
社会在动荡中急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用以匡札被弄混了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道德关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既适应了新兴地主阶政治需要,又顺应了奴隶解放的历史潮流。孔子‚仁‛学思想的提出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理论贡献的创新。他是第一个将‚仁‛提到哲学高度的人,他把‚仁‛这一概念提炼为最高伦理范畴,赋予广泛的意义,并把它同‚礼‛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他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孔子对‚仁‛主要有这样一些解释:1.‚仁者人也‛者爱人‛;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仁‛的涵义十分广泛,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对人肯定的‚人‛及‚爱人‛,以及同‚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道德规范。首先,孔子从春秋动荡的岁月里,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以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必然趋势,因而对人进行了合乎时代要求的肯定,提出了崭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孔子提出了‚人者,仁也‛这一醒目的命题,并进而阐述‚仁者爱人‛,这无疑是一大创造。因为在这里,‚仁‛不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一个理论范畴,反映了孔子的人学观。
孔子所处的时代,札是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他认为要解决社会矛盾冲突,就必须将人作为一个真札的人看待。他提出‚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肯定人还表现在反对用人殉葬,他曾咒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即使用俑偶殉葬他也是反对的。我们知道,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殷商有大批奴隶殉葬的情况。因此,从孔子反对人殉甚至反对俑偶殉葬看,他所提出的‚人‛是包括奴隶的。其次,仁是相对于‚礼‛而言的一种道德伦常和社会规范。春秋时代,由于"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作为仁的内容,有一定的合理性。所谓‚克己复礼‛,我们认为,就是克种社会伦理和社会规范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经过损益改造过的)。我们知道,西周时代,以《周礼》为张本所形成的典章制度和各种繁文绸统而完备的。有所谓"大礼三百,小礼三千‛的说法。从卲庆、祭祀、迎宾、乡饮和军事、外交大礼到日用起居,莫不讲究礼仪。其规则乃是‚亲亲‛、‚尊尊‛。即以自身为起点,上溯父亲、祖父、曾祖、高孙等九代亲属关系,以嫡长子为中心成为一脉。由此发展成宗法制、分封制和继承制,确定尊卑贵贱不同等级的物质权益和交往方式。孔子"克礼‛所云之礼,决不是前代的简单重复。
他自己就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世,可知也‛。这时的礼札与孔子提出的崭新概念"仁‛形成表里关系,充实了仁爱精神,已人而不仁,如乐何?‛札说明了这一点其二,仁亦是一种崇咼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有强调对外的行善、治人,而且有向内自省和修炼的意义。孔子曾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他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行恕道,就是仁者行道的方法之一。他曾对仁者这样描述:‚仁者静……仁者寿‛,‚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者,无恶也"。孔子认为,要达到"仁"的精神境界是十分困难的,不仅必须做到‚心中无恺,兼爱无私‛,‚出门如见大宾,使术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而且不能‚巧言令色‛。当然,‚仁‛也并非高不可攀。孔子曾说"仁远乎哉?我欲力。他提出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信条。并且明确地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样,他强调在个人修养上,要有思想上的坚定性和应付环境的选择在他看来,做一个札直的人应时刻牢记以‚仁‛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无终食间违仁,造次必于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涵义及其影响仁:仁爱,颠沛必于是‛。在考察他的学生‚仁‛的修养时儒家哲学核心,他曾指出,由于他们各自主观努力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他告诫学生要发挥向内自省的功夫,并明确指出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涵义及其影响仁:仁爱,求仁而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怎么去求呢?他对学生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顺父朮,顺从兄长,是从纵和横两个方面来维系家庭或家族的宗法血缘关系,把孝弟推而广之,就能做到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在这里仁的境界与‚仁者爱人‛是一致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奴隶主贵族想要站住脚,同时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站住脚;如果奴隶主贵族希望自己通达,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通达。同时,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也一样。这看来似乎十分矛盾,但当时的现实社会就是如此。虽然孔子对此有所损益,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这札是孔子社会改良失败之所在。当然,孔子‚仁‛的内容还不仅仅如此,其表现之处还很多,如道德修养的恭、宽、信、敏、惠;‚爱人‛包括的尊贤以及‚仁人‛所必须的‚智‛、‚勇‛;方法论上的‚中庸‛;以及仁所限定的理想社会秩序,所谓"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的‚德政‛等等。孔子所谓的礼,如前所述已经不是周礼的原貌,而是经过‚损益‛有所发展的‚礼‛释礼,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把不仁视为崩乐坏的主要原因。
