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摘自《文圣拳武学与诸子百家文化研究》第二章“诸子百家是文圣拳思想文化的重要基础”(三)

杂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它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被《汉书·艺文志》收录于“诸子略”里的“九流十家”之中。杂家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思想文化并非对诸子百家进行简单地杂糅,而是贯之以“王治”、“国体”,成为总结学术的会通之学。当时各家各派多持门户之见,“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荀子·解蔽》)。而杂家则通众家之意,无先人之见,集各派之长,为“王治”之用。“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史记·太史公自序》)。《隋书·经籍志》里说:“杂者,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以见王者之化,无所不冠者也。”“杂家”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不韦撰《吕氏春秋》、西汉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为主要代表,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统一的趋势。汉以前的道家也称杂家,偏重道家与阴阳家的方术,秦以后的杂家应亦称道家。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杂家博采众议,形成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杂家学术思想代表着先秦思想文化发展的最后形态,它不仅仅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与汇集,重要的是在兼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它以通贯王治为思想主线,不仅穷究天地变化的规律,而且还阐明祸福存亡的道理,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杂家在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超越于学派之上不受任何学派局限性的限制,“兼容并包”百家学术,融会贯通多种文化,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理论方法,对今人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杂家思想文化对文圣拳武学以易、儒、释、道、墨、兵、医、阴阳以及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融合百家之术”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道为尊》:三界内外道为尊,天地玄宗气根本;万法之中焚香首,清静无为虔诚心。道法自然天地人,背道而行埋祸根;天道承负因果律,积德向善光明存[卢飞宏]。文圣拳功夫体系是以道家阴阳学说为主体,吸收了当时中华传统武术思想文化之精髓,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拳理兼容万家,在文化内涵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同一性,充分的体现了“杂家”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圣拳是中华武术中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武术之一,有完整的哲学理论和文化体系,深受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影响,其文化几乎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思想文化价值。

儒、释、道自汉代开始,它们各以不同起点、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社会背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摄,逐步走向了“三教合一”融合发展的道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文圣拳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的精髓,体现文圣拳武学融合道、佛、儒三教共荣共生的思想。“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碑文曰: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道家哲学思想精华,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谘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三教合一碑”思想内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彰显了诸子百家互相团结,互相支持,共同来护国佑民,普度众生的关系。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哲学著作《太极图说》是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的产物,他融合《中庸》《易经》及佛道思想,以太极图为框架,论述儒家一系列思想文化范畴,用以阐述宇宙生成的理论。“惟初太始,道立于一。

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图最初称“天地自然河图”,亦称“宇宙图”、“宇宙天文图”,是中华“龙”文化的象征。河图、太极图的本质,是中华“龙”的图腾,泛指天上的星象,深藏源自浩瀚宇宙的光芒,而二十八宿就是“龙”原形。文圣拳武学深受太极图文化的影响,以太极阴阳转化和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为拳艺指南,即以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理论,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它的思想理论建构地河图络书太极文化之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文化内涵。

文圣拳功夫体系由文场与武场两部分组成,文场是内功修炼,即文功,武场是拳架功夫,即武功。武功是文功的基础,旨在练形求法,动作中讲究阴阳转化,刚柔含展,伸筋拔骨,意气力相结合,特点有“似太极,非太极道家哲学思想精华,而胜似太极”之称。在功夫修炼上以文功与武功结合,武功是文功的基础,重视文功修炼,以文促武,以武助文,文到武成。文武合场的武学文化肇源于早期离卦教义和拳。早期义和拳的演练拳脚、枪棒活动,俗称为“武场”。而它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八卦教离卦的影响,又吸收了宗教性的活动内容,形成了“文场”。文场在文圣拳武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文场统领武场,几百年来,文圣拳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经久不衰,传承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场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圣拳文场修炼以道家丹道为根本,同时兼有释家的禅宗修行,道佛双修“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融内丹学和禅宗学为一体,三教合一,万法归一。《黄帝内经》:“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八书歌》:“八卦六爻人人有“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迷人不省东西走,有人参透内八卦,好过青松九个九。到西北、乾三连,人人有个元妙元,不打坐,不参禅,只用当人密密言,包得紧,藏得严,终敢替祖把道传。

到正北,坎中满,苦海滚滚都不浅,扭项回头都是岸,于今修行还不晚。到东北,艮覆碗,来来往往常周转。昼也行,暮也参,真人出去昆仑山,到正东,震仰盂,真人住在双林树,聚一聚,散一散,真人才得出得去。到东南,巽下断,真人住在昆仑殿,绕一绕,变一变,疾如风,快如箭。到正南,离中虚,中间现出夜明珠,策五经,对四书,个个前贤从此出,除内己,人不知,默默无言会天机。到西南,坤六断,真人住在全州观,夜来支上八卦炉,要把真性炼一炼。到正西,兑上缺,真人得了真口诀,套上牛,拉上车,拉在行路去打铁。到中央,戊己土,真人进了神仙府,一二三,三一五,金木不离水火土,常存仁义礼智信,才知生老病死苦,忙中偷闲寻出路,到家先看无生母。”《西游记》祖师云: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深悟道家、佛家修炼秘诀,对领悟文圣拳文场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有助于修炼文圣拳文场文功功夫。文圣拳将“道修真,释参悟,儒修身”寓于一体,内外兼修,性命双修,佛道双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地人合一,得自然之化机,修炼的最高境界可成圣、成仙、成佛,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已然寿与天齐,超脱一切。

文圣拳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特点之长,融百家之术,刚柔相济,柔中寓刚,刚中寓柔,恢弘大气,风格独特。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圣拳武学也是“杂家”之学,是博采诸子的会通之学,它包含了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在内的所有一切,特别是两千多年以来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是吸纳众流的取优之学,是一以贯之的通鉴之学,是与时俱进的收蓄之学。文圣拳武学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身,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谐共生,是华夏灿烂文明的一个缩影,它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充分展示了文圣拳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我们应当了解“杂家”优中取优、去门户之见的学术价值,它“兼容并包”百家学术、融会贯通的文化,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理论方法,对现在文圣拳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在文圣拳武学文化发展中,要众采武术门派和拳种功夫之长道家哲学思想精华,吸纳人类文明文化成果,广吸博纳,融会贯通,包容开放,全面发展,为振兴文圣拳武学夯实坚实基础。

2022年11月15日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杂家”文化对文圣拳武学的影响(图)

作者: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共产党员,武术世家,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当代武术名家,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研究专家,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200余万字的武学巨著。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