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和道教有关系吗?

邵旭峰

客观而言,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

道家是前秦百家之一,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学派,玩的是哲学,思考的是终极统摄和基本规律。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老子的代表作也是唯一著作,是5千字的《道德经》,庄子则是若干篇完全浪漫逍遥自在的文章,比如“逍遥游”、“大宗师”等等。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就是说宇宙基本规律就是自然本身的规律,这几乎没增加实质。所以老子认为,人应该无为以回归自然状态,应该“绝圣弃智”,回归自然,国家和家庭和个人,应该“小国寡民”。换个说法,就是不要以为你是个人物,会改变些什么,会留下些什么,这些相对于茫茫宇宙、漫漫自然来说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其实屁都不是。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庄子则更绝对,认为人应该“坐忘”——就是连忘了这件事本身也忘了。

老子提倡主动回归,庄子则认为连主动这件事也舍弃。毫无什么主动性,这才是自然。

庄子生于战国年间,比生于春秋年间的老子要更绝对,这就好比孟子相比孔子更绝对、墨家开始公开行侠仗义一样。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除过法家学说还有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学说被保存下来,其他的几乎都被消灭。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汉代建立之初,刘邦率领数十万步兵和骑兵巡视北方,准备震慑已经完全崛起并被冒顿单于统一的匈奴——这也是北方第一次完全和空前的大统一。但被冒顿(少数民族仅次于成吉思汗的英雄)以40万骑兵围困在平城之外的白登七天七夜,最后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以纯白狐裘贿赂冒顿的妻子阏氏,阏氏献言给冒顿不要和刘邦争斗——南北两龙相斗于野这是不吉利的,其实冒顿本身年事已高、为了统一北方也早已心力交瘁,加上匈奴人当时也都多不想去南边汉人聚居区农耕种地。

总归一句话,冒顿和匈奴人都不想来汉族土地,而更希望在草原纵横驰骋,但也希望刘邦管理好汉朝、能种好地,每年把粮食财宝美女送过来。这样一来,匈奴人既没有放弃爱好也得到生活用品,才是最好结果。

刘邦只能答应,只带领少数人逃脱。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经过这一次较量,使得刘邦深刻认识到,之前的项羽军队还有秦朝军队以及自己率领的自认为世上最强的军队,相对于匈奴,完全是不堪一击。汉朝要战胜匈奴,只能韬光养晦。至于何年何月战胜匈奴,就交给后代·····

刘邦意志消沉回到长安后,加上多年征战心力交瘁,不久就长辞人世。汉朝也开始了多达6代数十年的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信奉道家无为学说——为了更加正统也听起来更加久远,称为“黄老之学”。汉朝也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名将辈出、骑兵也彻底强大起来,而匈奴这时却由于内斗分裂分化,实力大减。

于是汉朝猛击匈奴道教与道家哲学有何关系,战争总体持平,但匈奴却继续衰弱下去。

个人认为,汉武帝面对的,是冒顿的匈奴,汉朝还是干不过,事实上,冒顿时期的匈奴,如果交给年轻气盛的成吉思汗,将可能建立超过后来蒙古打遍亚欧大陆的丰功伟绩。当时的匈奴,强大绝不亚于乃至于超过后来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

此消彼长,总之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奋发有为,于是摒弃黄老之学,听从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爱民更要驭民,要建立严格的秩序,要彰显皇权的至高。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为了让儒家礼仪制度和附加的皇权理念深入人心,董仲舒自创一套“天人感性”学说,比如认为天有四季人就有四肢,天有360天人有360骨节,天有寒暑阴晴人有喜怒悲欢·····

这套东西把人和天和天子直观联系起来,最普通的老百姓也理解接受,儒家学说也就从贵族走向了民间,从此再没有从脑海中消除,即使后来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并深入民间,但最正统的道教与道家哲学有何关系,还是“儒家”——是变了味的儒家,是完全世俗化、通俗化的儒家。到宋代朱熹的时候,确定“四书五经”,儒家就完全理论化、定格化了。

但黄老道家学说却没有断绝,开始只在贵族中流通,就是魏晋时期的士林玄学——开始重新体味道家的无为、自然意境。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但我要说,东汉后期和末年兴起的道教,和道家关系真的不是很大,而更是董仲舒庸俗化的儒家使然。前面说过道教与道家哲学有何关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让民间争先恐后思考自己和天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稍微延伸一下,就是迷信。

迷信就是小范围、主观性极强、对象很清楚具体,不算信仰的信仰。比如你们村信仰一棵树,为民村信仰一条狗,他们都认为这个厉害,和自己直接相关,至于为什么,一般有个说法。

董仲舒天人感性直接导致的,就是这种东西。装神弄鬼的每个村都有,到处都开始巫齏画符,神神道道。当然也遵行儒家的礼仪制度,这是一个复杂的混同。

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道教,就是在这种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当然,为了区别于董仲舒一脉的庸俗化儒家,他们在理论上开始庸俗化道家。

对,庸俗化道家,比如把老子奉为师祖,把庄子奉为“南华真人”,然后造就一个神话系统,后来的封神演义,肇始就在于此,当然,里面还有儒家的影子,比如有玉皇大帝。

东汉末年,迷信开始盛行,其中代表,就是张角等的大起义。

所以,一句话定论,就是,道教是披着道家的皮,而实际是董仲舒一脉儒家的骨,是庸俗化儒家直接导致,然后征用和庸俗化道家之后的杂糅。

后来继续杂糅,就是民间几乎啥都有的迷信,孔子、道教、玉皇大帝、孙悟空、二郎神和哮天犬、一颗神树,一节枯木。只有本村信,除了村就不是了。乃至于只有一个家族信的“家神”、“小神”。

迷信和宗教的真正的宗教的区别,一方面是有一个完全清楚且和村子和家族直接相关的神或“神物”,一方面是范围很小,一方面是对象非常清楚具体。这都是封闭落后的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决定的。

中国民间,到现在还有存留······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