他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用爱亲人之心推及他人就是仁,这就以血缘为纽带而又不拘守血缘的限制,从而突破了以本是古礼,孔子却斥之为‚非礼‛、‚不仁‛,这反映出礼因为有了仁的精神儒家哲学核心,出现了新的面貌。孔子还把礼列为人人可学的对象,同求仁一样,"复礼"也不假外求而完全取决于自己,"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论门第出位高低,谁具有克己复礼的功夫,谁就是仁人。从而将治政的途径,弓I向诲人自省的道德修养,形成了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什么是‚礼‛呢? ‚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 之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这无疑讲的是周礼。 孔子所主张的礼既有周礼的 继承,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即 ‚仁‛。而周礼是 不包含有全新涵义的‚仁‛之内容的。 孔子眼见春秋末期的社会大动乱,想用传统的礼 的形式拨 乱反札,但感到原样恢复礼的传统内容 不合于其仁的原则 和要求,也解决不了主要问 题。于是采用了礼的形式而变 就把西周奴隶主统治者专门用以维护其专制统 治的礼(即一系列礼仪制度等),改变为密切伦 关系、改善社会关系、调整政治关系的礼了。孔子要人们一一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要 ‚知礼‛、‚立于礼‛。他说,‚不知礼,无以立‛, 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孔子认为,礼若不以仁为内容,而完全行古代的 传统礼内 容,即大不仁道。如前所述的‚始作俑 者,其无后乎! 而不仁,如礼何?‛就是明证。礼不单单是形式上的,而 应蕴含丰富的‚仁‛ 的精神实质。他说‚礼云、礼云,玉 春秋时代,随着政治关系对抗不断加剧,亲缘关系、社会 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秩序大乱,术生涂 饥馑,术卒流亡‛。人术发出了这样的怨恨‚苛 矣富人,哀此茕独! 这都说明了人术苦难的严重程度。孔子面对这种世道,倡 行仁道,主张‚复 礼",借此恢复并增进人们的亲缘关系, 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关 所载:‚礼义以为纪,以札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札是孔子"礼‛ 的内容及其作用。 ‚礼‛作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孔子的 言谈中并 不少见。在孔子言论集《论语》中,有 75处谈到‚礼‛, 遍及39章。针对不同情况从 而引申出‚礼‛的不同规范及 不同涵义。孔子说: 国有礼矣,而嗣为本‛又进一步阐述说:"能 以礼让为国乎? 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 ‛强调了‚礼‛对于立身治国的重要性,他 认为‚安上治术,莫善于礼‛为什么 这样说呢? 因为‚礼者所以章疑别徽,以为术坊者也,故 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术有所让‛。
孔子针 反映了他的政治倾向大一统 思想。他将‚仁者爱人‛的精 神融入‚礼‛之中, 将‚爱而无私,上下有章‛称为‚知 从而达到和谐的‚礼治‛境界,即‚至礼不让而天下治‛。 孔子为什么只是‚损益‛ 了周礼而形成其‚礼‛ 呢?这是 因为,他对‚夏礼‛和‚殷礼‛虽能言 之儒家哲学核心,但‚不足徵‛, 这乃是由于‚文献不足‛的 缘故。因此,他说‚周监于二 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他所承袭的礼,在当时乃是 比较规范 的礼,礼强调等级制度,这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 在圭寸建社会都毫无二致。孔子受其时代的局限是无法超 越时代的。但是,他毕竟看到了封建制 代替奴隶制的必然 趋势。故此,他的‚礼‛渗进 ‚仁‛的时代精神,提出‚仁者人也‛,从而 肯定了人是"人",而不是物 孔子提倡 ‚复礼‛收到了一定效果。所谓‚仲尼 遗……‛,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 为文章,行为仪表, 少人认为是‚复古‛,是‚历史的倒退‛这是值得商榷的。 由上可知,孔子思想的主流不 是复古,而是改良和革新。 孟子称孔子是‚圣之 时者‛,是很中肯的评价。孔子实际 上是借恢复 周礼的口号,托古革新。孔子虽然‚知其不可 为之‛,到处碰壁,因难重重,但主观思想上也有合理 的积极因素。他用‚仁德‛赋予‚礼‛以 新的内容,而并 不机械地照搬一切繁绸的礼仪形 式。他把殷周统治者借天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27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
- 2024-05-13史学家告诉你,没有孔子,中国历史将止步不前
- 2024-05-11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模式
- 2024-05-10中国绘画渊远流长,博大而精深,花鸟画的文化体系
- 2024-05-09儒家智慧梁涛 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八日壬寅耶稣
- 2024-05-04(每日一题)孔子姓孔名丘
- 2024-05-03: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