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佛家对生死问题的解答
想去北极洲
2023-02-21 09:18·湖北
0
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易·彖辞》曰:“大哉乾元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至大至伟的乾元坤道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其所资始资生的万物皆备,本是一个光明宏伟的义道的世界。人生于此间,在当下即有所体验与认取;在当下即有所皈依、有所并进。
儒家把这个现实世界,即视作生命的天堂,理想的家园,思无邪的生命直照。
亦即是:刚、毅、木、纳,近仁守质的自强不息,法天效地的健行不止。
在中国人的生命意识里,是把生命的根元,此之乾行坤运,视为鲜活流行的义道仁体,此之中蕴藏有诸多的言而不能尽的生命情调与生生之恩义。
《论语》有云:“人生亦直。”又云:“思无邪。”
儒家诗歌美学对于生命观照的标准由此确立,那是立足于现世乾坤之间的,刚、毅、木、纳,近仁守质的自强不息,法天效地的健行不止。
一言以蔽之,儒家传统生命观是直照现实的。
儒家生命观是一种以农耕文化为生成土壤,以家国利益为衡量准则,以个体服从总体为旨归的生命态度。
其局限在于,它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而现实不仅不完美,反而常常是残酷的;它要求个体人格必须向集体人格靠拢,个体意识也需服从集体意识的规则,而个体意识的独特性不可能被抹杀。
换言之,当现实的残酷突破个体承受极限,个人意识挣脱集体意识的引力,作为生命独立个体的人,就失去了依托,从而必将陷入长久的孤独和迷茫。
相较之下,佛家对死生问题的解说要圆融通达得多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自有一套内在闭合式的逻辑法则。
对于现世的不完美,佛家不仅不否定,反以一“苦谛”语直击真相。
同时,用苦、集、灭、道四圣谛教导众生解脱,而四谛以缘起论为根本原理。
也就是说,佛家开示有情众生,一切皆有因方有果,是为缘起。
世间的苦(苦谛-sacca)客观存在,而苦是有原因的(因谛或称集谛-sacca),苦是可消灭的(灭谛-sacca),并且苦的消灭是有方法的(道谛Magga–sacca)。
这看似简单的佛教逻辑,却非人人可轻易识得。
那沉于苦海挣扎的众生,在佛家看来,是未能识破自在真如。
人因迷而未识,惑而不知。此世界,由佛家言,本来即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
人对生死之认识,不过是迷识误知。
这种迷惑不解,来源于人类对此世界恒流不居的幻见幻现。诸因诸果,循环往复,自在恒如,此即无常。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死生亦如是。
佛家看来一弹指间已六十刹那,一刹那足具生、住、异、灭,即生、老、病、死,是所谓刹那生灭。人由生至死是为一期,一期之间是刹那与刹那相继而有的。生死正如因缘所生一切法,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是以,众生不必碍于“常见”,囿于生死执念。
一旦破除这种执念,人类的妄想与贪念即去,人类即自行消解其贪生惧死的妄念。人生归静守寂,亦即不再烦恼,不再忧戚,亦不再有苦难、遗憾与恐惧。而在识破一切的过程中,幻见幻现的世界易让人迷失困惑,而要摆脱现实困境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宜以自定清静守其常。
因此,佛家倡静寂修为,以割断尘缘为之首要前提。
将死生问题具体到李叔同身上,我们看到,他在诗歌中反复书写生死主题,流露出乐生畏死的心理。生死无常是他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也是恐惧的来源。
在他不断探索精神世界更高境界的过程中,儒家对于生命问题的解说显然没有说服他。现实哲学无法解决他的困境,他在不断求索中找到了宗教的出路。佛教对于生命问题的解释,那种严密的逻辑使他获得了超越现实的能力。在佛教修行的过程中,他明确了以律修身,以华严为宗,导归净土为果的原则。回到内心纯然的状态,在严守戒律的修行中完成刹那生灭,以华严的圆融观照万物,最终实现清净澄明的寂静涅槃。这是弘一法师对生命问题的圆满解答。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