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作者简介)

叶展,幼学书画,惜无才力,中途而废。后入清华,寒窗苦读,枉学屠龙。现居美国,以炮制精神毒品(游戏)为生,余时读书。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All the

所有现代的物件

Like cars and such

比如汽车和其它

Have

其实早已存在

They’ve just been in a

它们于一处山谷中等待

For the right

最佳的时机……然后出现

——Björk, “The ” (1995)

PART.1

AI元年

2023年,以的爆发为标志,AI(人工智能)崛起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万众为之倾倒,资本为之癫狂,称之为AI元年并不为过。

在美术领域,以为首的AIGC(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工具,已经能够在简单的文字输入()引导下,生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美轮美奂的图片。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虽然还只是一个试验性的研究项目,之强大已经令人瞠目结舌。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Jason Allen使用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的数字美术类别获得大奖,引发巨大争议和不满。作为游戏公司老板的Jason,没有动手描画一笔,没有填入任何一个像素,也没有制作任何三维模型,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关键词,然后AI就替他生成了一幅获奖作品。

科技的发展,往往比我们预想来得更快。

2022年夏天,笔者受邀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Media Arts and Game 演讲时,曾经提醒在座的传统插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等3D软件,因为此类技术工具能够极大增强手绘原画的效果,让画师如虎添翼西方艺术历史,事半功倍。

当时谈的还是画师应该如何学习和利用好新的技术工具,让自己在职场上更有优势。

没想到短短一年不到,这些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如何学好技术工具然后找到工作,而是技术工具很可能要淘汰他们了!任何人无需任何绘画根底(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关键词,AI就能产出媲美专业画师的高质量作品。人们开始热议AI能否完全取代画师。这对很多艺术学生来说真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时代的巨轮,残酷碾压而来!

未来已来,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未来将给自己带来机遇还是毁灭,因此惴惴不安,乃至愤怒而绝望。

人类画师们在美术分享网站上举行了大规模抗议,对AI说不!

网站上的“对AI说不”抗议活动

笔者虽然不是专业画师,但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西方艺术历史,长期耳濡目染,对游戏美术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游戏美术,是和技术发展连接最紧密的领域。游戏美工,从来对技术都是持开放和支持的态度。他们最积极地拥抱新的技术进步,利用各种技术工具使得游戏的艺术表现力不断提高,并对自己驾驭技术的能力充满自信。

但这次真是不一样!可以明显感觉到,AI的神速进展,已经使得游戏美工们也有了深深的职业危机感,充满焦虑和不安!

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笔者不禁想到:我们能否从历史中寻找答案?看看在人类历史上是否有类似的情况——技术工具凌空出世,技术革命给人类工作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前人在此等天翻地覆的情况下是如何应对的?

在人类历史上,是否有类似2023年AI爆发的时刻?

结果我发现,在西方艺术史上,还真有这种“AI时刻”,而且不止一次!

让我们先从十五世纪早期说起。

PART.2

1420-1430横断面

大卫·霍克尼(David )是英国国宝级画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画功极好,不是那种只能胡乱涂鸦的抽象派画家。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大卫·霍克尼的《泳池两人物》

(Pool with Two )

他对古人的绘画能力推崇备至。

他提到尼德兰画家扬·范艾克(Jan van Eyck)于1434年所画的《阿诺菲尼的婚礼》( )。画中的吊灯,具有极为复杂的形状和细节。精确刻画此类物件,难度极大。但范艾克画的吊灯,拥有一种完美无缺的感觉,令大卫·霍克尼自叹不如。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扬·范艾克(Jan van Eyck)于1434年所画《阿诺菲尼的婚礼》( ),其中的吊灯令人叫绝。

为什么古人可以画得那么好?

