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 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却并非不可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与其选择10部中国人必读的经典名著,也不是没有可能。
香港新亚书院国学硕士钱牧曾出版中国人必读的7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华文化七本书”——《论语》、《孟子》 、《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念》、《行录传》。
不难看出钱牧先生的评选标准:最经典,最具代表性。中国文化的三大分支是儒、释、道。儒家的主要来源是《论语》和孟子,道家的主要来源是老子和庄子。佛教首先是中国和中国佛教中最多的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禅宗第一部经典著作《六祖》;中国历史上的百家思想流派,在宋明两代兴起了两个思想高峰,分别是程朱的《理学》和鲁王的《心学》,《近思录》和《晋思录》是它们各自的代表作。
除了七个地方之外,还有三个地方。谁应该被列出?我认为很少有人会不同意以下答案:
中国文化历来被概括为“一源三流”。 “三流”即儒释道,“一源”即《易经》。易经,中国数百家文化的源头,当然值得一席。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历史记载,历史典籍绝不能缺席。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史记》。
中国也是一个有诗意的国家,骨子里有几千年的诗歌传统,诗集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交给优质、影响深远的《诗经》的源头。
那么中国最伟大、最具代表性的10部经典文化名著自然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近思》、《传记与学习”。
这份清单已经是中国文化中最简洁、最笼统、最简陋的清单了,绝对值得一看。每一个都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和领悟,但你首先要知道它们是关于什么的,它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意味着什么。
读《易经》,学最聪明的思维
《易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完美地解决了儒道一体的问题。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 《周易》以天道明道,博大精妙,真正将中华文化引向“天人合一”的大方向和终极高度。
《易经》是最能代表中国思维方式和思维高度、广度和深度的经典之作。阴阳之深、循环往复、极端颠倒、共生相牵等哲理,皆源于此书。读《易经》,就是领悟和掌握天地间最精采的思维方式之一。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过去学易的人,更注重卦辞和药辞、相宜转、斜转等的哲学和人事解读,而忽略了那些符号。我以为这只是为了占卜。其实《周易》最厉害的就是它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符号系统。
“道即道,道即道”。天道系统难以用文字表达,但可以用符号系统完美模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文化中也有重视这个符号系统的流派,但大多属于占卜、风水之类的术法,实在是太小用了。
《周易》中的文字只是对这个符号系统非常有限的限制的破解。专注于这一点就是忽略基础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研究卦和要符体系中的位置、关系和变化,来理解和欣赏智慧哲学和人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和奥秘,以及为什么这本书是中国文化。总来源。
读《诗经》,灌输最纯粹的诗意
中国是一个有诗情画意的国家,骨子里有几千年的诗情传统。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第一部诗集。
孔子说:“三百首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则天真。”思考是无辜的。这就是诗歌的精髓。师父又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不读《诗经》,言语不能由粗俗变为文雅,文化不能由粗俗变为文明。教育用途。
这两句话的反面,也是这个时代的病。 《诗经》中那些动人的诗句,正是药方。
读《老子》,启蒙之路,明人至上美德
《易经》是中华文化百家之源,道教是其天道的最高背书。
有人说老子的教法不系统,所以不哲学,不达标。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不上档次了。这种人,根本就没有悟道的希望——道无极,怎么系统? “系统”是一个有限的概念,有一定的范围,不符合道。所谓哲学,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游戏,脱离了道的表面。
老子的五千字之所以能表达天道,成就天道博大精深的系统,是因为他的言谈方式不是求系统,而是每一个字都离不开道,从而呈现出一个没有系统的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天道系统。所谓大象无形,声势浩大。
《道德经》分为两部分,一是道,二是德,这标志着我们这个体系唯一明显的特征——天和人的和谐;符合天道的德行就是道。读《老子》,就是读道德合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读《论语》,做好人,做好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弟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虽然这本书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人生智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并不深奥——这也是它珍贵而伟大的原因。
这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生活息息相关,更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大多是基于人情的常识,而常识往往是最稀缺和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在人心和社会的纷繁复杂中,我们最容易忘记简单、真实、正确的常识,从此我们就迷失了初心,迷失了方向。
这些常识所指向的最后一点就是两个词——做人。知礼义耻,为人谦逊;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这些是孔子想教给我们的最重要和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是阅读《论语》的最大价值。
读《庄子》,超脱于物,安于身心
老子和庄子是道教的两大大师,有什么区别?我的表达是这样的:老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天上的至高美德,庄子告诉我们把这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内化到我们自己的精神中,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什么是思想,什么是领域。
这种思想就是“奇物”——生死同,万物为一;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合而为一;这种状态是“逍遥”——在虚无之地,茫茫荒野中洒脱;驾云飞龙,游过四海。哲学家冯友兰总结庄子的思想:“游于洒脱,议事均等;出象外,得戒。”除了图像之外,它是打开一切的钥匙。
这样,人的身心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
读《孟子》,做阳刚骨,修大义
孟子是孔子道家的最佳继承者,其教义包含并发展了儒家的精髓。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孟子的气质,准确的说是精神。
他是先秦文人中最阳刚、最纯洁的人。
“富贵不能乱,贫贱不能动,强不能服,这叫作人。” “道在何方,虽千人归我”“天将重任于民,必先忍其志……不能。” “人民最宝贵,政府次之,统治者最少。”从孟子的这番话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舍弃他人的大度和无畏。气体。这是孟子最独特、最珍贵的地方。
这种气来自于孟子所说的“我善于养我的大气”;大气就是大义,所谓大义。读《孟子》,除了学习和领悟儒家的智慧,还灌输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难得一见的天地正气!
