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

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

道行☯天下

主办:临沂市道教协会

皈依自然,性、命双修——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

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

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一个脱离了稚年的人,都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死去!生命观称这为“死亡阴影”。古往今来,无数哲人和宗教家都在思考并企图解决这个“遗憾”:

基督劝人行善,死后可以升入天国;

佛子劝人行善,死后可至西方极乐世界;

儒教劝人积极用世,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居其一,可以不朽,从而留名千古,就是生命的延续;

道家奉行无为,于生死无忧无喜,认为生命来于自然,死了又复归自然, 生死不过是事物的转化,此之谓“物化”;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构筑了庞大的神仙体系,宣扬人经过修炼可以成仙,永远不死。

比较各家对生命的认识,道教似乎最为虚妄。但是道家的人生哲学,如果掀开其虚妄的面纱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唤起本真,我们会发现道教的人生哲学有其真谛在。其真谛就是:

“超越时空,对生命的永恒的,执着的追求,充满着一种对束缚和控制人类的自然力与社会不平的抗争精神。”

中外都记载着哀叹人生短暂和畏惧死亡的事。史载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这就是有名的“牛山叹”,“牛山下涕”的典故。

古代波斯王泽克西斯,看到自己的军队向希腊发起进攻时,也曾潸然流泪,对叔父说:

“当我想到人生的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种突然的悲哀。”

看来,作为个体生命的人,有一天必须死亡,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一个无可更改的绝对!它给人类带来迷惘,痛苦,恐惧,和无可奈何的悲哀。

日本著名医生和哲学家吉田昭治有一句名言:

“人出于对生的欲望而求助于医学,出于对死的恐惧而信奉宗教。”

道教的产生,就是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有直接的关系。据《后汉书》的记载:在道教开始传播的最初七十年间(119---185),即自道教有组织的传播,到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太平道起义的六十七年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全国重大疫病流行即达十一次之多。兼之连年战乱,死亡接踵,人口自5000万,锐减至1716万。王粲的《七哀诗》写道: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道教就是在这种生之维艰与死亡恐惧的历史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企图以宗教家的慈善精神,来回答和解决人生的生死问题,希望建立一个这样的“太平世界”:

“不杀不害,不嫉不妒易学专家,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恨;

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

国安民丰,欣乐太平。”(《度人经》)

现存明代刊刻的《道藏》收有各种道教典籍1473种,5485卷。但就道教的人生哲学来说,则集中在《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太平经》,《度人经》,《黄庭经》,《抱朴子》,《悟真篇》,《坐忘论》,《参同契》等少数道书之中。其精要,在于倡导“皈依自然”和“性命双修”。

道教吸取了道家祖师爷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道观,提出了“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即“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五戒”则是“戒违真,戒杀生道家的人生哲学,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三皈”中最重要的思想是“皈依道”,即“皈依自然”。因此,道家倡导“自然清静”,“无为而无不为”,一切“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安时处顺”。

这种“皈依自然”的人生观,就成了道教“修性”的理论根据,道教称它为“性功”,即心性的修炼。“性功”,心性的修炼,就是道教的人生之最高修养境界,是精神的解脱,思想的自由,也就是道教对人生在与自然支配法则(人必须死亡)相对抗中的一种自我调节,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将死亡看作人生回归自然的一种“物化”(事物相互转化)的必然。

庄子的生死观就非常地超脱,旷达。他认为一切无非自然,人也是自然之一分子;人从自然中来,最后仍须回到自然中去(按:人体只不过是三十多种元素的组合,死去以后,三十多种元素回归到大地上,仍然是这三十多种元素;地球不因一个人的死去而减轻质量,也不因地土上多了一个死人而增大质量,这也就是物质不灭和转化定律)。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师弟惠子去吊唁。惠子看见庄子正蹲坐在地上敲击瓦盆唱歌。惠子责之曰:

“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回答说: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接着,庄子论述了人的生死只是“气”的聚散,如同四时的运行;死,就是静静的安息。痛哭,就是不懂得生死运行的道理。

庄子对自己的死亡也看得非常透彻。临终前,学生去看他,要为他举行隆重的土葬。

庄子说:“抛于高山,抛于荒郊野地即可。”

学生们说:“那样会给老鹰吃掉的。”

庄子说:“你们给我土葬,不就是让蚂蚁吃掉吗?我宁可给老鹰吃,不给蚂蚁吃。”

庄子所以能勘破生死,即在于它把人的肉体同刍狗一样,看成是天地间自然生长的“物”。道教吸取道家的生死观,而倡“去物欲,简尘事”,“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倡知足常乐,认为一切身外之物都是“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必须“处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散”;我心不动,万物不入,利欲泯灭,见素抱朴,便可与自然成为一体。这种自然观,就要求人们须有高度的“心性”的修炼,此即道教之“性功”。

但道教又不同于道家。道教认为人生短暂,必须抓住现实,把握现在,好好的活着,并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活得长久,尽情享受人生的乐处。因此,道教追求长生不老,长生不死。而怎样才能长生呢?道教杜撰了一个神仙世界,认为只要成了仙,就可以永远不死。因此,提倡所谓炼丹。开始是“外丹”在所谓鼎炉里烈火多次烧炼,称为“九转仙丹”。唐代以后又时行“内丹”,即服气,存思,入定,甚至闭关静修一百天,三百天,日日气功,辟谷,再辅以“外丹”,以为如此即便不能成仙,也能长寿。这就是所谓“外炼形体筋骨皮”的“命功”,即延长生命之功。

儒与佛都只讲修“性”,儒讲“复性尽性”,佛讲“明心见性”。道教却讲“心性”和“形体”两者都要修炼,即灵与肉,性与命兼修道家的人生哲学,这就是所谓“性命双修”。

但是,,道教炼“命”,是否能延年益寿?情况比较复杂。在早期,许多人为“丹药”所误,如唐代就有六个皇帝死于所谓“仙丹”,连英明如唐太宗(598---649),最后也死于丹药,只活了五十二岁。可是,几乎在同一个时期,道士兼医药学家孙思邈却活了一百岁。一般认为,由于“内丹”法的发明和运用,如气功,拳法和各种运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延长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道教之积极的生存观,使人们看到生命的可贵及延年益寿的可能与前景,人们自然会从心底服膺它那反抗自然力对人的“异化”的抗争精神!

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

道行天下

”道行天下“订阅号,由临沂市道教协会主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教义,以弘扬正统道教道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旨在道教文化能更好的弘扬与传播。

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