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53页珍藏版)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5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2016年11月13日主要内容四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一二三五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家与儒家的对比道家学说的现代意义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有一定的差异,
但“道”有几个
基本的特征却是
各派所公认的。
一、道为万物之源
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就是一个“道”字。“道”为万物之宗,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老子研究了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提出“道”为世界最初根源的学说,他曰:“道生一,一生二老庄道家哲学与孔孟儒家思想的异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是老子设定的道产生万物的秩序。道为万物之源,而自身却不再有源。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二、道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又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里老子是把“道”作为字宙万物存在的根据。庄子也提出了“本根”的概念:“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是宇宙的最高根本,万物所以存在的根据。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三、道效法自然的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先。”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53页珍藏版),可得而不可见。”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五、道确实存在
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六、道之辩证法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且“周行而不殆。”庄子也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是谓天均。”
老子又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庄子也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一)道家的产生背景(二)道家的演变①先秦道家思想;②黄老道学;③魏晋玄学;④后期道家、道家与道教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1、原始母系社会的遗风。贵柔、守雌、水德,用温柔、慈爱的方式统治社会,由女性崇拜、生殖崇拜演化到对生命的重视和对生命起源的探求。2、对宇宙时空的形而上思考。陆九渊“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那么,宇宙空间的中心是什么?宇宙时间的起点又是什么?老子说是“道”。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3、对重建社会秩序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大动荡—“礼崩乐坏”,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重建社会秩序的主张:
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而道家认为他们都是用人为的办法重建社会秩序,而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道德的、法律的),主张恢复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秩序。
即人性回归自然宁静,朴素纯真,无欲不争老庄道家哲学与孔孟儒家思想的异同,“无为而无不为”。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4、对个体价值尤其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道家一般不看重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如儒家、法家看重的道德品格、功业成就、政治权力等),而是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个性、独立性、不受任何外在束缚的自由境界。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身重于物”,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有限的忧患和“贵生”思想。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故庄子主张“齐物我”“齐生死”,“无己,无功,无名”,从容进退,宠辱不惊,在有限的人生中,体会无限的自由。(重视生命、发现与尊重个性、追求真情实感、追求“神韵”境界)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①先秦道家思想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开辟了不同的发展路向。庄子哲学的出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分化之一。
以庄子为代表的具有隐逸倾向的一批道家学者远离了寻求政治体制改革和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主潮,把道家引向了对现实和传统的批判以及探索人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越的方向。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是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分支,它肇始黄帝,本宗老子,以热衷于探讨治国之道的鲜明特色而有别于约略同时出现的以庄子为代表的另一个道家分支。“黄老”之称不见于先秦典籍,而首见于《史记》。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改变了早期道家疏离政治的一贯态度,转而积极地接近政治权力,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道法结合、以道论法、兼采百家。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在汉初发挥了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的明显作用,在思想领域获得了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其自身的理论建设也发展到了盛极一时的状态,突出地表现于《淮南子》一书。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朝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③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界比较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崇尚道家的哲学思潮主导了思想界,称为魏晋玄学,亦称为魏晋新道家。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③魏晋玄学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魏晋玄学是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开创,其玄学之名即来自《老子》的“玄之又玄”。玄学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试图用道家理论来重建名教的理论基础,解决社会危机和知识分子的信仰危机。魏晋时期玄学曾盛极一时,是道家思想鼎盛的历史时期。贵无派代表人物:何晏、王弼自然派代表人物:嵇康、阮籍崇有派代表人物:郭象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③魏晋玄学④道家与道教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未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未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
道教的起源,是在东汉时期,大约在公元126—144年,由张道陵所创造(五斗米道,后名为天师道派)。
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老之学、神仙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宗教形态,教以老子《道德经》和道教自己的《太平经》作为必修经书。在老子的哲学基础上,以灵魂学、神学、养生学、五行学、阴阳鬼魂学、方仙术为主。
道教的基本观点是神仙观念,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④道家与道教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经过历代的发展,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
正一派从事符篆斋蘸,驱鬼降妖,祈福消灾,道士可以结婚,非斋期可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张“全神炼气,出家修真”,道士蓄发留须,守斋出家,不婚配。两派虽在形式和要求上有不少区别,但基本主张是完全一致的,都讲求“修道”、“积德”、“清静”、“无为”。
④道家与道教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道成仙。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④后期道家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六朝之后直至清朝的道家思想,可以称为后期道家。具体来讲,后期道家是以如下几种方式存在的:第一、借助于宗教的形式流传。第二、注解老庄著作的道家章句之学。
