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中和审美观与园林儒家追求和谐的审美
【蒙古记忆】中和审美观与园林儒家追求和谐的审美
(2)中和美学和花园
儒家追求和谐的审美理想和美学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蒙古记忆】中和审美观与园林儒家追求和谐的审美,决定了儒家的审美情趣必须是追求“中性之美”。
“中和,天地之位,万物滋养。” 在孔子看来,中庸是最美好的存在状态。
“中和”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表达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即“情中”、“礼中止”的“中和之美”。体现在园林景观中的是形式上的对称、内容上的平衡和折衷主义。
▲中庸之道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的中和美学创造了威严、威严、权力、地位等精神符号。当园林景观的精神内核要求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之上时,中和之美就表现出极大的适用性。典型的例子是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儒家智慧,以及一些庄重严肃的场所设计。
中性之美的折衷性是指在设计的内容和手法上,不追求过分激动人心的美,始终坚持理性思考的接受,使人的情绪处于温和舒适的状态。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如果人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很容易产生疲劳、早衰等不良影响。人性的高度和谐,取决于和谐环境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中和精神在园林景观中丰富多样。体现为:色彩的差异与和谐、形状的多样性与和谐、内容的丰富与和谐等。
▲中性之美
(3)生态美学与园林
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家,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儒家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之上的。
通过历代帝王祭祀社稷(地谷二神),以及后来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可以看出贯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建立在人和环境。儒家文化是人山人海。生态美学传统与自然。
儒家文化中的生态美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具有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完整生态文化体系。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然而,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生活带来经济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负面后果。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大自然本身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人类必须服从自然规律才能生存。当技术忽视自然时,受害最深的是我们人类。
儒家生态文化理念历经千年,依然折射出生态智慧的璀璨光芒,对当代园林设计具有莫大的启示。
在儒家传统的生产生活中,物质材料的生产方式都是集约化的,资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有着广泛的生态链关系。
下面是一个关于生态链的生动故事:
蒙古草原绿意盎然,草木芬芳儒家智慧,野花随风摇曳;泉水清澈,水波荡漾,满水白云。
在草原上【蒙古记忆】中和审美观与园林儒家追求和谐的审美,狼吃羊和马,是人畜的大敌,但狼也吃田鼠、野兔、黄羊。而马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草原是孕育人民的伟大母亲。这些生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然生态王国,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繁衍,与草原共生,为数万人服务。年。
▲ 蒙古草原
但有一天,汉人来到草原,看到狼吃羊吃马。他们觉得狼是羊和马的敌人,于是用各种方法消灭狼,甚至举枪射狼。他们想保护自己。羊和马。
但他们忘记了狼对草原也有好处,因为狼也吃草原上的田鼠、黄羊等主要害虫,所以草原上的田鼠和黄羊不会太多。马有充足的食物来源。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屠戮,终于有一天,狼群被杀得无影无踪。
他们以为这样一来羊和马会更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狼口中诞生的田鼠、野兔、黄羊等,繁衍繁衍,吞食了大大小小的绿草,经常连根拔起。
草原失去了青草,到处都是裸露的黄皮。风一吹,黄沙漫天,遮天蔽日。许多地方变成了沙漠。因为没有新鲜的绿草,数量急剧下降。
人们再也看不到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再也看不到风吹草动、牛羊成群的草原放牧景象。穷人,急功近利,破坏了草原的食物链,最终毁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以儒家伦理传统为基础的农耕文化是一种良好的文明,形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良好生态链关系。
▲农业文化
中国的农耕文化,天生就要求人顺服神的旨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浇灌农村。它远离战争和掠夺,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处。
当代园林设计必须善用儒家生态伦理、园林与人文的传统儒家智慧,才能在道德上达到真正的和谐。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