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
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1.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禅宗的真正缔造者是唐朝的和尚慧能,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
南怀瑾老师:儒家重视现实即此岸生活,这叫做死得其所
中国文化儒道佛三家中,对人的生死观研究用力最深最多也是最深刻的,还是道家。生老病死全是自然之规律,所以顺应自然之道安时顺世,才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选择。齐生死,让人生不喜死不惧;既不悦生恶死,也不悦死恶生,放下生死执着,方能达到逍遥之境。
南怀瑾:住着一个老和尚,我不喜欢到外国去
中国儒家、道家跟佛家一样,都在研究生死问题,但是没有佛法交代得清楚。在讲这个课题以前,我们要晓得,人类整个的文化,不论中西,一切学问,都是为了追寻生命问题。世界上的各种文化既然都是为了这个生命问题,那么你们要学佛,知道佛悟道悟什么吗?我常说,世界上东西方的文化,讲了半天,中国人有个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文化,就是敢讲生命是可...
南怀瑾老师:修行者如去小时候,觉得佛就是神通的代名词
如去小时候,觉得佛就是神通的代名词,每个成佛的人都肯定神通广大。而所谓开悟,佛家说是“弄懂了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而不是具有神通。解释:对于佛教中的经典教义,以及各位高僧大德说过的话,或者遇到更加高深的理论,也不会发憷,都能领会贯通、一懂百懂?南怀瑾先生还在其他场合解释过:一个开悟的人(佛),和没开悟的人(凡夫)有什么...
瑜阅声之邀:印度生死书奥义,何以如此?
多年前,我们首先被这个话题触及的,可能跟前一些岁月一部非常畅销的书籍有关系,那就是《西藏生死书》,其传播的信息其实是佛教的一种生死学,因此而来的相关书籍也纷纷出现在人们面前。《西藏生死书》是索甲仁波切所著,他以藏传佛教的背景来谈论死亡的艺术,甚至技术。当然会涉及到对生命存在与离去的深刻理解,这是由印度的佛陀开启出来的生...
孔子的“天命思想”与“外王”之“礼”
【关键词】论语;孔子;君子;生死观;人文主义与理性精神一、孔子生死观之天命思想
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十句话,句句戳心!
4、译文叩问世间:爱情到底是什么,竟然值得以死相报?7、【佛教的生死观名句】这种看法正是佛家所说“分段苦”。25、佛家禅语: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愉悦。26、【佛教的生死观名句】雄心壮志相等。34、【佛教的生死观名句】现在的硪被悲伤蒙住了眼,连幸福文字背后的幸福都看不见了。40、【佛语禅...
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佛家对生死问题的解答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对于现世的不完美,佛家不仅不否定,反以一“苦谛”语直击真相。同时,用苦、集、灭、道四圣谛教导众生解脱,而四谛以缘起论为根本原理。也就是说,佛家开示有情众生,一切皆有因方有果,是为缘起。是以,众生不必碍于“常见”,囿于生死执念。在佛教修行的过程中,他明确了以律修身,以华...
(李向东)佛教关于生死的名言,句句戳心!
佛教关于生死的名言1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26、从这句格言,我们应该知道,历代的祖师大德都是在为大众辛勤服务中成就龙象的。31、在佛门中,讲究的不是世智辩聪,而是菩提道心。这种菩提道心大多是在服务众生的劳作中养成的。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领会佛教缘起真...
儒家的生死智慧:没活明白之前没必要谈死
那么,面对生死,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应对态度有何区别?儒家的生死智慧:没活明白之前,没必要谈死可见,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现实生活,是活着的世界,活着的人尚未侍奉好,谈鬼有何意义?这就是儒家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同道家一贯的“齐物论”思想是一致的。儒与道的超越生死方法尽管各不相同,但对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很有借鉴意义的。无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