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兰一条的境界成就他人成就社会,求圣不朽的模样
再次,审美现代性有助于深入认识王一木儒家生命哲学研究的精神本质。可以说,审美现代性和应对中国文化内在危机的儒家生命哲学,都立足“现代”,都是实现身与心,灵与肉,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儒家生命哲学的“现代”意义或当下意识,莫过于做现代的儒者、当下的君子、眼前的圣人。著有《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研究...
《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准确把握了这一特点(图)
[摘要]藏传佛教在继承并创新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形成了融形上学和形下论于一体的佛学体系(亦哲学、亦宗教)。作者简介:李元光(1962-),男,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哲学。”[2]方东美也指出“亦哲学亦宗教为佛学的特质”[3]更进一步讲,关于佛的学问,它的“致用”的形态是宗教,它的“致道”的内容...
【投稿】《哲学动态》本刊期刊评奖获优秀奖
《哲学动态》本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理论刊物。投稿基本信息:现用刊名:哲学动态曾用刊名:国内哲学动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了解期刊刊登的论文类型,查看部分录用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探索——读《李铁映社科文集》
书法家的修养需要诸多方面,但书法家终极修养是哲学的
摘要:书法家的修养需要诸多方面,但书法家的终极修养是哲学的。关键词:书法家;中国传统哲学;修养;儒释道所以,书法家的第一大修养,应该是哲学,而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文学、绘画或其他。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来讨论书法家的佛教哲学修养。”[14]虽重点是从理论与创作的关系而论的,但对我们理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书法家”——亦...
【周末推荐】中国文学史上最值得收藏的20本书
推荐理由:《论语》自宋代后,即被列为“四书”之一,是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目,亦是研究中国哲学及儒家思想的必读经典。推荐理由:研习西方文化绕不过去的高山,世上引用率最高的文本。推荐理由:西方哲学开山之作,历久弥新绝世经典。推荐理由:书中刻画了尼采的超人理想。推荐理由: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
庄子的《道德经》和道家思想(深度好文)
道这个字非常有意思,我们常说“为人之道”、“处世之道”、有天道、也有人道,道这个字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在道家思想中的“道”。当然,道的思想内涵很丰富,我们后面会详细分享,但是今天我想讲的是,道的在哲学上的意义。当然他也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有一些论述,但是他将“道家”和“道教”合二为一,显然还是很有偏见的。前面我们说了,“道...
【香樟推文】《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
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们,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理论体系,并为后世的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说: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都是以人为中心,以宇宙为出发点,思考问题,并且用辩证法来指导自己所处时代的人生观,最终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和变化。他指出,“近代的哲学家们,他们所提出的各...
不妨中国哲学的主干是多元互补,还不成为问题
今天在座的许先生、李先生当时都参加了讨论,孙先生在其近著《道家与中国哲学》之先秦卷的“前言”中对道家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也特别加以了分析,提出了道家哲学“根基说”。因为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哲学。因为道家哲学为中国哲学提供了本原本体论,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方式。道家根基说是对中国哲学的准确把握。许抗...
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哲学”究竟何指呢在哪?
可见在艾儒略眼中,西方的哲学约等于中国传统的义理学。他原本想通过这种翻译以指出西学中有一种不同于日本传统学术或儒学的新学问,但此词一流行,就在日本学界出现了“儒教哲学”等提法。“哲学”既然原本是属于西方的学问,“中国哲学”究竟何指呢?冯友兰虽然也把“哲学”理解成一种普遍的学问,因此中国义理学也可纳入其中,但是其对“哲学...
中国有无哲学与“儒教”的定义争论(图)
同样,关于“儒学”还是“儒教”的问题也在汉语学术界甚至国际中国研究界争论不休,大家都知道任继愈先生是力主儒家为宗教说的,他的学生李申也著有厚厚两卷《中国儒教史》,而东洋和西洋也有类似讨论,1998年我在日本京都大学当客座教授,专研中国哲学的池田秀三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著《自然宗教の力——儒教を中心に》,也在一开始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