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宽可容人,惟厚可载物“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惟宽可容人,惟厚可载物“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儒家荀子有一句话叫“学止于行而至矣”。行,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朱熹也讲过一句话,“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
“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惟宽可容人,惟厚可载物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论语》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儒家的智慧大,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宽容。
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惟宽可容人,惟厚可载物“不忘久德,不思久怨”,它需要器量。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该妥协的就妥协,该退让的就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
和而不同,要懂得包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合而不同,表示一种接受,即我的观点虽不同于你,但认同你提出不同看法的权利,从而彼此相“合”,而不至于互相诋辱,甚至大打出手。
就像水与油同时“合”于一个杯子中,相互“礼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但并不相融。
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
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调整心态儒家的智慧大,不过分求完美
“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
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捡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玉,他很喜欢。但是,这块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
樵夫想,如果能把这些小瑕疵去掉的话,这块玉就完美无瑕了,就更值钱了。于是儒家的智慧大,他把玉敲掉了一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
最后,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离破碎了。
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无需担心。但,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惟宽可容人,惟厚可载物“不忘久德,不思久怨”,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
谨言慎行,人生长乐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
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可能使自己悔恨的?
事前预防,总比事后补救,要妥善得多。
命运预测 · 感情 · 合婚 ·事业 · 财运
随便看看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05论语解读:中庸之道并非学习不好的借口,也非追求平庸
- 2024-05-17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四书泛舟,人间清欢
- 2024-04-26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
- 2024-04-18稻盛和夫:《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1995年
- 2024-04-16(知识点)《论语·先进》经典语录,值得收藏!
- 2024-04-13于丹:《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值得一看)
- 2024-04-112018年23期谭元昌浅谈《论语》中的“中庸”
- 2024-04-10重读经典,论语、庄子、禅宗、周易,原来这么简单
- 2024-02-28(李向东)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做人问题
- 2024-02-28《论语》与《老子》的相同之处,到是比比皆是
- 2024-02-27(每日一题)论语第十二章老子从事物相互转化之道
- 2024-02-20(课程)《论语》与处世之道(课程大纲)
- 2024-02-20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学而不思则罔
- 2024-02-20(知识点)孔子的《论语》之《语录体》
- 2024-02-19张钢《论语的管理精义》《大学·中庸之德》
- 2024-02-12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孔子
- 2024-01-28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值得收藏)
- 2024-01-24儒家思想修身处世大成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4-01-21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