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溪山书会”第十五期在学宫学宫书教室举行

孔学堂“溪山书会”第十五期在学宫学宫书教室举行

9月11日下午,孔子学院“西山书法社”第十五期在六艺学院书法教室举行。本期《西山书法社》特邀中山大学哲学系高级教授冯大文先生分享他近期的重要著作《道家哲学概论》,讲述精彩内容。书会由原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平教授主持。

孔子学院“西山书友会”第十五期举办

“20多年前试述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的哲学观点,我写了一本小册子《回归自然:道教的基调与变奏》。这本书出版后很受欢迎,已经印刷了四次。几年前,一位出版商问能不能再版?我一直在想,这本书20多年了,很多想法都变了,我是应该出版还是再写一本”!于是这本书就完成了。冯大文正是从这本书的契机开始了读书会的分享。

冯大文先生分享他的著作《道家哲学概论》

冯先生认为,道家与儒家一样,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不同,道家往往关注人的阴暗面,反思人的欲望扩张,对技术也持警惕的态度。冯先生特别提到,他经常引用《庄子》中的“乱凿窍”和“大冶铸金”中的典故来说明道家哲学的智慧。前者是对人类欲望的反思,后者是对人类企图依靠自然的主体性和支配性来控制自然的批判。一位人类学家曾经说过,文明走过的地方,总会有废墟。现代社会和文明的形势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随后,冯先生概述了道教在历史上的进程。先秦时期,老子和庄子确立了道教的基调。他们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当时社会变迁所体现的“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秦汉时期,黄老思想吸收了当时的阴阳五行思想,从宇宙观的角度审视社会和生活发展的正当性。魏晋“新道家”王弼、郭襄等人,从本体论的角度继承了原道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精神。魏晋风范是“新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魏晋名人崇尚自我,向往自由,开创了以自然为审美对象的传统审美观念。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影响,道教发展为道教。但是,道教不同于佛教、基督教等,它不是对人生罪孽和苦难的反思,而是以古典宇宙论和认识论为基础,推向了极致。人源于自然孔学堂“溪山书会”第十五期在学宫学宫书教室举行,在模仿自然、回归自然时,便产生了长生不老的外丹和内丹。最后冯先生指出道教在唐代之后并未消失,对宋明后期理学孔学堂“溪山书会”第十五期在学宫学宫书教室举行,尤其是周敦颐、朱熹等人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又如“庄禅”的说法,这表明了禅宗和庄子的起源。深的。

《道家哲学概论》

许多读者现场讨论并提问。读者王勤峰叹了口气,仿佛回到了40年前的校园和教室,又上了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他说,毕业后40年的经历让他意识到,美好的生活需要三个“品”:好老师、好教材、好伙伴。毫无疑问,冯老师是学生公认的好老师,绅士风度是很多学生对老师的一致印象。我今天读的书也可以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另一位读者叶克东先生是一名大三学生。虽然毕业后没有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但他说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试述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的哲学观点,这影响了他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使他受益终生。这些影响不仅在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在做事和做事的方式上。他特别提到,哲学让他领悟了人生的三大智慧:不盲从、不放弃、不自私。

王碧蓉女士认为,冯女士在书房里不是书生,而是真正将道家哲学的智慧领悟并融入生活。刚才的茶歇,她向冯老师询问道教的精髓,冯老师回答,喝茶!

西山书友会

贵州大学哲学系邓国元教授提问:台州学派的情感本体论重于事和情。除了理、气、心,还有情本体。这个情感本体可以构建另一个本体吗?我们和冯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有读者认为,好生活不仅需要三个“品”,还需要一个“好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一个新时代。我有幸学习哲学,从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到我的工作中。

最后,读者们一致表示,有幸与大家相聚在孔子学院试述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的哲学观点,享受冯老师的教诲,也很高兴与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教师节。

标签: 道家文化读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