第三、道家思想融入儒学。第四,道家思想渗透于古代知识分子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成为他们的人生指导和不竭的智慧源泉。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老子[人物档案]姓名:李耳(老聃),字伯阳出生:约公元前571年逝世:约公元前471年祖籍: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主要身份:哲学家、思想家主要功过:创立道家学说主要著作:《道德经》曾任职务:守藏室吏荣誉称号:道家鼻祖
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
老子(BC571?—BC471?)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老子的思想智慧1“道”——宇宙万物的产生和运行规律
(1)“道”是万物的本原。
(2)“道”生万物
(3)道法自然2“道”——万物变化的原因
(1)事物存在着普遍的矛盾性
(2)矛盾对立面会相互转换
(3)弱者道之用为学与为道——认识世界的方式4“小国寡民”——社会的理想形态;无为政治“《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老子者,民主之制之所用也。”——严复
“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洲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算起,《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几百年来,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道德经的国际影响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庄子[人物档案]
姓名:庄周,字子林
出生:约公元前369年
逝世:公元前286年祖籍:宋国蒙邑主要身份:思想家、文学家
主要功过: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主要著作:《庄子》
曾任职务:漆园吏
荣誉称号:逍遥游仙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庄子的思想智慧1庄子对“道”说的发展——天道自然无为2生命有穷,知识无穷
(1)追求知识是没必要的
(2)区分不同是不可能的
(3)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3至德之世,理想之国——“归真返朴”4安之若命,顺其自然——“与道为一”的逍遥境界。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所著文章,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后人辑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鲁迅评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中有许多奇特有趣的故事。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庄子》精读八典1、视权贵如腐鼠2、宁做自由之龟3、是贫穷,不是潦倒4、视钱财如粪土5、庄周梦蝶6、知鱼之乐
7、坎井之蛙8、庖丁解牛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1、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2、宁做自由之龟
《庄子·秋水》载: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3、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
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4、视钱财如粪土
《庄子·列御寇》二则故事: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樨庄子。
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
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
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
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
子为粉夫!”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齐物论》载: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5、庄周梦蝶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6、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7、坎井之蛙
《庄子·秋水》载:
子独不闻乎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掖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也!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老庄道家哲学与孔孟儒家思想的异同,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8、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载: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
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良庖岁更刀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53页珍藏版),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
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
养生焉。”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1、对中国哲学的影响2、对民族精神的影响——顺应自然(洒脱随意),柔弱不争;知足常乐,虚静恬淡;返朴归真。3、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求自然之趣,抒发性灵、真情、自我,“童心说”,反对过多的载道、教化、说教,重意境之美4、对士人的影响——归隐、洁身自好,逃离政治,淡泊名利,有一颗“平常心”,从事文艺,慰藉心灵,寻找精神家园,追求自由。三、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许多富贵人家有园林建筑(江南园林,多属文人私家园林与北方的宫廷园林相对,如沧浪亭、网师园、个园、拙政园、退思园等,多清雅、自然、粉(白)墙黛瓦,犹如水墨画,富于诗情画意);他们在自家的屋舍附近置一花园,筑山载竹,挖池养荷,并在花园中建亭、廊、榭。
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雅致有趣。园林建筑有一特点,是空透。它的亭、阁的门窗,完全被简化,多数只是低低的围栏,有的只有四根木柱,支撑起一个屋顶。空透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景,或者说将建筑与云影波光、红蓼白苹、青山翠峦融成一体。
为什么富贵人家会有园林建筑,这与老庄思想的影响分不开。
儒家要求人们重视现世的人生生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人身价值,并获取荣华富贵。但这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需要不停地进取。奋斗是有风险的,许多人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斗争中丧失名誉、既得利益,甚至生命,所以在红尘世界中,无论是为公还是为私而奋斗的人,精神上都有一种疲惫感。
这时,老庄的崇尚自然、轻视名利的思想便成了他们治疗创伤的良药。从内心来说,他们是不愿意放弃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权力和地位的,不愿意遁入深山,与糜鹤为伍。三、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但是,心又很累,怎么办?于是,就在自家的宅第内人造自然景色,让长桥卧波,茅亭迎风,清泉饮鹤,山石伴松。他们在斗争的间隙来到这里,暂时忘掉烦恼,远离名利,让身心得到一种休息,松弛紧张的情绪,以便于用更旺盛的精力去拼搏。
可以这样说,园林建筑是老庄哲学的物质化表现,但它在实际上却成了儒家思想的调节器。在某种意义上,这里成了儒家所指引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一个供应给养并兼修理业务以便远航的港口。儒道两家的文化就这样通过园林建筑而得到了巧妙的结合。三、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园林建筑是儒道哲学合流的物质形态。苏州古典园林的名字一看就知是道家风范:拙政园、网师园、个园等。中国园林的核心是自然情趣,在建筑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的对称,而是因地制宜,掘地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富于自然情趣。园林的亭台楼阁均随地赋形,巧得天工;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三、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四、道家与儒家的对比核心是“道”,倡导清心寡欲,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讲究出世,讲求修身养性。核心是“仁”,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讲究入世,倡导修身齐家平天下。共同点:都注重对自身品质道德的修养,倡导和谐社会。四、道家与儒家的对比五、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一、道家思想能指导我们调适现代化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与和谐。二、道家的政治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相通之处。三、道家的处世方法及其朴质的辨证法在现代仍具有现实意义。四、道家思想能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以促进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发展。
!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东方管理智慧: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探索东方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企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