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教入门书,读到了一则可供取阅的书籍

正信的佛教入门书,读到了一则可供取阅的书籍
以前我们对于学佛的人,总一下子就联系到出世、避世,比如山林、古刹、青灯、木鱼,这些也是因为古代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如今很多佛家也是提倡入世的,很多禅理和一些佛学的思维方式,对日常生活其实很有意义。在《正信的佛教》这本佛学入门书里,读到了一则小文,颇有哲学韵味,现把它记录下来:不过,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
日期:2023-06-18 人气:129 阅读全文

南怀瑾老师:佛教轮回说,对生死之谜的解答

南怀瑾老师:佛教轮回说,对生死之谜的解答
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佛家轮回说始终坚持缘起论的、中道的哲学立场,独辟出以朴素辩证法穷究生死秘奥的蹊径。其破解生死之谜的方法,与西方哲学、宗教之仅依信仰、思辩很是不同,可与中医之哲学直贯医疗实践相比较。禅思与辩证哲学紧密结合以开发潜在智能的方法,...
日期:2023-06-18 人气:436 阅读全文

考证现世留存最早的一本汉译《四十二章经》

考证现世留存最早的一本汉译《四十二章经》
由此,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争论层出不穷,一直延续到元朝的戊午之争。自佛教传入中原以来,佛道相争几乎就没有停过,由于佛教强大的逻辑性和深奥的佛法教义,以至于许多次道教辩论都不如佛教,而戊午之辩更是一败涂地,两教差距太大。但是道教却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佛教相争了2000年之久,这又是为什么呢?
日期:2023-06-16 人气:309 阅读全文

你不要动,我来找你——“佛系”

你不要动,我来找你——“佛系”
佛系追星:“远离纷扰,心如止水,慈悲为怀,万事皆空。佛系单身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你的终会到来。BBC:“佛系青年”这个概念跟真正的佛家文化有关联吗?但真正的佛系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开悟后的明了,是对一切事物不执着、淡然,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这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佛系”不过是年轻人不思进取,或者为自己的无能和懒惰...
日期:2023-06-14 人气:352 阅读全文

佛系语录: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佛系语录: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佛教里面常用的词“阿弥陀佛”,每一个佛教师傅,都会将它挂为口头禅,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大多数人认为,佛教的迷信只是因为,人们信奉佛僧,但事实上,只要你用心体会佛教,理解佛教的深层含义。阿弥陀在佛教解释中是指“无量”的意思,而佛是指光明,寿命,智慧。他曾对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做出过自己的阐述,或许可以作为借鉴,...
日期:2023-06-13 人气:449 阅读全文

佛家从不向信众标榜成佛之法,即非菩萨

佛家从不向信众标榜成佛之法,即非菩萨
这绝不是作者的疏忽,如果把管理真经理解为成功的模式——佛家称之为“相”,佛家不会提供现成的答案。佛家从不向信众标榜成佛之法,而这恰是一道真经:成功妙在“离一切相”。这并不是在否定佛法的存在,而是在告诉人们,要想“甘露灌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若干项修炼。
日期:2023-06-13 人气:300 阅读全文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今朝“解脱”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今朝“解脱”
你看,在这《吠陀》《奥义书》以及后来的婆罗门教他们的解脱都是解脱了肉身当中的“我”,生命中的“我”,而佛教提出了因缘论,提出了“因缘和合”,所以他没有我,是无我的这是佛教和其它宗教的重大区别,一个是有我的,一个是无我的。所有的宗教都认为欲望是罪恶之源,佛教不是这样的,它是客观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的。
日期:2023-06-13 人气:283 阅读全文

王维与唐代佛教宗派的渊源

王维与唐代佛教宗派的渊源
在王维诗集中,许多作品包含着浓厚的佛家思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庵将王维这种任运自在的态度和佛教思想联系起来看,并非完全私心臆说。佛教思想对于王维的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有很深的影响。王维是古今中外普遍认可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作品的佛教思想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弄清他诗作中“禅境”的含义,看清这水中之月到底是在...
日期:2023-06-13 人气:606 阅读全文

大乘:大乘佛教的历史和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大乘:大乘佛教的历史和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日本的佛教信仰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主的大乘佛教体系。大乘佛教的信仰特点和修行方法大乘佛教作为佛教教派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特点和修行方法。此外,大乘佛教也强调对智慧的追求,认为只有对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精髓,达到成佛的境界。
日期:2023-06-13 人气:804 阅读全文

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 2500年前释迦牟尼出生在一个重要的时代

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 2500年前释迦牟尼出生在一个重要的时代
释迦牟尼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经历了苦行和修行的阶段。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为觉悟、大彻大悟。释迦摩尼佛的大彻大悟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那么,佛陀到底领悟到了什么?通过消除无明和烦恼,开发和觉悟佛性,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潜能,成为佛陀所说的“正悟成佛”。释迦牟尼的开悟对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导成为佛陀法(佛教教...
日期:2023-06-13 人气:3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