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全:佛法的精髓是什么?你知道吗?
佛教大全:佛法的精髓是什么?你知道吗?
佛法的精髓是什么呢,你知道了又怎么样,又不是你悟出来的,你想知道就自己去悟啊,为什么要来看别人的看法呢,每个人心中都住了不一样的佛佛教大全:佛法的精髓是什么?你知道吗?,佛跟佛的脾气还不一样呢,下面就有佛教大全为大家介绍佛法精髓是什么。
佛法的精髓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绝对的幸福”您们各位大部分都学佛,有些修得很好,有些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法”。所以,要和你们讲一讲“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以及“什么是绝对的幸福”。
一、什么是佛
简单地说,“佛”就是慈悲心加智慧。平时我们说的佛,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不是指他的身体,而是指他的内在,指慈悲心加智慧。(慈,就是给予他人利益和幸福,悲,就是为他人消除不利和痛苦;智,明白一切真相叫做智----可破邪见;慧,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可灭除苦厄苦痛困难。)
慈悲心是什么呢?我们平时说的爱心,并不等于慈悲心,而只是慈悲心的一部分。智慧跟聪明,也是不同的。一般的学佛人也有慈悲与智慧,但那还是很普通的;动物也有慈悲与智慧,但只是停留在很低的层次而已。真正高层次的慈悲与智慧,可以通过佛法的训练生起,当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巅峰境界(无我)时,就是“佛”。
平时佛教中经常提到的尤其禅宗一再强调的,很多人都喜欢说的“佛在心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有两种不同层次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佛。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不是神仙,而是一个人,只是他的慈悲与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所以叫佛,因此可说佛在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第二种理解是较深的理解。我们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光明”。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自性),就是这个佛性。无论已经证悟的人,还是没有证悟的人,本性都是佛性。我们佛教经常讲,证悟后在不生不灭的境界中见到佛,其实就是见到自身具备的佛性佛家思想精髓是什么,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即光明,而并不是见到2500年前在印度菩提伽耶示现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无论见到佛性也好,见到释迦牟尼佛也好,都一定要承认,佛教并不像其他宗教那样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佛教认为轮回与因果其实全部都是自然规律,佛陀是发现这个规律、而不是创造这个规律。佛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佛是万能的话佛家思想精髓是什么,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受苦的众生。佛不能像抛石头一样将众生抛到净土令其直接解脱。那佛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佛给众生很明确地指出了走向光明解脱的道路,这就是佛的作用。但是,走不走这条道路,是众生的事,如果不走,佛是没有办法强制性地让众生解脱的。
还要弄清楚一件事,贪嗔痴三毒是否佛性呢?这些并不是佛性,也不是本性。我们说的心的本性才是佛性。(这犹如衣服和污垢,我们相信衣服上的污垢是衣服的本身一样!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衣服和污垢本来是两样东西,因为污垢是暂时的,它不是衣服的本身,只因为污垢是暂时的,所以衣服可以被清洗。但每件衣服的本身却都是相同的,干净的。)佛性是平等的,没有身份与文化水平高低的分别,没有弱者与强者的分别,没有贫富的分别,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心中都有佛性的。在没有证悟之前,仅仅知道有佛性,还是普通的众生,只是理论上知道,但还没有真实的体会,这样在日常之中就没有什么作用。就像贫穷者住的房子地下虽然埋有宝藏,但在没有开发之前,这些宝藏起不了任何作用,仅仅是理论上存在,没有一点实际的用途。只有通过佛法的训练,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后,才能开发我们的佛性,才能真正证悟,【观无常----生悲心-----证空性】。证悟之后,那就不是普通的众生了。
二、什么是法
佛陀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概括其精华,就是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宗喀巴大师认为: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这三部分,也就是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大德们要讲的也就是讲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这三点。所以我们真正实修时,这三点真的非常重要。为什么以来有这么多的禅师开悟开佛智慧,他们在运用这个真理的法宝----无常,甚深的法来证悟自性。
第一是出离心:简单地说,出离心就是放下。放下与放弃并不等同。人生中遇到很多坎坷,日子过不下去了,有些绝望了,于是放弃不做,或者因为暂时不具备条件而不做了,这就是放弃,但还不是放下。那么放下又是什么呢?放下就是消除了一切的执着。证悟空性以后,就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世界没有真实的东西,没有任何值得在乎、执着的东西,全部都是如梦如幻的。----但他们是存在的,因为无常是他们的根本。
