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几本儒学的元典
儒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几本儒学的元典
儒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武帝时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儒家学说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的影响仍然巨大。了解儒家,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读几本儒学的元典,例如《四书》、《五经》之类,但最为经典的当推《四书》之首,即《大学》。
《大学》,意即广渊博深的学问。宋代大儒朱熹所编订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方便,把《中庸》提到了《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大学》是四书之首,是儒家的入门著作,它最为简要,且调理清晰,内圣外王兼具,其篇幅很短,共有1751个字,《大学》以最简约的文字,涵盖了儒学最基本的核心思想,对于内圣外王之理,不仅讲述了经要,而且指明了达到目标的途径。
一、《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三纲
《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古文字,同新)民儒家思想核心思想,在止于至善。”这一句是孔子的话,是全文的纲领,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彰明人自身的光明德行,使之除旧布新而成为新人,以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这就是大学的三纲。“至善”既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要懂得“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有明确的修养目标后,就能定其志,静其心,不动摇,细思量,达到至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一道理告诉我们,只要抓住道德修养中的“明德”这一根本,循序渐进,就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二、实现《大学》之道是理想与实践的统一体
三纲的目标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需要付诸实践。《大学》提出来实践过程的八个步骤,即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儒家思想核心思想,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讲的是学习过程,是针对每一事物获取知识而穷究其理;“诚意”、“正心”、“修身”是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实践。通过知识积累,道德修养来实现政治报负,道德与政治水乳交融,正是儒家思想以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大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对领导者的启示
《大学》的思想是中国二千多年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之一,表达了儒家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究中国儒学的重要文献,是中国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对民族、国家和个体而言,《大学》的价值非常珍贵。台湾“教育部”将其列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民进党执政时“去中国化”,只将其列为选修科目),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三纲、八目的修养目标和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至今在海外华人世界也备受推崇。今天,《大学》中的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不少思想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一是领导干部应自觉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的主题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从理论上总结出修养的核心与途径儒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几本儒学的元典,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古代当政者重视道德修养的经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的修养》中也期望党员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党中央提出“常修为政之德,当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然令我们想起“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古话;二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执政为民,服务于社会的理想信念。《大学》中修、齐、治、平的思想中充满了政治大智慧,里面提出的当政者要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要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儒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几本儒学的元典,不与民争利,要藏富于民,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经验,今天仍不过时;三是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升整个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大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当政者明明德,进而亲民,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是今天我们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文化基础。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培训线上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