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儒家管理哲学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分析
第1篇:儒家管理哲学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分析
【摘要】随时时代不断进步,企业为了适应人文和市场的变化,不得不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企业之间不仅拼的是硬实力的竞争,更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程度。企业的管理理念不仅蕴含着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近些年来儒家管理哲学理念备受追捧,很多现代化企业将儒家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之中。本文着重讨论儒家思想主张的四个方面理念,并与现代企业管理联系到一起,分析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理念;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契合
前言
随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被世界所熟知,儒家思想理念被越来越多人运用在现代企业源管理中。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的终极目标。小到管理人,大到管理国家,这些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运用到现在之中,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企业发展的方向。儒家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并且可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对构筑现代企业的管理系统和价值观提供了宝贵财富。如何将儒家管理哲学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是很多学者和企业家研究的重点。
一、儒家的“仁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程度
“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关于儒家哲学的论文,主要是告诫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所以又被世人称作“人学”。在儒家哲学语言里有一句是“厩焚。自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重人轻物。这种“人学”运用在现代企业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企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运用,企业的发展也是由人来决定。所以,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人是企业的主体。
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硬实力主要是由企业由多少人才决定,企业未来由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决定。“人”的因素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人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这种价值观与儒家的“为政在人”的哲学理念想的相符合。人作为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承者第1篇儒家管理哲学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分析,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去。
企业之所以不留余地的发掘、培养和人才,是因为借鉴了儒家管理哲学中“任官得人”的观点。儒家的“仁爱”精神,重在善待他人,善待员工,才能给员工归属感,留住人才。孔子认为“仁”即“愛人”,孟子也宣扬“仁者爱人”的儒家理念。所以“仁”的核心是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体现仁爱之心,这也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孟子说:“不以仁政,不得乎治天下”,并认为:“仁者无敌”。这一观点运用到企业管理就是要善待自己的员工,多以鼓励和奖励去调动公园的热情,应该“施仁政于民”。荀子也说:“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和仁义是员工之间或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交流的根本法则。
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企业如何留着人才、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启示。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关心和体贴员工,在企业中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我i也的管理者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彼此像朋友意义互相关心;为了让企业官员更有一家人的感觉,有的企业为员工举办生日会,这样使管理者与员工走的更近,增加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且形成“仁爱”的企业文化。这就是孟子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本着“仁爱”的合理和平等的模式,为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的环境。注重员工的需求和愿望,渴求,不断的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提升,并同时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其企业荣辱感,以“仁本”为核心的儒家管理理念会使员工将其自身的命运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共同携手创造企业的未来。
二、儒家的“诚信”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程度
儒家思想把“诚信”作为做人和处事的基本规范和底线,其含义包括做人应该真诚,即不自欺欺人,也不欺骗他人。这种重“诚”守“信”的儒家思想,不仅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站得住脚,才能得到同行业的认可,才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进而长远的发展。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旨在告诉世人,说出的话一定要遵守承诺,不能信口雌黄。孔子又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个人的言行等同于他的人品,反应了他的基本素质。一个企业的信誉情况,反应了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孔子对于诚信的认知使建立在人性的至高角度上,他所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及“民无信不立”。这些话运用到商场中也十分使用,作为商人如果言不符实,不仅会给合作伙伴带来困扰,也会给手下员工带来不好的影响,破坏企业的风气,使企业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一句古话说的好,“信盖天下,然后能得天下。”企业应该时刻保证自身较高的信誉度,这是企业壮大和发展的必要因素。著名经济学家本杰·富兰克林说过:“信用就是金钱。”这句话说明,信誉可以创造财富,并且它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深度都是由企业的信誉体现。企业的硬实力可以通过融资、聘请有经验的管理者、挖掘专业人才等途径来提高,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信誉。在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唯一不变的口碑良好的品牌,所以作为一名高瞻远瞩的企业家,不仅要会经营和发展自己企业的品牌,更需要学会以信誉来保障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使企业持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财富。通过诚信来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诚信度,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儒家的“和为贵”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程度