读《史记》,望天知人,望古知今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四年3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居“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在历史著作中具有开创性和标杆地位。
太史公司马迁自述《史记·史记》:研究世间儒家智慧的书,古今之变,已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概括了《史记》最高层次的精神——“研究天人间的时间”。书中所刻画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令人难忘,向我们揭示的儒家智慧的书,是成败。祸福千古不易懂; “通古今”,历代兴衰之道,也在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的轮回轮回中清晰展现;钱,更是看到了成败的兴衰,对天道的敬畏,对命运的超然。
读《史记》,不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了解历史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读《坛经》,修心养道,清心见性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言行记录,由弟子法海所录。禅宗真正是在六祖手中发展起来的,他才是真正的禅宗祖师。这本书是中国高僧著作中唯一被称为“经”的书——在佛教传统中,只有佛陀的教义才能称为“经”,其他高僧大德的著作只能称为“经”。 “佛经”。论据”。
《檀经》给我印象最深、最喜爱、最敬佩的一点 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就是整本书没有宗教色彩,全是般若的智慧和禅宗的妙理。禅宗历来被称为佛教中的道家,《檀经》也是与《老子》、《庄子》一样的纯洁智慧之作。
经文中的字句取之不尽,值得反复琢磨。归根结底,它落在三个真理上——无念、无相、无住。不是没有、拒绝、压制,而是不执着于牵挂,而是要超越、跳出,才能达到六祖所说的“有道必流”,有道即是道。 这里。无念是自心,无形是外物,无住是执着;有内有外,有分有合,有知有行,处处都离不开空性。
这既是路径也是方向;道名叫做修行,所指的方向叫做清心见。读《坛经》是修心之道,听天地最深处的旨意。
读《金丝路》,明日之理,正道
《金思录》囊括了周敦颐、张载、程昊、程毅、朱熹五位顶级物理大师的思想精髓。最经典最权威的作品。
很多人排斥新儒家,觉得“守自然、除人欲”的教条生硬、烦人,其实完全是门外汉的看法。理学和心理学之所以成为先秦学者之后的两个思想高峰,是因为它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以儒学为主体,但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精髓后,它们是理学分别。新儒家的本质是儒家在融合了道家的深度之后的出现。
太极、理、气等概念是新儒家经常讨论的基础和核心范畴,其所有理论都是基于这个高度。说白了儒家智慧的书,新儒家之所以让人感到疏离和不友好,并不是因为它有问题,而是因为它太高尚,太精英化了。
比如《金丝路》的主线是——从宇宙的形成到圣人的出现,遵循不理不睬、守教养诚、以正心行善、自强不息的原则。修养重礼,齐家正德,治国治天下,古圣王,批判异端,明圣圣贤的礼法制度。
阅读这本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是对思维的一次很好的训练,也是对认知的一次很大的提升。
读《传与行》,呵护心灵,知行合一
《传与学》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阳明先生学习的语录和书信。第一卷由王阳明亲自审阅;中卷书信为王阳明晚年所写;第二卷不是他自己复习的,而是更具体地阐述了他晚年的思想。 "在第二卷中提出。
王阳明的“心为理”、“为良心”、“知行合一”等主要的学心思想,都收录在《学传》中。要了解千古心学的真谛和王阳明的大智慧,这本书是最好的选择,一本书就够了。更难得的是,王阳明虽然是大书生,但他的书和思想,无论是文人还是文人,都能读、听、听、懂。这也是心理学比哲学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
这本书对现代人也有更迫切和现实的意义:在当下,人们的欲望日益膨胀,很多人拼命抢财富,却不明白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越来越越来越迷茫和纠结,越来越充满挫折和焦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这时候,你就需要读一读《传记与功法》,收回你灼热的目光,将目光投向你久违的灵魂。
这十大中国经典不仅仅是十本书,而是中国文化的十个方面和十个高度,中国人的十种修行和十个境界。读这十大经典,不是读十本书那么简单,而是庄严地接过十大圣人的衣钵,对人生、家庭、国家和世界作出十大安排。
阅读是一种修行;读经是一种修养;读名著是一种境界!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