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道”与“德”一起也“贵德”
道教的“道”与“德”一起也“贵德”
道教由张道陵张天师于东汉时期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而《道经》上则记载道教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道家关于水的哲学,已有道历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奉老子为祖师,尊称为“太上老君”道家关于水的哲学,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崇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道陵(公元34年2月22日—公元156年)。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创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三百多人,设立二十四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西出函关
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就挽留老子留下,希望老子在隐世前能给他们讲经说道,给后世留下著作。老子盛情难却,就给尹喜留下了史上有名的老子五千文,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
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成都青羊肆去找他。其时,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传道去了。
化胡为佛
老子化胡,老子是早期道教中的至高神,被称为“太上老君”,是创立道家思想和哲学的人。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只是当年佛教从印度西来,在文化上极度自信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相信外来佛教,印度西来的佛教徒为了更好的让中国人接受佛教,在中国传教时自己编造“老子化胡”的故事,道教徒也欣然接受,后道教徒撰写《老子化胡经》。道教曾经对中古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例如“化胡经说” , 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浅陋的道士丑化和攻击佛教的产物 ,但早期的化胡说对佛教的广泛传播利多弊少。索安在《西方道教研究史》中说“完全友好的化胡说抬高了佛陀的地位” 。因而有必要重新看待化胡经说的历史作用 。至少在唐代 ,“化胡经说”还一度成为皇家(武则天)认可的重要意识形态之一。中国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也与此有关。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道的思想起源于轩辕黄帝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 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家与道教是有区别的。当道家思想成为宗教,才能被国家支持,其思想被实现于国家行为。 譬如儒家,一直没有成为儒教,虽经汉朝董仲叔百般努力也不曾将儒演化为宗教 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它以当时盛行的黄帝、老子信仰为基础,以道家哲学作理论支柱,汲取佛教的宗教形式,将社会民俗中流传的鬼神信仰、医卜星相等方技术数都搜罗进自己的大葫芦中,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宗教体系。 道教史上张陵(一名张道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 他们仿照汉代的行政制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宗教组织。 由上可知,张陵、张衡、张修、张鲁、张角都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只是天师道(道教的一个派别)的创始人,不过天师道后来的声势较大,人们多以为张天师(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
南怀瑾:“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道家文化
黄老之学的道家学术,它的内容又如何?当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 唐玄一宗 时代,又尊称它为《 道德经 》)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有最具体的叙述。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则是庄子 。庄周所著《庄子》一书, 唐玄宗 时代又尊称它为《 南华经 》。其中所论辩的道理,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等,都有大用处。
这不只是指《庄子》的内七篇而已,事实上,几千年来,历代所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 ,发挥得光辉灿烂的,亦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尤其是《 庄子 》的《外篇》与《杂篇》部分最多,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必须了解的一项事实。
现代人对道家的观念,是汉、唐以后的人所持的观念。在秦汉以前,现在所谓的“道家”与孔孟之学的所谓“儒家”,原本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而这一个“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 经济哲学 ,乃至一切种种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 纪晓岚 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已经说过的话。所以 纪晓岚 一生之中,从不著书,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 中国文化 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他自己的著作只有《 阅微草堂笔记 》一册而已。
