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时代儒家思想学儒策略(华族)文化

关键词:新时代儒家思想学儒策略(华族)文化

黄珊妹

摘 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新时代学习儒家思想的意义深远,但在此践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时代 儒家思想 学儒策略

“华族之为华族,中国之为中国,中国人之为中国人,唯在其具有本民族之精神,概为十二个字括之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此华族命脉,亘古未变者也”。这是一代高僧大德净空老法师对传统文化的坚定与肯定,我们应该荣幸和庆幸有此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脉。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都应该学习儒家思想文化,正如宋朝理学家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此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新时代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意义

儒家思想文化内容丰富,学习儒家思想文化有利于拓宽知识面,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所谓“通天地人谓儒”,就是说学习儒家学说的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理、规律都能通达明了,儒家之所以能通达这些规律,是因为儒家以学“道”为根本,道即自然而然的规律。学儒有利于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不会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变化而黯然无知,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安排社会生活生产,乐天知命,治国平天下。其次,学习儒家思想文化有利于培育孝德品质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构建和諧社会。儒家思想以“孝”为起点,正如孔子所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孟子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在《孝经》开篇,孔子问曾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可见孝德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学习儒家的孝德思想有利于孝亲尊师,营造和谐的家庭社会氛围。再次,学习儒家思想文化,有利于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离不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只有铭记于心,才会更好地笃行。

二、新时代学习儒家思想文化存在的问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学儒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越来越热的情况下,儒家思想能否像往昔那样“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面对儒学与学儒的差距,面对儒家思想文化存在的一些教育缺失,新时代下学儒的正能量能否冲破这些“围团”,真正体现其重要性,给当代人以有益的启示?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

(一)儒学与学儒之间的差距。

新时代研究儒家经典的人很多,一旦如果自己最基本的都做不好,还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学、知识、研究,便显得表里不一,正如《礼记》所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个追寻的过程,真正学儒一定会孝亲尊师,家庭和睦,邻里乡党团结。因此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新时代下研究儒家学者的人多,但能身体力行的人少,这是一个问题。

(二)儒家思想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明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要教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教也很重要。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会深深地影响每一个孩子,我国部分父母并没有学过儒家传统文化,不了解儒家传统文化,不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引导。二,我国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没有将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却没有真正把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因此在教学中难以给学生树立榜样。三,目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表现。

三、新时代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策略

面对新时代下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历史以清白,回归儒家经典,回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我们要找的答案,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格物致知的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夏、商、周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创立的。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考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和为贵”思想,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等对历朝历代都意义深远。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及“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首先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的做法,压抑了人性,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思想界反思中国落后原因的矛头,流行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是发展的,随着中国汇入世界工商业文明的主流,我们要以开放和进取的胸怀继承和光大民族传统中儒家思想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形成新的主流文化,迎来民族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二)诚意,正心的端正态度。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凡老百姓,无论是做研究学问的专家还是普通的授课老师,无论男子、妇女、小孩,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应该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端正态度,诚恳待人,保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朱熹赞之为“万世学者之准程”。用诚恳亲切的态度交往每一个人,接近每一个人关键词:新时代儒家思想学儒策略(华族)文化,从而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用端正正直的心态为人处世,让每一件事都公平公正,共创美好和谐社会。新时代学习儒家思想,要怀着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从而端正态度,真真切切地获取生命里最真实的高贵品质。

(三)先修身后齐家的道德修养。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要影响他人首先要修身。修身是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并不断提高自身人格素养的过程。修身者第一要务是自省,时刻观察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住坐卧是否合乎修身者的道德修养,养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保持正知正念正信的态度,不断学习古圣先贤的理论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同时明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辩证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发现客观世界,影响或改造客观世界。其次,齐家是在修身的基础上确立和不断完善的,齐家者必先修身,无以修身者家不齐,即“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齐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兴旺美好起来。第一,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特別是老人,要有恭敬心和孝敬心,在一个家庭或家族里要以身作则,主动创造和培育互相尊敬、互相爱戴的家庭文化环境。第二关键词:新时代儒家思想学儒策略(华族)文化,家里家外要保持安定平和的心态,相互恭敬,和睦相处,团结他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心志。第三,对子女要注重德行与善的培养教育,既有生物性要求,又有社会性要求。要求父母必须具备德行与善的思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发展。如此代代相教,家哪有不齐的道理?因此,新时代下的学儒必须重视修身和齐家的道德修养,先修好身再齐好家。

(四)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

新时代,“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使命。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与基础是“治心”和“平心”,由内而外散发、感染甚至决定外在事物的发展。一方面,树立治国的理想抱负不是要求人人都“当官”,而是主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关切国家、社会、个人,积极参与国家各项所需的管理事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涵养及各方面素质,以正能量影响社会公正效果,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另一方面,平天下即以自己的身形影响和促进社会安定和平,积极努力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平天下者,当以“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为行为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创造更多奇迹,“治国、平天下”是这些故事的主题。故新时代下学儒应该把“治国、平天下”的志气当成责任和使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一句话能败坏整个事情,一个人能够安定整个国家,即“一言偾事”“一言丧邦”或“一臣乱国”“一人定国”。在新时代学习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坚定信念,解决问题,化入言行。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2]吴乃恭.儒家思想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刘余莉.儒学与学儒[J].精神文明导刊,2011(5).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来宾市智库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儒家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