“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当中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人和”。老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企业员工的凝聚和和向心力可以使企业做到超过自身实力的业绩。企业的管理者若能够使得员工团结一致,协调好了企业内部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就能在商业竞争中无往而不利,拥有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以发挥出每个员工的潜能。儒家的管理哲学理念中将“和”的意义了解十分透彻,许多哲学家通过游说来宣扬“和”之道,希望郡主可以用来统治国民。孔子和孟子都十分向往“和”的国家治理状态,孟子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次强调了人和大于一切先天的有利条件。荀子在“和”的理论基础上将这个思维发展为具体的经营管理思想。荀子认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百事不废”。后世的管理者多数用荀子的“人和”理论进行创业和企业运作。如今的企业管理也离不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看“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从外部关系来看,“和”的思想就应该作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都应该保持和谐关系。所谓外部的“和”不是指对于竞争对手毫无保留的交往,而是公平正当的竞争,在竞争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外部环境。企业管理者应该适时地引用“和”的思想引入到企业的竞争中。这种儒家管理哲学理念主张企业间的竞争应该即有“争”又有“和”,同时两者彼此渗透,共存互利。
儒家的“人和”思想,不仅要从微观理解,真正的做到企业内部员工和谐的状态,更要在宏观层面上达到“和”的状态。“以和为贵”的内在含义是一切事物联系都贵在和谐,和谐发展不仅是人类发繁衍生息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点。只有企业间共赢互利的合作发展,才能保持整个市场都处于“和”的状态,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企业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四、儒家的“义利”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程度
儒家哲学一直在讨论义与利之间的关系,“义”的意思就是将人的行为规范化和道德化;“利”的意思是人所能获得的利益,是指人的功利价值。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是将“义”和“利”合并,达到和谐共存的情况,但当“义”“利”无法共存时,就将取“义”而舍“利”。
儒家在“义利”方面的管理哲学旨在告知企业管理者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呼吁人们要见利思义。现今我国有些企业目光短浅、只顾短期收益,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做出了错误的经营决策导致企业陷入危机。所以运用儒家的义利价值观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稳定脚步,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十分契合。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去也。”这句话说明哲学家并不反对人们对名利富贵的向往,但一定要用恰当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论语·子路》里指出“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而不达,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很多企业遇到发展危机的原因,因为企业寻求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客观条件,因小利而忘远见,这样的企业管理模式注定会被市场淘汰。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实孔子所倡导的义是以正确方法寻求利的义,所以,利与义并不排斥,只是要求人们在追求利的时候,必须以“义”为前提。
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与儒家“义利”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企业只有以“义”为前提去经营活动,才有可能有长远而稳定的发展。“义”其实是代表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在“义”的长久作用下才会产生“利”,这就相当于企业只有稳定发展,才能慢慢积累财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實力,最终达到行业的顶尖。如果舍本逐末,其结果必然是“求富而得贫,求利而得害”。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可以长久稳定低发展,所以不要只是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真正在有远见的管理模式作用下的企业都会像儒家的“先义后利”一样,以“支付意识”管理企业,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讨论,可以了解儒家哲学的很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十分吻合,对建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企业应该多借鉴儒家管理哲学理念,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公司管理体系,也可以使公司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者简介:顾钰芳(1982–),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京东方光科技HRBP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第2篇:浅析儒家及道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要:中国企业基本全盘照搬了西方企业管理方法及理念,经过中国企业实践,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好企业,建设好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方式?儒家及道家哲学管理思想在现代公司文化管理方式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道家及儒家浩瀚文化中拮其一粟,可略见一斑。
关键词:西方管理儒家管理哲学道家管理哲学
1概述
西方管理学经过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研究内容也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系统管理,中国的企业管理,基本全盘引进西方管理理念及方法[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愈发体现出“水土不服”的现象——从实达花费巨资聘请国际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做管理顾问惨遭失败,到何伯权指挥中国饮料市场巨头乐百氏在和达能合资后全面败退,再到以编译西方营销学著称的屈云波空降到广东科龙公司进行“西化”营销改革最终失败……都昭示着中国企业对西方管理理念和方法“消化不良”[2]。而在国内知名企业家如海尔张瑞敏、蒙牛牛根生、恩威薛永新等对中国哲学管理思想情有独钟,他们都有独到的中国哲学智慧,并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主要原因是西方管理理论源于逻辑推理,依靠科学试验,推崇实践方法而产生,而在中国由于文化理念以及中国发展的环境不一样,使得原在西方相当优秀的管理模式,在中国使用也会产生大差异,针对西方的舶来品,我们必须为中国管理找一个出路。纵观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与西方管理方式上区别在于文化(或者说哲学)管理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更是两朵奇葩,他们的管理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及世界[3]。我们在浩瀚道家及儒家文化中拮其一粟,可略见一斑。
