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是学规矩,佛门之内,都有规矩可循
学佛就是学规矩,佛门之内,都有规矩可循
我曾经听师父说,“学佛就是学规矩”。所谓规则佛家智慧三境,通俗的讲就是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尤其是文字,最容易培养功德,也最容易自毁功德。因为身、语、意各占善恶“业”的十分之四。
《维摩诘经》云:“佛说法一音,众生依其性而知。”佛教徒历来重视言教。善言软语安抚众生学佛就是学规矩,佛门之内,都有规矩可循,利益众生。但是,我们常人往往用“灵”的东西,说话快,伤人,给自己埋隐患。所谓口,就是福祸之门。真正有智慧的人这辈子是不会说这三个字的。
一,八卦。
俗话说,“没有人在背后说,也没有人在背后说。”在众多的言语错误中,八卦和在别人面前和背后对别人的无理指责被认为是最脆弱的过错。非圣贤者无过错,常人不懂得反省,不懂得自省。
尤其是学佛之后,我用各种戒律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佛偈说:“佛在灵山不远,灵山只在你心中。”佛教归根结底就是修自己的心,批评别人,评判别人,对自己的修行没有任何好处。打坐时常想自己的过去,不说别人的过错,不责备别人,不评价别人,就是在积德。
第二,傲慢。
菩提是觉悟,佛经里也有“速悟菩提”的说法,那如何才能悟菩提呢? 《楞严经》中有云:“狂歇,则菩提。”所谓疯狂,就是充满贪、嗔、痴、慢、疑的烦恼。佛法无明佛家智慧三境,注定终生。学佛要谦卑、忍耐、克制、清净、平和。也就是说,狂妄自大、自吹自擂的人,与佛法相去甚远。
先祖曰:“言出自心。”人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想法。翻阅经典,我们会发现,祖先越有德,就越谦虚。比如,净宗印光祖师自称“耻僧”,直言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只有一个是凡夫。在世俗的世界里,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话更有分寸,更懂得留有余地。那些夸大其词、夸大其词的人,很快就会暴露在别人面前。只有放低自己,端正心态,生活才能平静安逸。
第三,责备他人。
莲池法师教导:“责怪神明等,最损福报,一刀斩三德。”昔时慧能祖闻“应无居处,心应生”,顿悟,即写偈:“何故?自性自足。”原来浩瀚的世界,包括娑婆在内,一切众生都是自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性,周围的人、事、物都是这样的。
出现问题时抱怨别人佛家智慧三境,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陷入所有人都无所作为的境地。因为,不顾自省而责备他人,会断了自己的善业,使贵人无法依附自己。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抱怨。 《维摩诘经》云:“心清净,佛土清净。”你的思想是积极的,逆境会跟随你的思想。
总而言之,众生的话就是从“嘴”里出来的智慧。不去造口业,一方面有持“不妄”戒的功德学佛就是学规矩,佛门之内,都有规矩可循,另一方面有“口德”的积累。不八卦,就没有对错;不狂妄自夸,就能取信于人;不怨天怨,为众生良师!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及佛教典故解读,请关注居士联和。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