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关注学生生命主题上。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命教育的根与魂,汲取中国生命教育的核心资源。

儒家生命观。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生命的概念更多是一个哲学范畴,古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层面对生命进行阐释,即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之间、物我之间、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统一与融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都非常珍爱自然生命的存在,他们从“天生万物”“天人合德”的本体论思想出发,认为生命是天地间最为宝贵的东西。教育就是要引导个体去体悟生命本性,完成天地赋予人类生命的使命。这是我们重视生命的基本思想。

儒家主张尊重和敬畏自然的生命。儒家对生命的爱护首先是源于行孝尽孝。孝是百善之首,而最基本的孝道就是尊重父母、呵护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论语·乡党》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鲁莽地放弃自己的生命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鲁莽地不顾自己生命去逞强,这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死亡是没有价值的。这也体现了孔子“人贵于物”“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生命观。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

儒家对生命的解读方式。儒家塑造了自己独有的、理想的生命观,儒家以积极的态度安顿生命,强调善与仁,以“济世利民,追求仁德”为生命目标。在这样的思想中,儒家塑造了三种非常理想的生命人格。圣人是儒家最完整的人格思想,是尽善尽美的典范。除此以外还有君子人格,克己复礼以为仁,这是孔子对君子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孟子又提出了有着浩然正气、顽强意志的大丈夫人格。

这三种理想人格体现了儒家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儒家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认为这是天地“生”道的本性。人与天地万物均以“生”为本,天地的根本精神: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在于不断创生生命: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生生不已。与天同性的人亦应遵从天道,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儒家强调“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以此来延续自然的生命。自然的生命有始有终,但是人的社会生命无始无终,靠的是自强不息的立德、立功、立言。

儒家的思想贵生重仁,并为之设计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今天我们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尊重的是自然生命教育,其次是社会生命教育,这是来自于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当今教育人的启示。

生命教育的价值。今天我们倡导生命价值,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教育。当然这种生命教育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认识生命本源,认识生命实际的生长规律,每一种生命都有独特的形态。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着,更加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而活着,这是生命的自然属性。

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生命的社会属性。我们是集体至上、甘于奉献的,而不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生命共同体的价值也是社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任何生命都存在于其他生命的社会网络中,个人力量往往是有限脆弱的,应该认识到集体大众的力量才是无限的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这就是社会价值观的基本体现。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生命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挖掘,对今天生命教育的研究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最终重构起现代生命教育体系。文化给了我们生命教育的原点,尊重生命,既尊重个人生命也尊重他人生命,启迪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样,个体生命才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独立、有尊严、自由而有价值的君子人格和大丈夫人格。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

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儒学的角度重构生命教育价值,这将是敬德书院在今后研究中的逻辑起点。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21日第13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