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推文】《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
【香樟推文】《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
交流内容如下:
第2章 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
“哲学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哲学就是人类社会的思想和实践的总结;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辩证的问题;也反映了人的精神生活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们,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理论体系道家与中国哲学的论文,并为后世的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过漫长的时期:从先秦到明清的时间跨度,从新到旧,从单朝的小时代到今天的多代,都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的伦理道德,道家学说,墨家的自然观,以及诸子的玄学,阴阳家的哲理等,都是历朝历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希波克拉底说的:“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它而存在的”(《张公案》)。
2.1 哲学的概念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概念也是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但是,它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与发展,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的概念有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哲学具有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功能,即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由此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其次,哲学具有对人的理解作用,即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之成为一种规律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推理的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也叫经验论。最后是,哲学所反映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正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因此,在研究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都是以人为中心,以宇宙为出发点道家与中国哲学的论文,思考问题,并且用辩证法来指导自己所处时代的人生观,最终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和变化。
2.2 中国哲学的产生自公元前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主义”、“天人关系论”和秦汉后期的“自然神化论”。 第一个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萌芽,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哲学开始从对自然界的崇拜转向对人类的关怀;第二个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道家与中国哲学的论文,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第四个是从阴阳的角度出发,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哲学的发展从对水的控制过渡到对万物的尊重与和谐,这一点上,是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结果;第五个就是老子的圣贤,庄子认为,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要有一种顺其理的态度来对待生命【香樟推文】《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这也体现了老子的哲理观。 第十二个王朝的建立为后不久的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条件,之后又出现的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他们都为后现代的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2.3 哲学的实质
1、哲学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和反映。哲学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它通过人的认识过程和经验的理解来解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香樟推文】《中国哲学的理论渊源》,因此它的科学性也就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哲学的主体是人类,而人的创造力又被称为“自由能动”。在自然的世界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但这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的主动能,而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实体;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了外界的限制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只能靠人为的改造才能实现,所以这种“自由能动”的发展就是必然的结果; 3、唯物史观的核心在于对现实的批判与继承。马克思认为,历史从来就不只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否定,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预测与展望。他指出,“近代的哲学家们,他们所提出的各种观点,都必须以他为中心,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评论》)。
2.4 哲学的界定
(一)哲学的概念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将哲学定义为一种思维方式,而是把它看作是对人类的思考和认识的方法和工具。
(二)哲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辩证的观点认为,任何思想都不是孤立的、无联系的、不完整的;
第二,辩证的角度强调,一切有意义的看法都是依据具体的事实来进行的;
第三,辩证的视角下,所有事物都应该是经过论证的;
第四,从逻辑的层面上来看,凡是有争议的东西都是可以由不同的方面来解决的;
第五,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社会经历的事情都是客观的存在着的并且是具有普遍性的、可操作性的问题或者矛盾的根源所在。
”因此,我们要用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这些事件,用这种立场去审视它们,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