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爱精神内涵深邃,核心可以归结为孝悌孝悌与博爱
儒家仁爱精神内涵深邃,核心可以归结为孝悌孝悌与博爱
仁爱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价值。儒家的仁爱精神内涵深刻,其核心可以归结为孝道和博爱。
《论语》有若说:“孝兄,仁之根!”孔子肯定了这一点,所以他说:“弟子入为孝,出为弟,至诚至信,以仁爱众亲。”孟子曰:“儿女皆知亲亲,长者亦知敬兄,亲亲为仁,敬长为义,无他人而达天下。”这也强调了孝道在仁义中的根本作用。
孔子所说的“博爱”其实就是“博爱”。 《论语》载:“范赤问仁,子曰:‘爱人’。”这个“爱人”就是爱所有人,即“爱人”。孟子说:“仁者爱人,礼者敬人。”他还说:“善待人民,仁爱人民,热爱事物。”在这里,“爱人”是“仁人”的代名词,即“通达天下”,普世爱的意思。所谓“仁爱于民”,是指孝顺博爱;所谓“仁爱于物”,就是仁者爱人,也可以包括“爱万物”。
先秦儒家的仁爱精神为后秦儒家所继承。例如,汉儒董仲舒说:“仁的法则在于爱人……质低于爱人。至于鸟兽昆虫,没有爱……仁者,情人之名……故君爱四夷……” 唐儒韩愈道:“博爱之名,名为仁。”宋代理学家有“仁之义,心之德”之说。近代,康有为说:“仁者爱众儒家仁爱精神内涵深邃,核心可以归结为孝悌孝悌与博爱,惟爱同类者为先。”相关的例子不胜枚举。
儒家的仁爱精神始于孝道,是仁爱之本。近代有两种批评:从社会进化的角度看,它被认为是父权社会的产物;从中西文化的比较来看,被认为有悖于古希腊的道德源于“至善”的思想,而基督教的道德源于“爱上帝”。事实上,重视家庭关系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常态”。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起源也有休谟、亚当·斯密等人的“同情”说,与儒家的“亲”或“慈”说比较接近。
人从出生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体验人与人之间真挚而温暖的“亲情”。儒家的仁义精神是道德的开始。但是,儒家文化也认为,仅仅停留在“吻”的关系上是不够的,还必须扩大。正如孟子所说:“老者为老,老为民,少为少,为民……故施恩,足以护四海,但若不示。善良,你保护不了你的妻子。在古代,人比别人伟大,没有别的原因。善良只是推动他们所做的事情。” “赞”是推动自己和他人的延伸,是行善之道,是“忠恕之道”,正如孔子所说:“我道与之一致”。
1990年代,世界主要宗教的代表齐聚一堂,倡导“全球伦理”建设,并在他们的《宣言》中说:“几千年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已经并且一直被持有。原则:不想对自己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或者说是肯定的,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别人。这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该成为不可撤销的。无条件原则适用于家庭、社区、种族、国家和宗教。”由此可见,儒家将“亲情”之爱视为道德的本源,将“忠恕”之道视为“一致”,仁爱的实践具有人类道德的普遍意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用“差异格局”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儒家仁爱精神内涵深邃,核心可以归结为孝悌孝悌与博爱,认为这种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隐私”。这指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弊端。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确实具有梁漱溟所说的“伦理相互依存,相互为重”的优势。中国传统“微序格局”之所以陷于“私”,并非“仁”的本义儒家哲学可以归结为以,而是“微”的历史局限或认知局限所致。在现代社会,孝道与博爱、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性、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需要对儒家仁爱精神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创新发展。
费孝通在谈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时指出,中华民族从“多元”中形成“一体”,“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而且不同层次可以齐头并进,不冲突。即使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也能发挥原有的特点儒家哲学可以归结为以,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以此理解来评价儒家的仁爱精神儒家哲学可以归结为以,可以说儒家道德由孝延伸至博爱,但博爱并不否认孝是仁的本源;它不能代替我们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儒家“仁人爱物”思想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但与“先爱同类”并不矛盾,这种多层次的认同和平行的思想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影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5年6月15日07版)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