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四书泛舟,人间清欢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无一不围绕「仁」字来展开。那么,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他又是如何理解与解释「仁」字的呢?
01.
仁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不是谁都担得起一个仁字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韫色。旧令尹之政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四书泛舟,人间清欢,必以告新令尹儒家思想的忠,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治长第五》
子张问孔子:
尹子文多次担任楚国令尹,别人都羡慕他的尊荣,他却没有沾沾自喜;后被多次罢官,别人都替他惋惜,他却好无韫色。
不仅如此,他还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将自己过去的安排,都告诉给自己的接班人。您认为他这个人怎么样呢?
孔子回答道,
他这个人哪,算是个忠臣吧。
子张听后,继续问道,那夫子认为他够得上你说的仁吗?
孔子说,那我可不晓得,不能这样就算做仁。
这一段话里面,灵遥读出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是对事情认真负责,即为「忠」。
你看尹子文这个人,在得势的时候,认真做到自己手里的工作;在失势的时候,则认真做好交接,帮助继任者顺利接受自己的工作,不让国家的工作因为自己的情绪被耽误,可见其忠心与职业操守。
第二个,是仁是「全德」,是最高标准,不是做好一两件事便可以的了。
即便尹子文的做已经超过了现在企业里的很多人,能够做到不因为一己得失,去找别人的不痛快,但还不足以担起「仁」这个评价。
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说儒家思想的忠,做一个儒家里的君子,其实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得日复一日,严格要求自己才行~
02.
仁与有才华,
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为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治长第五》
这一段话儒家思想的忠,同样讲的是「仁」。
其中,问话的一方是孟武伯,是鲁国大夫孟懿子的儿子,史书上记载说他骄奢淫逸,是个浪荡公子,但是很喜欢找孔子论道。
孟武伯问孔子说,老师成天讲仁,您自己的学生里,谁算是仁人呢?子路算是一个么?孔子回答,不好说。
然后,孟武伯连问了三个弟子,他们都是孔门中出类拔萃的弟子,但是,孔子却都不肯给出仁的评价,可见「仁」是最高道德修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四书泛舟,人间清欢,不是你有才华就配得上的。
比如子路,他的才干呀,千乘之国,让他治理军政是没有问题的,仁不仁就不知道了;再比如冉,让他当个一千家人的县邑的家宰,治理家政是没有问题的,仁不仁还不好说;最后,公西赤的话,穿上朝服,应酬宾客,应该没什么问题,仁不仁就不好说了。
对此,张居正的注解道,仁,是存乎天理,没有一点点的私心与杂念,没有一刻停息,才叫做仁。
但是,这其实只是张居正的注解,孔子还是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仁。
03.
什么是仁?
词语本身并不精确,要放到案例里去理解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治长第五》
崔杼,齐国大夫,飞扬跋扈,杀了齐庄公,后立齐景公。为此,晏子曾抚尸痛哭,已尽臣子之礼,以表示抗议。
另一个人陈文子则在知道了这件事后,抛弃了自己在齐国的家业,远走他乡,不与崔杼这样的人同朝为官。
到了另一个国家后,一看那执政大夫,和崔杼一副德行,虽然没弑君,但飞扬跋扈,以上犯下的架势也差不多,于是,又走了。
再到下一个国家,发现还是和崔杼一路货色,于是,再接着继续走。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问孔子,夫子您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人呢?孔子回答道,算得上清白吧,不同流合污。
于是,来者接着问道,那你认为他是仁吗?孔子继续回答,我也不清楚。
结合这三件事来看,
什么是仁,词语本身表达并不精确,有很大的偏差。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对一件事情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孔子他所能够做的,只是结合案例来启发我们的思考,最后能够得到一个怎样的答案,还是要靠自己的体悟。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7-05论语解读:中庸之道并非学习不好的借口,也非追求平庸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