2儒家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儒家是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创立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荀子继承与发展。儒家的管理,提纲挈领地说,就两个字:仁政。何为仁?孔子曰:“仁者,爱人。”仁就是爱人,领导者对所有人都要怀着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即要以人为本,以“仁”为思想精粹,用爱人之心调解人与人的关系[4]。在企业内部,要实施儒家思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富民。首要的是让组织成员富起来。相传,孔子到卫国去,看卫国人口众多,非常感叹和欣喜。他的学生冉有问他,人多了应该怎么管,孔子说:“富之”。就是要领导人们发家致富,解决吃穿住行问题,人民能吃的饱,穿着暖,上足以赡养老人,下足以养育后代,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孟子说,这叫做“泽加于民”,通俗的说,就是给民众好处关于儒家哲学的论文,争取民心的拥护[5]。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竞争离不开掌握知识的人才,相对工业经济,人才越发突出他的重要。现代企业只有给员工提供合理,有竞争力的报酬,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具生存之基,竞争之本。
2.2教民。当冉有问孔子,富民目标实现后,有该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呢?孔子说:“教之”。要教育好民众,让他们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孔子认为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培训,掌握了丰富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走上管理岗位,让没有经过教育、培训的人员走上管理岗位,就是让他去害人误事。因此,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就是必须让学习优秀的人担任领导职务[4]。在企业,将优秀人才吸引进来后,这些人往往具备良好的素质,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培训,仍然不能掌握实践技能,去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即便是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职工,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发挥自己的潜能,保持和增强创新能力,才富有竞争力。所以要让员工在不断的培训中提升自己,建立学习型组织,才能使企业不断在创新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2.3复礼。礼的本义是合理,是符合仁道的行为及其行为规范。礼在古代不仅指社交礼仪,更重要的是指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一言以蔽之曰:礼代表着制度和秩序。按孔子的说法,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仁要借助礼来表现。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礼是苍白的,虚伪的,只有内容而无表现形式的仁则显得粗野,从而不为人理解和接受。所以,礼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对外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然而,人非圣贤,都有七情六欲,私欲的膨胀导致种种非礼的行为,因此需要建立“礼”来规范行为,使企业员工以“礼”为准则,指导自身行为[6]。在现代企业中,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且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
3道家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学派。其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思想家老子及庄子,道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庄子》、《列子》等著作中。道家的管理哲学以“道”为中心第1篇儒家管理哲学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分析,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都遵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运行规律,并以其“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思维模式,提出管理者要按照“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管理方式,展现了其管理艺术。
“道法自然”是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无为而治”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无为”并非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精通“有为”之法之上的无为之为;是肯定了事物有自我发展潜在能力的基础上,放松对事物的不必要束缚,减轻对事物的人为干预;是尊重事物运动变化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把握“为”与“不为”的辩证关系,以积极的“有为”促进事物自然而然发展,以灵活的“不为”引导事物充分“自化”发展,而达到领导于无形、成功于无形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境界[7]。
现代化企业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产品、市场、资本等诸多方面,各个方面相辅相成、紧密相联、彼此促进,使得企业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是个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快速发展的社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使企业生存的竞争加剧,企业如何做到“无为而治”,进而从整体上发挥企业的效能?为此,企业首先要“有为”:①在内部,企业要加强内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配置、成本控制、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管理,从而使企业各方面从不同的侧面为企业整体效能的发挥起到应有的作用,并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整体效能得到加强和改进作为检验各方面作用的标准,继而优化各方面的效能,时刻使企业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8];②在外部,企业要研究好市场,把握企业战略,使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既要正确做事,更需要做正确的事。在社会的复杂因素中,要做到顺势而为。只要善于发现,及时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充分遵守客观规律做事,就可以保证整个管理活动按其运行之道朝正确的方向畅通运行。其次,再做到“无为”,企业“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而是要使企业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尊重社会需求变化,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进行企业管理,使管理者在“无为”情况下,做到“有为”。
4结论
西方企业管理由物本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及心本管理,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更需要文化的管理,而中国先秦管理哲学思想,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管理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企业在运用西方舶来品的同时,应结合中国特有的哲学管理文化,才能使管理方法及理念更贴近中国现状,更符合中国企业要求。
作者简介:范丽娜(1985-),女,福建龙岩人,经济师,硕士关于儒家哲学的论文,研究方向为企业工商管理。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