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并存的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并存的区别
一、历史唯物主义
说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据其特点来定义,是为了说明马哲是完整的、系统的,有别于旧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之前,旧唯物主义是自然观的唯物主义,承认自然的物质性。但是,在对社会历史的阐释中,难免将社会历史的发展归因于英雄和历史人物,或者归因于神明的创造。反之,就是承认历史是个人创造的,或者是神的安排,不符合唯物主义。主义的定义再次陷入唯心主义。
这叫做半次唯物主义,意思是一半是,一半不是。也称为旧唯物主义(即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总之,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并存,所以它是不完整。
马克思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然后结合实践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考察和研究发展过程社会史学,然后他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解释社会历史的过程,从而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辩证法也要求我们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角度看问题。
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简单地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这里的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史观中的应用。
什么是唯物主义?
世界的起源是物质(这里物质是哲学范畴,有客观实在性,有普遍性,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首要的,意识是次要的,物质是物质的。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世界与物质统一。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结合。前提是坚持以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承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承认人的主观精神和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主观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作用促进了人与世界的发展。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用唯物史观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首要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是次要的,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本体,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并存的区别,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对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构成的,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p>
这种社会历史认识论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社会发展规律问题上,马克思解释说,社会发展是由两对基本矛盾构成的复合体。这两对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
哪两对相互矛盾?
如图所示,两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起反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这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是社会历史不断更新换代的动力。
下面解释一下,这两对矛盾的四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什么意思,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①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工人与其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物质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力量,即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产品适合自己。需要材料信息的能力。
一句话概括: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取物质生活材料的能力。生产力的要素有哪些?
从上图看,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数据的主体)、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人,包括以各种方式参与物质生产过程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材料是劳动者用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品或物品的组合,其中以生产工具为主,还包括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物质条件,如土地、生产厂房、电力、交通等。
劳动客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出来的东西,包括直接取自自然界的材料和劳动加工创造的原材料。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力体系中,劳动者是人的要素,生产资料是物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但作用不同。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能动的元素,人创造事物,使用事物,不断改进和提高事物的性能。生产资料只有与工人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是人类劳动引起、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事物的要素也很重要。其中,生产工具直接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它标志着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它不仅是衡量人类劳动力发展的客观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指标。
最早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三个因素的关系如下:
生产力=工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科学视为“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认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也包含科学”。
②生产关系是什么?
在人们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关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关系是指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是生产关系。
简单理解:生产关系就是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首先,生产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其次,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总和所形成的经济结构的内容称为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由三部分组成: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谁拥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以上两种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着重要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
③经济基础是什么?
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如上图所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并存的区别,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民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既定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部门、政党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媒介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另一对基本矛盾。
以上两对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社会被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社会的蓬勃发展是由这两对矛盾引起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运动和变化。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称为社会的内在动力机制。
在这两个矛盾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怎么办?
