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你知道吗?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你知道吗?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经常说天人合一,中国人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这来源于我们几千年文化思维的积淀。
“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人的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自然状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观念,儒、道、释三家均有详细系统的解释。
0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儒家、道家都很注重的一个根本的理念,事实上它有三方面的内涵:
第一个内涵是天人同构。两千年前,董仲舒讲“天人合一”,人就像一个大宇宙。我们看天上有日月,人有左眼右眼相对;人体有365个穴位,一年刚好365天,人体有四肢,一年有四季,人体有12条经络,一年刚好12个月,脊椎有24节,一年刚好24个节气,人有7窍,一个星期有7天,人与大自然完全吻合等等,可以无限地对应下去了,总而言之就说明是天人同构。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道家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3=21天;
猫怀孕:7×9=63天;
兔子怀孕:7×4=28天;
老虎怀孕:7×15=105天;
人类怀孕:7×40=280天。
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七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第二个内涵是天人合德。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人与天地不合德。我们如果生活作息规律跟天地运行规律不一致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你知道吗?,昼夜颠倒等等,对身体的摧残是很大的,所以要天人合德才会实现身心灵的整体健康。那么天地之德是什么?我们读过《易经》都知道,乾德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德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事实上,与天地合其德,是天人合一的第二个内涵。
中医可以根据你的外观,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你身体内部的病变,水平高者,可以通过你的外貌判断你的内脏盈亏,在通过内脏的盈亏来判断你的性格和人品,玄之即为看相算命。
人的性格影响内脏病变: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道家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恐伤肾,反之亦然,调理五脏可以改变性格,但命运和面相不是一成不变的,相由心生也由心改。
第三个内涵就是天人感应。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我们很少去跟自己的身体对话,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本书,就是我们自己的自传,我们这一生甚至于生生世世的那些经历、这一生种种的遭遇、种种的心情、种种的情绪波动都在我们身体里面有记忆、有记载。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一本自己的自传,记载了我们一生的经历,记载了我们的感情的纠结、家庭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创伤等等。
美代子将一根仙鹤羽毛与13根棕榈树枝重复交叉,最终支撑起一个局部颤抖、整体平衡的系统。在第14根粗大的棕榈树枝稳稳支撑住这一摇摇欲坠的系统后,最后她轻轻拨动羽毛,一切轰然坍塌。
所有艺术乃至生活都是如此,能够从轻如鸿毛的初心开始,冷静娴熟地把握每个阶段力量的平衡,从微小到宏大,再在喝彩声中谦卑地微笑,最后把一切都交付于身外,只取回那原本属于自己现在也不曾失去的初心——全都是符合东方哲学推崇的观念。
02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道家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你知道吗?,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医学典籍《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人参天地”。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
因此,《内经》“天人相应”学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
事实上,“天人合一”是后来的用语。《庄子·山木》首次表达这种观点的原文是:“人与天一也。意思是: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因此,不论人为的或自然的,皆是出于自然,就好像万物皆源于天地一样。但是,为什么人为的一切不能保全自然呢?
庄子认为那是人的本性的问题。简单说来,人有认知能力,这种能力稍有偏差就会出现区分与执着,认为自己与别人是对立竞争的,并且非要胜过别人不可,然后扭曲了本性,也无法保全自然了。
《庄子·天地》描写至高的神人驾驭光明,形体已被化解无遗,这叫做照彻空旷。将生命的真实完全展现,与天地同乐而没有任何牵累,万物也都回归于真实,这叫做混同为深奥的一。
由此可知,所谓天人合一,并非单纯的“人与自然合一”,好像人的形体注定融化于自然中,而是“人与自然在道中合而为一”。人的精神状态将显示悟道的喜悦,在光明中完全展现生命的真实。那么,道又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向庄子请教的最后一课。
03
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那么回归“本性”的秘决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修行人能够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心不动念,则不造业。不造业,则自然回归了“本性”!你的心和行为如果是违背本性的,你的生命层次自然下降。如果你的心和行为是符合本性的,你的生命层次则会自然上升,这一切都是宇宙自控调谐律自动调控的!
在西方人的思想里面,天跟人没法合一,因为他们所谓的天就是上帝,而上帝永远高高在上,主宰人类。天是上帝,上帝跟人类当中有一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叫做双黄线,是不能超越的,人再伟大,永远只是人,不可能是上帝,上帝是唯一的、无可取代的。
中国人知道,世界上有看得见的部分,就有看不见的部分,而往往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看得见的部分,很遗憾,这是西方人所不重视的地方,他们太重视眼见为实。在看得见的部分,天跟人永远没有办法合一,要达到这个层面的天人合一,那真是做梦,但是在看不见的部分,天人是合一的。可见,看不见的部分比看得见的部分更重要,功能更大。
正如钱穆大师所说,现代人如果想要写一部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书,莫如先写一部中国古代人的天文观,或写一部中国古代人的天文学,或人文学。
总之,中国古代人,可称为抱有一种的天人合一观。
这一观念,亦可说即是古代中国人生的一种宗教信仰,这同时也即是古代中国人主要的人文观,亦即是其天文观。
如果我们今天亦要效法西方人,强要把人生与天文分开来看,那就无从去了解中国古代人的思想了。
参考文献:傅佩荣,庄子:天人合一与悟道契机
随便看看
- 2024-07-19道家思想:天人合一与道的核心概念,追溯古代思想流派的智慧
- 2024-05-05红豆大师金口诀实战三例内容:金天人合一
- 2024-04-17(十六)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十六)
- 2024-04-16道家思想传统武术文化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论文
- 2024-04-08从“天人合一”出发才好理解天干
- 2024-04-05庄子的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人文关怀
- 2024-04-05中国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Thisworkisunder
- 2024-04-05茶的真正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哲学
- 2024-03-29(李向东)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 2024-03-01(每日一题)天人合一的内涵及蕴意1.1
- 2024-02-17天人合一:提倡效法天地之德要求人们树立尊重生命、爱护万物的生命伦理观
- 2024-02-16龚梦玲: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
- 2024-02-16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
- 2024-02-04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美学
- 2024-02-01佛道儒医各家对于天人合一这个思想理念有益借鉴
- 2024-01-22钱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
- 2024-01-22吴根友:“天人合一”观念何以塑造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 2024-01-22孔子创立的儒学更具包容的胸怀——中国文化
- 2024-01-22:关于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
- 2024-01-22周德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