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

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

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对生命生成之奥妙的解读。从理论阐述,人的生命由来及纯阳之体形成的规律。

人因道而来,水为生命之源

中唐时期,谷神子裴铏运用老子“一生二道家思想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化论思想阐释了生命生成的观点。《云笈七签·卷八十八·仙籍旨诀部》(道生旨──谷神子裴铏述)云:

“人之根本者,男精女血既凝,有道自然而生,为水一点,水中有气,欻然感天地纯阳真精之华,入于气而相依凭,气遂养之,是谓之神。神之甚微,虽得水气养之浇灌,惧气强而见迫。若水之浇溉,惧气强而见迫。若水之浇溉,物之甲拆,又不可以浸之,浸之则其甲即死矣。仍与水中,纯阳真精之华生为二肾也。”

人之本源,在于男精和女血凝结之后,依循道之自然法则而生,如水之由一滴而成。欻然间感受到天地间纯阳真精之华,水便与气相依相凭,气流遂将水滋养,形成了人的神。然而神之微末,虽得水气滋养,仍怕气流过于强劲,将其逼迫。如同水浇灌万物,怕其过于汹涌,将其淹死。因此,纯阳真精之华,在水中生为一对肾。

“二者,以应阴阳之数,遂隔水擎捧其神与气,乃得炁与肾神之灵,是谓气为母,神为子。道干既育,万物成体。子母既长,不可同处。须放其子之造化,成其窟宅,然母亦安矣。神又须物引而离其母,乃借水之两点气,如肾之数。神以阳光守而凝之,然又虑水之盛,兼五行不足,无以成物,而假土来克其水。虑土克其水尽,又假木来克其土。虑木克其土尽,又假金来克其木,虑金克其木尽。又假火来克其金。火若克其金尽,即内以水救之。是谓转相生,转相制成物,是谓人之眼。眼者,与天地合体,五行足矣。”

按照阴阳术数的理论,通过水遇到气产生神,可得到先天一炁和肾神之灵,所以说气是母,神是子。道孕育生命,万物才会形成。但是子和母不能长久共存,需要将子放出去,成为独立的个体。同样,神也需要从母体中出来并独立存在,这需要借助水的两点气,就像肾的数量一样,两个。

神通过阳光凝聚水的气来实现。但是如果水的气太多,或者五行不足,就无法形成物质,所以需要用土来克制水,用木来克制土,用金来克制木,用火来克制金。如果火克制金到了极限,就需要用水来平衡。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过程,也是人眼的构成原理。人的眼睛与天地相合,五行足够。

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

“其次肝、肺、脾、六腑、五体、九窍、毛发之类,皆神得而造化焉!盖取眼之规则耳,即眼为五脏之苗也。如此三九二百七十日,则应阳之数极,人之体备举矣。”

其次,还有肝、肺、脾、六腑、五体、九窍、毛发等等,皆得到神的造化。就如眼睛遵循着五脏之规则而生成一样。如此三九二百七十日,应为阳之数极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人体便得到了完全的构成。

因此,裴铏提出了“水是生命之初”的观点,认为“人有道自然而生”,这一点代表了道所生的“一”,结合阴阳五行理论,进而推演了人的生命体和脏器的演化,皆为神造。这个观点也体现了“天一生水”的思想。

肾有元阳之火

《老子》云:“有名万物之母者也。”生命的源头是什么?而“水一点”具备“母”的孕育功能,生命的发生本于此。还提出了属水之肾是最早发生,因此把肾作为先天炁之宅处。

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

钟吕道依据此观点继续延伸,《论五行》云:“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肾生脾道家思想阴阳,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其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而在二肾。且肾水也,水中有火,生之为气。”

人的脏腑器官,是由阴阳之间的精血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道家思想阴阳,维系着人体的正常运转。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可以转化精血,帮助形成其他器官和部位。元阳则是肾中的一种特殊能量,它是所有阳之源,其根源在于肾中。肾也被形象地比喻成水,而水中有火,这就是元阳之火,它是生命的活力和源泉,赋予人体以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内丹炼养家们视肾为生命发生的原点,通过内丹炼养的方法,探寻人体生命的本源,论证内丹炼养术的正确性,为追求长寿的养生之道提供理论依据。

十六岁纯阳炁足

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

《钟吕传道集》在“论真仙第一”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而长黄芽。五千日气足,其数自满八十一丈。方当十五,乃曰童男,是时阴中阳半,可比东日之光。过此以往,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弱则病、老、死、觉矣。”

人的生命始于父母的交合,二气相合形成了精血,成为了一个胎胞。在太初之后(太初是指胎儿发育的早期阶段)进入太质(太质是胎儿生命力的基础,也是其后续发育的物质基础)在阴阳相生的过程中,胎儿的气随着胎儿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经过三百天的孕育,胎儿已有了雏形。

此时,在胎儿的体内,灵光进入,与母体分离。在太素之后(太素指的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孕的最初时期)胎儿开始升降运动,在这个时期,胎儿的生命力刚刚开始萌芽,此时身体内的精气尚未充分凝聚。太素也被称作“先天之真气”。

五千天后,气已经充足,也长高了很多。在15岁(此后的丹经多认为是16岁)的时候,称之为童男。此时阴阳之气半分,就像早晨刚升起的太阳。然而,在此之后,元阳会逐渐流失,真气逐渐消散,如果气弱就会导致疾病,进而老化、死亡、失去意识。

钟离权对纯阳的形成提出了一个量的规定生命生成论,是道家医学运用老子之道及阴阳五行之学,即需要五千日的时间才能积累足够的纯阳炁。在南宋时期,箫应叟吸收了宋代易学推演之论,通过推演六十四卦阴阳消长模式,得出了十六岁得纯阳的理念。

因此,内丹家描述了从出生至十六岁之间,体内真气逐渐增多,直到“炁足阳纯”。

标签: 道家阴阳五行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