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佛家对生死问题的解答

想去北极洲

想去北极洲

2023-02-21 09:18·湖北

0

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易·彖辞》曰:“大哉乾元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至大至伟的乾元坤道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其所资始资生的万物皆备,本是一个光明宏伟的义道的世界。人生于此间,在当下即有所体验与认取;在当下即有所皈依、有所并进。

儒家把这个现实世界,即视作生命的天堂,理想的家园,思无邪的生命直照。

亦即是:刚、毅、木、纳,近仁守质的自强不息,法天效地的健行不止。

在中国人的生命意识里,是把生命的根元,此之乾行坤运,视为鲜活流行的义道仁体,此之中蕴藏有诸多的言而不能尽的生命情调与生生之恩义。

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论语》有云:“人生亦直。”又云:“思无邪。”

儒家诗歌美学对于生命观照的标准由此确立,那是立足于现世乾坤之间的,刚、毅、木、纳,近仁守质的自强不息,法天效地的健行不止。

一言以蔽之,儒家传统生命观是直照现实的。

儒家生命观是一种以农耕文化为生成土壤,以家国利益为衡量准则,以个体服从总体为旨归的生命态度。

其局限在于,它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而现实不仅不完美,反而常常是残酷的;它要求个体人格必须向集体人格靠拢,个体意识也需服从集体意识的规则,而个体意识的独特性不可能被抹杀。

换言之,当现实的残酷突破个体承受极限,个人意识挣脱集体意识的引力,作为生命独立个体的人,就失去了依托,从而必将陷入长久的孤独和迷茫。

相较之下,佛家对死生问题的解说要圆融通达得多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自有一套内在闭合式的逻辑法则。

对于现世的不完美,佛家不仅不否定,反以一“苦谛”语直击真相。

同时,用苦、集、灭、道四圣谛教导众生解脱,而四谛以缘起论为根本原理。

也就是说,佛家开示有情众生,一切皆有因方有果,是为缘起。

世间的苦(苦谛-sacca)客观存在,而苦是有原因的(因谛或称集谛-sacca),苦是可消灭的(灭谛-sacca),并且苦的消灭是有方法的(道谛Magga–sacca)。

这看似简单的佛教逻辑,却非人人可轻易识得。

那沉于苦海挣扎的众生,在佛家看来,是未能识破自在真如。

人因迷而未识,惑而不知。此世界,由佛家言,本来即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

人对生死之认识,不过是迷识误知。

想去北极洲2023--湖北对于生死问题,儒家有自己的解答

这种迷惑不解,来源于人类对此世界恒流不居的幻见幻现。诸因诸果,循环往复,自在恒如,此即无常。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死生亦如是。

佛家看来一弹指间已六十刹那,一刹那足具生、住、异、灭,即生、老、病、死,是所谓刹那生灭。人由生至死是为一期,一期之间是刹那与刹那相继而有的。生死正如因缘所生一切法,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是以,众生不必碍于“常见”,囿于生死执念。

一旦破除这种执念,人类的妄想与贪念即去,人类即自行消解其贪生惧死的妄念。人生归静守寂,亦即不再烦恼,不再忧戚,亦不再有苦难、遗憾与恐惧。而在识破一切的过程中,幻见幻现的世界易让人迷失困惑,而要摆脱现实困境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宜以自定清静守其常。

因此,佛家倡静寂修为,以割断尘缘为之首要前提。

将死生问题具体到李叔同身上,我们看到,他在诗歌中反复书写生死主题,流露出乐生畏死的心理。生死无常是他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也是恐惧的来源。

在他不断探索精神世界更高境界的过程中,儒家对于生命问题的解说显然没有说服他。现实哲学无法解决他的困境,他在不断求索中找到了宗教的出路。佛教对于生命问题的解释,那种严密的逻辑使他获得了超越现实的能力。在佛教修行的过程中,他明确了以律修身,以华严为宗,导归净土为果的原则。回到内心纯然的状态,在严守戒律的修行中完成刹那生灭,以华严的圆融观照万物,最终实现清净澄明的寂静涅槃。这是弘一法师对生命问题的圆满解答。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