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和尚: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化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不二和尚: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化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不二和尚

老子作为我国道教文化的创始人,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思想。研究老子的人本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提取合理要素为现代社会服务,以推动现代社会的人本化进程,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 人本思想地位的提出

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1]在这里,老子认为人与道、天、地一样同处于宇宙之中,都是四大之一。说明了人在宇宙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人的地位给予肯定,强调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和对人的尊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宇宙的统一。

老子在第25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也就是说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天,天要效法于道,道要效法于自然。这样“人”“地”“天”“道”在地位上就属于从属关系,有了顺序的递进层次,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那么人在逻辑的推理上也必须效法于道,这里道实际上就是世界的客观存在,自然规律。这时候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限制,人的社会行为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极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阐述。在老子的观点中天地万物都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人在宇宙中这个大环境中也必须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掌握老子的“道”的深层涵义不二和尚: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化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把握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行事才能更好地在天地宇宙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老子强调遵守“道”的重要性,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世界万物、天地、民众才能自然正常的生存,更好地和谐发展。

不二和尚: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化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对鬼神思想观念的否定

老子在《道德经》第60章中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3]意译为“如果用道路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假若有传说中的恶鬼,将使它失去害人的伎俩”。老子认为用道来治理天下,是有有神论的公开否定,这是进步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而摆脱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控制,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地位。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是客观规律。这里是否定鬼神作用的无神论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自然观念相对落后的时代,这无疑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人的地位得到了肯定,对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探索,这更近程度地肯定了和发展了老子的人本思想。

西周以来的奴隶主往往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看作是有意志的主宰天安排的。这些宗教迷信思想就为奴隶主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对当时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否定了腐朽的落后的宗教神学鬼神迷信思想,促进了科学文明的进步,动摇奴隶制度的哲学思想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社会的成长。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孙武、荀子等人的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人们从西周以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鬼神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神秘的迷信思想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人在自然以及社会中的地位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无为不争的思想

他在《道德经》第3章中说:“不尚贤不二和尚: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化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4]在这里说的不争,是民众之间的不争。老子从维护民众的利益出发,提出“不争”的思想。他一方面主张人与人不争,另一方面主张国和国之间不争,又表现为治国者与民众之间的不争。老子的不争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了发展。

墨子主张兼爱与非攻,出发点是巩固现存的政治秩序、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老子的反对战争,则主要是从人道的立场出发的。

“无为,道家崇尚的哲学思想道家的人生哲学内容是,即师法自然,无私奉献。将老子的无为解作无私之义更能体现老子借天道以决人事的政治韬略。”[5]只有这样的说法,才应是老子光辉的人生哲学的原貌和他的最终出发点,按照这样的理解,才可以更大地鼓舞激励人类无私奉献,更大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此处回答了道的来源于自然,强调人要效法自然本真无私的精神。

在《老子》中,“无私”、“不争”、“知足”、“守雌”、“无欲”、“处下”、“虚”、“静”、“愚”,等等道家的人生哲学内容是,都属于这种“不敢为”的“自然”或“无为”。可以说,“不敢为”、“自然”与“无为”,是对事物发展内因的主体地位的尊重。[6]人类社会实行自然无为的原则,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强调了人要效法自然的原则,实现自然本身的价值道家的人生哲学内容是,它的实质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实现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和谐。自然无为可和谐社会治世。以自然无为的原则治理国家,就是实行“无为而治”。只有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2].《道德经》第25章

[4].《道德经》第3章

[5].袁培智,袁辉著.老子新译—《道德经》评注[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10.

[6] 张俊相.老子“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J].齐鲁学刊 2008(2).28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