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 * * * 道家管理思想 课程结构: 一、道家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老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一、道家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基本概念 (1)“道”的含义道是那种揭示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本质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 首先,道是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一定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事物内部的本质,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法则和规律。 其次,道是朴。朴有真之义 ,是真实的东西又是具有真理性的道理。朴是事物之本,“朴散,则为器” 。 再者,道法自然。道是效法自然的演变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2)辨证思想道家的辩证思想是尊重客观现实的,是唯物的。道家的矛盾观:在“大道”之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运动是对立统一的。a.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统一性b. 矛盾的斗争性和互相转化“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c.把握矛盾运动规律,正确处理矛盾“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是谓微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效法自然→清静无为 2.道家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道家思想的传播途径: (1)社会传播,形成了一些社会学派和思潮 (2)宗教传播,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后在道教内部传播 先秦:老子、庄子--提出了“无为”的管理最高原则,丰富的辩正思想内容构成独特的管理谋略,在领导艺术、人力管理方面提出了基础性的思想观点。 《道德经》、《庄子》 汉魏:淮南子、葛洪—对人力管理、领导心理,信息、决策等有关的管理问题作出更为具体、全面的论述 。 《淮南子》、《太平经》、《抱朴子》 汉魏之后:未出现本学派的大思想家和大学者 ,在道教著作中,鼓吹治身不死的方术成为主要内容。但道家管理心理思想并没有湮灭,而是余绪不绝,并且进一步与儒家以及兵家、法家管理思想相融合。 二、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老子--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吏”著有《道德经》 (二)尹喜与《关尹子》尹喜,字公文(公渡),号文始先生,甘肃天水人 。著有《关尹子》。 ◇“太一”作为万物的根本 ◇以懦弱谦下作为外在的行为准则,内心空灵虚静,与万物和谐相处 ◇顺应自然,因势利导 ◇不为人先 (三)庄周与《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城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文风、学风。著有《庄子》。 ◇“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主张人类生存方式上返朴归真 ◇仁义和是非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四)列御寇与《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亦是战国早期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主张一切举措必须顺民之心道家管理哲学,因民之性→“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提出了君主治理经济的总方针——从“安民定用”到“省事节欲”再归于“虚平无为”→“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上多求而下交争”◇“因资”、“乘势”以推动社会生产全面发展→“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 (五)刘安与《淮南子》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一书。 (一)“无为”的管理思想《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赖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 1.“无为”管理思想的特点 第一、“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 →反对法令滋彰 。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三、老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却是对上层统治者尤其是对君主的要求。→儒家:风行草偃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第三、“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其目的为了把私人的活力和积极性尽量减弱减小。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好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无为”思想的派生管理原则 其一是“清静” “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 →“治大国如烹小鲜”其二是“寡欲” “见素抱朴道家管理哲学,少私寡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其三是“下民”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其四是“愚民”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3、“无为”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1)领导者不能事事干预过问,统治过死。

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2)领导者要“无为”首先要在企业里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3)领导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做到“为而不争”。 (4)领导者要举贤用能,大胆放权,通过下属有为体现自己的“无为”。 (5)加深与下级的情感交流,下级可为。 (6)领导者应有功不居,下级可为。 (二)矛盾辨证的管理艺术 1、“知常曰明” 2、注意“无”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反者道之动” →企业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观念。 →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不能把“私”字看的太重。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弱者道之用” (1)“哀者胜”—以弱胜强的基本条件。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以正治国”——以弱胜强的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后动制敌、“以奇用兵” ——以弱胜强的战略、策略。 A. 在强敌进攻下首先撤退,以避免在不利形势下同强敌决战。 B.等待敌军实力减弱后转入反攻。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C.等待敌军暴露出弱点,然后转入反攻。 →“微明”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三)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 1、公正无私,清虚自守“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厚道宽容,上德若谷 3、谦逊处下,善下为百谷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4、自知自省,知不知,上“知不知,上,不知不知道家管理哲学,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5、善用众智,不自矜“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 6 、诚实守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讨论题: 道家: 1.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无为而治”行得通么? 2.领导者在放权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兵家: 3.联系实际谈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谋势取胜”? 4.《六韬》中提出的选才标准是“仁、义、忠、信、勇、谋”,《孙子兵法》提出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你认为哪个(些)品质对于一个管理者尤为重要?为什么? 儒家: 5.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义”“利”冲突的情况,你将如何处理?为什么? 6.在管理过程中,你对下属做怎样的人性假设?为什么?这种假设是怎样影响你的管理行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