就因为他倚此一态度而为学道教的“道”与“德”一起也“贵德”,自然地读书非常多,了解得亦较他人深刻而正确,他对道家的学术,就下了八个字的评语: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意思是说,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整个文化。“广博”是包罗众多,“精微”是精细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但是,道教的流弊也很大,画符念咒、吞刀吐火之术,都变成了道教的文化,更且阴阳、风水、看相、算命、医药、武功等等,几乎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教的学术,所以虽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之产生了流弊。(摘录自《老子他说》)
道教格言
四 言:
道法自然 修道养德 上善若水
道尊德贵 清静无为 清心寡欲
守静去欲 至真之道 紫气东来
去伪存真 虚怀若谷 无为和静
随遇而安 贵和守中 至诚感天
奉道行事 心神宁静 仙道贵生
孝忠诚信 乐善好施 济世利人
为善最乐 心旷神怡 事在人为
和光同尘 广种福田 有容乃大
立观度人 宠辱若惊 延年益寿
目击道存 收心炼性 断欲忘情
宁静致远 诚之为贵 天道酬勤
识心见性 正心诚意 正心修身
八 言:
全神炼气, 出家修真;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齐同慈爱, 异骨成亲;天人合一, 心神相通;
弘道立德, 教化信众;净化心灵, 丰富文化;
知足者富, 知足者乐;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行善抑恶, 积德成仙;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
天道贵生, 济物度人;长生之本,性善为基;
忠孝仁义, 诚信不欺;待人从善, 遇事随缘;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先修人道, 再修仙道;
得之不拒, 失之不争;法由圣显, 道寄人弘;
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少私寡欲, 恭谦无争;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心神合一, 天人感应;以静制动, 以弱胜强;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事来则应, 事去则止;
福在积善, 祸在积恶;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
垂世不朽, 道范长存;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玄门奥妙,道教精微;
人心净尽, 道心自现。积德行善,可以延年。
居功自傲, 灾祸难逃。适当用脑, 延缓衰老。
心安神泰, 福寿自来。君子讲义, 小人讲利。
朋友易得, 知己难求。有求皆苦, 无欲自刚。
人有善念, 天必佑之。仙踪万古, 神迹千秋。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阴符经》
相自我改, 命自我造。——张三丰全集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太清宝诰》
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心印妙经》
谛听吾言, 神钦鬼伏。——吕祖《劝世诗》
十 言
须顺其自然, 勿听其自然。——道窍谈
无念方能静, 静中气自平。——吕祖全书
为者如牛毛, 获者如鳞角。——抱朴子内篇
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南华经》
德从宽处积, 富向俭中求。
玄门宣教义, 大道聚京都。
宁守善而死, 不为恶而生。
人非义不交, 物非义不取。
淫为诸恶首, 孝为百行先。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施恩不求报, 与人不追悔。
莫论他人过, 只寻自己病。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
平安即是幸, 知足即是福。
修身如执玉, 积德胜遗金。
少欲最安乐, 知足大富贵。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遇怒不要恼, 遇难莫急躁。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怪人不知礼, 知礼不怪人。
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生财从大道道家关于水的哲学, 处世守中和。
竹以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十 二 言
一身正气处世, 两袖清风为人。
坐立不忘我道, 出入皆抱善心。
心静则息自调, 静久则心自定。——张三丰
居上位而不骄, 在下位而不忧。
忠孝济世守身, 节俭利人清修。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明人不做暗事, 真人不说假话。
镜子越擦越亮, 脑子越用越灵。
有福不可享尽, 有势不可使尽。
惟厚可以载物, 惟宽可以容人。
十 四 言
天道贵生祈度众, 积功行善自成仙。
非淡泊无以明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文子
施财合药济群生, 积德累功修至道。——萨祖
事不三思终有败, 人能百忍自无忧;
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害;
一念之非即遏之, 一动之妄即改之;
道是天上神仙本, 德为人间富贵根;
心清意静天堂路, 心慌意乱地狱门;
善恶从来难隐昧, 是非到底自分明;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甜如蜜。
毋以小益而不修, 毋以小损而不防。
知足常乐心舒畅, 不比不争一身轻。
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道教的“道”与“德”一起也“贵德”, 防人之心不可无。
道在师传修在己, 自身还得自身度。
十 六 言
善处身者必善处世, 善处世者必严修身。
少私寡欲可以养心, 绝淫戒色可以养精。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南华真经》
小善不积大德不成, 小恶不止终成大罪。
少私寡欲可以养心, 绝淫戒色可以养精。
欲修仙道必修人道, 人道未修仙道远矣。
心本是道道即是心, 心外无道道外无心。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东方管理智慧: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探索东方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企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