为什么要放下呢?学佛的人,寻找、追求的是幸福,而幸福的对立面就是痛苦。只有去除了痛苦,才能得到幸福。那痛苦是什么呢?像事业不顺利、家庭不圆满等等。各种各样的痛苦,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痛苦,干活劳累、吃不饱、穿不暖等,常见于生活比较差的人群;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痛苦,常见于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群,例如工作压力太大等,有时候精神上的痛苦甚至远远超过身体上的痛苦。这两种痛苦,每天都在折磨着全人类。
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全人类最基本的共同的痛苦,就是生老病死等八种痛苦。这是谁都会遇到的,都需要面对的、逃避不了的。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痛苦,来源于哪里呢?好好地想想。就是来源于我们的执着。为什么执着是痛苦的来源呢?比如说,我对手表非常在乎,有一天突然丢失了,我肯定非常痛苦。如果我们不是很在乎、很执着,而是可有可无的话,那即使丢失了也没那么痛苦。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所有痛苦的来源都是执着。
明白了之后,怎样断除执着呢?明白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值得在乎的东西,这样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这么好的根基,暂时做不到这样。那怎样断除执着呢?那就通过佛法的训练,多培养出离心,不要过度地执着、在乎,不是说一点都不执着、不在乎,但是不要过度。
第二是菩提心:就是放下自私的心。虽然我们学的是大乘佛教,念的是大乘佛经,我们也发心能够更好地帮助众生、服务众生,为众生带来安乐。但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坚持不了,就是因为没有放下自私心。真正生起了菩提心的话,那就一定完全放下了自私心。真正地生起出离心佛家思想精髓是什么,就是对一切事物如名利、地位、金钱等,都不会执着,再没有值得在乎、值得羡慕的东西,完全放下对这个世界一切的执着。
同时,我们也需要弄清楚:那是否什么都不在乎、不执着了佛教大全:佛法的精髓是什么?你知道吗?,就不能上班,不能赚钱,不能发展了?不是这样的,修行与生活并没有冲突。虽然上班赚钱是世间法,但却是为了生存,为了员工与家庭的生活,这跟修行并没有冲突。佛陀要求的是放下,而没有要求放弃。这一点非常重要。放下和做事情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大家需要分清楚。
没有出离心作为基础,就不会有菩提心。出离心培养好后,才能有菩提心。因为有了真正的出离心,才能放下自私心,才能生起菩提心。有稳固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作为基础,才能证悟空性。没有生起稳固的出离心、菩提心,想要证悟空性,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即佛性、自性)以后,那是不是我们再看不到眼前的世界、听不到周围的一切呢?也不是这样的,还是可以感觉到,只是那时候的看法会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的、有真实的东西,所以才有了执着与在乎,想要拥有,所以才带来了痛苦。证悟空性后,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就像梦一样,没有真实的东西,没有值得在乎、执着的东西,全都是如梦如幻的。我们做梦时会经历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我们沉迷梦中没有觉醒而已。同样,事实上今天这个世界就像梦一样,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觉醒而已。只有证悟空性之后,才真正明白这一点。
那么,证悟空性以后,还会不会去度众生呢?当然会。虽然自己已经证悟了,没有痛苦了,但是知道众生还很痛苦,而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圆满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已经完全放下了自私心,能够更好地度化众生、帮助众生,度众的力量跟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总结:佛陀开示了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这样的修行次第,不按照这样来做的话,那就没有办法证悟成就。只有证悟空性之后,才真正明白这一点。
随便看看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6-28佛陀的教诲:依靠佛教真理,获得清净罪业、远离痛苦、证得觉悟和解脱
- 2024-02-06众安智慧生活为何执着上市?施中安内需求变
- 2024-01-23缘起“”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直达要旨,少走弯路
- 2024-01-14大话佛家智慧 有“求”皆苦,太过度地执着了!
- 2023-11-30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 2023-11-23众生在六道之中,生死的问题确实是一件大事
- 2023-11-18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 2023-11-07弘一法师: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 2023-11-03南怀瑾老师:众生都有佛性,但不等于已经成佛
- 2023-08-07智慧是最大的美:做痛苦的人,胜过做快乐的猪
- 2023-08-07执着中谁都不是受困于万物和自己的内心
- 2023-07-21众生平等与安忍宽容——佛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其现代价值平飞
- 2023-07-21生态学与美学、文艺学正在寻找相互支撑的契机
- 2023-07-21业露华六祖慧能大师谈中国佛教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 2023-07-21风水堂:为什么在古代帝王还那么喜欢推崇佛教
- 2023-07-21数据分析学习群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详细内容-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2023-07-21刘仲宇:生态保护的价值与价值说一点心得
- 2023-07-10中国佛教的起源、主要教义以及其在信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2023-07-07持续放生吧,放生会让你吉祥如意,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