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知足之为足,常足矣!(值得一看)
南怀瑾老师知足之为足,常足矣!(值得一看)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只有以知足为满足的人,才能得到永远的满足。后来引申为知足常乐,显然是世俗化的观点。以前说过老子没有说过“知足常乐”。
“天行健南怀瑾老师知足之为足,常足矣!(值得一看),君子当自强不息。”
只不知足才能有创新,才能进步。那么知足常乐是怎样深入人心的呢?
壹 老子说“知足”
老子三次说到“知足”
第33章:“知足者富。”
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潜于欲得。故知足之为足,常足矣,”
其实,这三次都是说给管理者听的,不是用来安慰普通百姓的。
表达的是一种“反战”的思想。
天下要是治理有方的话,就会把用于战争的马来耕种田地;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母马都要到战场上,然后在郊外产子。
祸患没有过于不知足的了;罪过没有过于贪得无厌的了。所以懂得满足的这种满足,将是永远的满足。
老子的治理天下的目标是长治久安。
但是,老子所在的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的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这是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的时代,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上战场,以致产驹于野外。老子分析了战争的起因,认为是统治者贪得无厌、不知足所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祸患没有比统治者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统治者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为此,他提出“知足常足”的观点。
贰 列子说快乐的源泉
老子没有说过知足常乐,难道是孔子说过吗?
孔子在泰山游览,看见荣启期漫步在郕邑的郊外,穿着粗皮衣,系着粗麻绳继老子思想成为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是,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问道:“先生这样快乐,是因为什么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大自然生育万事万物,只有人最尊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人,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一个原因了。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男人受尊重,女人受鄙视,所以男人最为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了。人出生到世上,有没有见到太阳月亮、没有离开襁褓就夭亡的,而我既然已经活到了九十岁,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了。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结果,我安心处于一般状况,等待最终结果,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孔子说:“说得好!你是个能够自己宽慰自己的人。”
这个故事是最能体现“知足常乐。”
主人公叫荣启期继老子思想成为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是,“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你问什么这样快乐呢?
荣启期说:“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结果,我安心处于一般状况,等待最终结果,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孔子说:“你是一个自己能宽慰自己的人”。显然,孔子觉得一个贫穷的老者不应该有快乐。即使老者解释了自己快乐的原因,孔子还是觉得他这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这个故事记载于《列子·天瑞》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所以,列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是偏重于个人修养,庄子的思想来源于列子。这样你就会明白道家向道教发展的脉络。
叁 庄子关于“知足常乐”的事实依据
“知足常乐”不是老子说的南怀瑾老师知足之为足,常足矣!(值得一看),也没有这个理念。“知足常乐”不是孔子说的,也没有这个理念。“知足常乐”是列子首先提出的理念继老子思想成为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是,庄子明确了这个理念。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小人之情,求足而已。”(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缓符策表》)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增广贤文》)
随后在道教、佛教的教义中逐渐体现,并随着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以及落地秀才的演绎,这样的观念才才逐渐深入人心。
结 语
虽然“知足常乐”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知足常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有人用“知足常乐”作为借口,心安理得地逃避努力逃避奋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情况下,你劝穷人“知足常乐,”就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劝世歌
妄传彭祖寿最多,
八百年后又如何?
黄粱半熟梦先觉,
残局未竟已烂柯。
仙洞何处寻刘阮,
月宫终难访嫦娥。
贪他庙堂五斗米,
何如江上一支歌。
蝇头蜗角争何事,
闲看日月来如梭。
跨凤乘龙游紫府,
摘得婆娑长生果。
随便看看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5-15安徽三祖禅寺住持上宽下容大和尚出席旃檀禅林讲堂
- 2024-05-13南怀瑾老师:《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
- 2024-05-10(国学讲堂)国学百家讲堂,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21世纪的视野
- 2024-05-08春节的第一天叫“初一”国学大师南怀瑾《易经》
- 2024-05-05南怀瑾老师:佛教的生死观就是苦的体现,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
- 2024-05-04南怀瑾老师:“六神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024-05-02南怀瑾老师:儒家所讲的修养文化修养,首先是文化知识的提高
- 2024-04-30南怀瑾老师: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
- 2024-04-29南怀瑾老师:一生得法传法的四句禅语,句句开悟
- 2024-04-29南怀瑾老师:佛教是宗教,亦是哲学?什么是真?
- 2024-04-28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保身”还是杨朱的贵身
- 2024-04-25南怀瑾老师:儒家思想在政治哲学方面的贡献和贡献
- 2024-04-22南怀瑾老师: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 2024-04-22南怀瑾老师:顿悟开悟智慧,让人醍醐灌顶,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