上层建筑需要适应经济基础。反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最决定性的力量。
如果说法律是保障人民生命和社会安全的措施,只有在人民的生活处于正常秩序、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这是第一要务,其次才是社会的正常发展秩序,然后是稳定的经济。增加。
同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会促进经济基础。这是上层建筑向经济基础的提升。反之,经济基础发展好,经济就会好转。将促进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进一步完善,二者统一、辩证。
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全面发展,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力就会受到束缚,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生产力就会受到束缚。这个时候就要调整生产关系,在继承旧生产关系要素的前提下发展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社会变化的生产关系方式是改革还是革命。
旧的生产关系的消亡,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从而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断发展,推动社会不断更替,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无限的,社会的更替,就是在这个矛盾运动中不断向上的螺旋式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就是要打破旧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新生产力发展所需的新型生产关系,即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严重脱节,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的调整未能解放生产力时,正是时代需要大变革的时候。
生产关系相对稳定,生产力永无止境地发展,社会需要不断改革和调整。
改革就是不断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改革的目的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教师之后的每一代领导人都是改革者,而且这种改革没有止境。不改革,社会就会出问题。不断改革社会制度、发展思想文化建设、调整生产关系的分配关系等,最终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适应生产力,都是基于这两个矛盾的。
如果你看到这里,这些关系就明白了,你就基本了解了社会的发展机制,你甚至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你就能对我们国家的政策有一个科学的解读,你就会知道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将走向何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所在。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螺旋上升的。
四、历史的创造者 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自然规律是在自然因素的盲目互动中形成的,历史规律是在人的有目的的互动中形成的,它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唯物史观提出“人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与唯心史观划清界限,如上帝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人类创造历史。超级英雄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止步于“人”创造历史,而是更深入地研究社会。社会中的人分为群体和个人,考察群体和历史,个人和历史和群体与个人的关系,区分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样科学的答案是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自觉地认识到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有三个原因:
1、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为世界提供衣食和其他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2、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不仅以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而且以巨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必须通过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来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力军。因此,群众路线和群众意见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真理。
以上是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认识论。这也是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普通人与历史人物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也是由一代又一代无数个人的活动创造的。唯物史观肯定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科学明确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个人,不仅包括属于群众的个人,还包括不属于群众范畴的个人。 “个人”的集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群众。根据个人在历史中所扮演角色的性质,大小会有所不同。根据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又可以分为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反动的历史人物则是阻碍历史的发展,甚至造成社会倒退。
社会的发展不能否认历史人物的积极作用。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历史唯物主义,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英雄。积极宣传。但再强大的历史人物,再强大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红尘中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一个历史人物可以最终改变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比如马克思,没有前人的努力,没有几千年哲学的发展,没有几代哲学家的推动,没有达尔文等生物进化论、细胞论、物理学理论,没有数学的发展,以马克思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他的成就只是无数前人努力的结晶。例如,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积极抵抗和积极参与革命,一个老师怎么可能改变社会?
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唯物史观给出的方法是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进行具体而全面的考察。历史人物。使用历史分析和类分析。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某个时代的产物,必须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罔顾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夸大或美化古人,是错误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对前人苛刻,也是不可取的。
阶级分析的方法要求将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并根据他们所属的阶级对他们进行考察和评价。代表人物的局限性。比如,曾国藩可能是清朝中兴通讯的名臣,但绝不可能是中兴通讯救国的名臣。也就是说,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但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力量,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势。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历史人物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属性,综合评价。
六、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好理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发展。每个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
“人”是社会的基础。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发展。而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性和社会发展,就谈不上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发展来推动。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价值观需要与社会价值观相一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的发展。我们的价值分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即自我价值、个人发展的价值、满足自己需要的创造、生活的物质水平、个人的思想水平等综合考虑。
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在社会群众中的价值。主要由社会活动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
共产主义社会所体现的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间是人类的活动存在、生命尺度和发展空间。自然与必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人的自由在于能够认识和把握必然性,并用它来改变自己和世界。它必须是自由的限度和自由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只有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物”对人的支配,人类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自由王国是人们控制事物的地方,人们自由地控制自己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社会状态。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差不多讲完了。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历史,使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脉络,使人在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至此,我基本讲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内容不多,但是看透还是很难的。阅读这些哲学书籍是一种挑战。随着深入研究,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随便看看
- 2024-01-25军报: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便是如此
- 2024-01-25(两学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2022-10-29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形成与传播是远远不够的意义与特点
- 2022-10-28【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
- 2022-08-06【每日一题】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二)
- 2022-08-06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组图)
- 2022-06-28【每日一题】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 2022-06-28【每日一题】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二)
- 2022-06-27中国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极其伟大的贡献
- 2024-08-12婚姻大事需谨慎,庚帖交换看八字,如何分析是否适合?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小六壬断婚姻口诀:速喜赤口留连辰时断婚姻能离吗?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紫微斗数中四化星的含义及对命运的影响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小六壬起局方法全解析:月份、日辰、时辰推算技巧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1属猪天蝎座女生性格特点解析:极端、自虐与忍耐的交织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