为什么我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那种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卫·霍克尼和很多中国古代画家一样,面对前辈有着高山仰止的迷思。

他研究古画达到痴迷的程度。

2000年2月份,他开始将几百张西方人物画用彩色打印出来,按照年代排列,贴在画室的一堵墙上。横轴为时间线,纵轴为地域。北欧的在上方,南欧的在下方。

大卫·霍克尼的西方绘画史墙

几百年西方绘画的发展,技巧进步,风格演进,地域差别,尽收眼底。

在长墙边散步浏览,仿佛畅游在绘画历史的长河中。

他从这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发现了一个关键节点。

1420到1430年前后,西方绘画质量出现了一次突破性的飞跃。

在画墙上,以此为分界线,前后风格陡变。

在此之前的中世纪绘画,人物造型呆板,千人一面,表情呆滞,衣服简单,色彩平涂。没有体积感和质量感,画家无法表现复杂的光影明暗,也无力把握衣服贴身的感觉(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柔软的衣服要随着身体起伏流动),只能将衣服平板化,更无法真实刻画衣服上复杂的编织图案和绣花。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意大利画家 da 于1425年所绘壁画

从壁画里的两个人物可以看出:当衣服是单色的时候(右边红衣),画家尝试将衣服的皱褶阴影画出(虽然画得没有那么好,起码努力了)。而当衣服上面有复杂细碎的图案纹饰的时候(左边绿衣),画家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么复杂的情况,就完全放弃了,做了极简处理,将衣服画成了平板。

一个真实三维世界的简化版,细节度远远不够!

简言之,画还是太平了!

也就是说,和我们印象中从来没有立体过的东方绘画一样,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西方绘画也是平的。东西方差距并不大。

用十四世纪的两幅壁画来对比一下。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上:中世纪晚期佛罗伦萨画家 在1303-1305年所绘制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下:元《永乐宫壁画》,衣袂飘飘,仙气十足。

如果我们将中世纪晚期佛罗伦萨画家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和中国同一时期的《永乐宫壁画》放在一起看的话,两者可谓半斤八两,难分伯仲。仔细看的画,脸部特征雷同,都是大饼一般,所有人的手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永乐宫》里面的人物也是同样的问题。

比起中国画家的单色平涂,尝试在人物的脸部和衣服加上阴影高光,以增强立体感,但效果不佳。他也遇到同样的困难:衣服单色尚可处理,稍微有一点装饰(比如金边和羊毛)就无从措手,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细节画好。人物的姿势也是笨拙僵硬。

总体来说,的画更写实一点(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画家尝试复现三维世界的复杂度,但因为技巧拙劣,效果不佳,并没有什么优势。《永乐宫》虽然更平,但看起来反而略胜一筹,因为更有趣味。

但是西方画家的写实能力在1420年之后突然有了进境!

在此之后,西方画家开始能够把握复杂的三维空间和光影明暗,作品立体感十足,人像惟妙惟肖,处理复杂衣料和各种材质细节(比如非常难处理的金属盔甲),更是得心应手。

而东方绘画仍然是平的。

从此东西方绘画分道扬镳。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内,西方绘画一骑绝尘。在写实方面,把东方绘画远远抛在身后。

到了十六世纪,我们看到的西方绘画是这样的: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意大利画家 1545年绘制的肖像。

从上图可以看出,到了十六世纪中叶,西方画家已经能轻松处理如此复杂的衣服和材质。衣服是服服帖帖地“穿”在身上的,衣服的各种材质和细节几可乱真。衣服上的每一个皱褶都看着那么的舒服。如此精确,如此合理,有如照片一般。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

大约同一时期的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则展现出一种停滞。作为明四家之一,十六世纪中国顶级画家,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园图》似乎在技术层面和两百年前的《永乐宫壁画》没有什么差别。而西方绘画,从到 ,已经是云泥之别,进步巨大。如果说《永乐宫壁画》可以和西方中世纪湿壁画打个平手,两百多年后仇英在 面前就实在是有点寒俭可怜了。

再举一个例子: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香樟推文)叶展:以炮制精神毒品为生

左边1425年意大利画家 da 作品西方艺术历史,右边1430年尼德兰画家 作品。

短短几年之间,进境如此神速!这种进步不是一人两人,而是普遍性的,蔓延性的。

大卫·霍克尼发现的这个1420-1430年的横断面,是一个谜。

是什么造成了西方绘画的这种飞跃?

为什么西方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仿佛集体开了挂!

以前的美术史学家们,将其归因于思想解放的力量。文艺复兴,科学理性,人文主义兴起,等等。

大卫·霍克尼并不相信这一点。

精神原子弹不是万能的,精神力量并不能解释一切。

一定有客观的物质的原因。

未完待续

文字| 叶展

图片|网络

审校| 混沌 包子

编辑|棠棠

往期精彩回顾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