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儒家音乐思想及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浅谈论儒家音乐思想及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儒家音乐思想——以《乐记》为代表 摘要: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其音乐思想 也对古代中国音乐思想的发展也是极为深远的。先秦时期儒 家音乐思想形成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荀子的 《乐论》成为中国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浅谈论儒家音乐思想及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儒家音 乐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文章审视儒家学的音乐观和儒家集大 成之作《乐记》,从而正确地把握儒家音乐思想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影 响和正确地继承传统音乐文化。 关键词:儒家音乐思想;《乐记》;孔子;音乐文化;影响 “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乐的看法’(1)。 从古至今 对音乐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而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 的影响最为深远。 谈到儒家音乐思想,当然少不了孔子。 孔子生活的时代,正值 周土室走向衰微,社会急剧动荡,乃至礼崩乐坏。为此,孔子感叹说: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周代的礼乐制,实际上 是一种等级制,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治统治来说,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孔子也正是看到周礼的这一面,才力推周礼的,他企 图用周礼来维护封建统治,借以改变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这也恰恰 反映出孔子对音乐社会政治教化功能的重视。
孔子是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为我国古代音乐所作的贡献是 多方面的。 一、整理《诗经》,保存古代文化典籍。 他把《诗经》这些保存在史官乐师手中的典籍解放出来,使它“飞 人寻常百姓家”,成为广泛流传于社会的教科书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为我国古代音乐教 育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二、重视音乐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他所设的六门课 程: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于第二位。他把音乐看成是 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阶段,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 伯)))。孔子首创的私学重视音乐教育,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是礼、乐治国,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孔子指出: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倩))), 主张要使用礼、乐的手段,来贯彻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仁就是做 人的道德。他主张追求礼乐的实质,“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 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因此,礼乐的作用被孔子系 统化了,它构成了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孔子把音乐作为一种 手段,与“礼”配合,赋予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提出“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孝经广要道))),反映他 要用音乐来改造社会风气的意图。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提倡 音乐、肯定音乐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统治地位。 四是确立音乐美学的标准—尽善尽美。 孔子强调音乐的思想性及其教育作用,同时也肯定音乐的艺术性 及其娱乐作用。这就是他率先提出的关于音乐美学批评“尽善尽美” 的原则。“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愉)))这是孔子认为音乐内容要“善”、形式要“美”的辩 证思想。孔子强调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道德力量首要的作用。 因此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道德律的美学思想。 同时,孔子承认音乐的娱乐作用,他自己被《韶》乐陶醉的“三月不 知肉味”。这种音乐美学观点在两千五百年前就为孔子所提出,他为 我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发展开辟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儒家的音乐思想主要收在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乐记》一书 之中。《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音乐理 论和音乐创作方法的基石,对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 刻的影响,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遗产。因而要探究儒家的 音乐思想,一定要研究《乐记》。
《乐记》所论述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 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 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甚至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也作了简短而 生动的描述。《乐记》这样丰富的音乐思想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 先秦千百年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认为“非 乐所以治天下” (《墨子三辩》),道家认为“五音令人耳聋”(《道 德经》十二章),法家把音乐看作“淫佚之徽”(《商君书说民》), 它们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倾向“非乐”,因而都未能建立一套音乐思 想。儒家则历来重视音乐,《尚书》、《周易》、《左传》、《周礼》都有 关于音乐的文字,孔子、公孙尼子、孟子、荀子都有关于音乐的言论, 其音乐思想比墨、道、法三家丰富得多,因而为《乐记》思想奠定了 基础。(CAI) 《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认为“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故形于声。声 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旎,谓之乐。”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它 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精神状 态。
它又是声音的艺术,由自然形态的声音变为艺术形态的音乐,正 是艺术劳动的过程。因此,对于音乐这一人类社会意识形态成因的解 释,有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的认识。 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上,《乐记》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 况与社会风气,因而人们通过音乐又能认识国家的政治好坏,所谓“审 乐以知政”。它说:“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它认为音 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内容,因此音乐的审美感受是认识现实 的重要形式,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观点体现 了儒家学派一贯的音乐主张,它也符合当时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历史 要求。 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乐记》阐述的核心问题之一。它认为 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所谓“先王立乐之方”,即“乐在 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 听之,则莫不和顺;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利用 音乐的美感作用,端正社会风气浅谈论儒家音乐思想及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一致,这就是 先王制定音乐的目的。所以《乐记》始终将礼、乐并列,指出“乐者, 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 互相配合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基础,“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把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同等看待,对它在国家上层建 筑中所起的作用,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乐记》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 理教育作用,认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度口腹耳目之欲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指出音乐必须接受政治、伦理道 德的制约。这种适应统治阶级文治武功需要而形成的音乐观,在当时 形势下,无疑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一定深度。它反复强调:“夫乐 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够免也。”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产生愉悦的感 受,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的美感来达到感染人、 教育人的目的,所谓“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儒家的音乐思想中既有唯物的一面,也有唯心的一面,还有不少 保守片面的因素。如《论语八俏》载:“孔子谓季氏,八悄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认为鲁国大夫季桓子在自己的庭院里 演出了天子方能享用的“八愉之舞”,违背了礼的规定,引起了孔子 极度的愤慨。“八俏舞于庭”,说明在一些人心目中,“天子之乐”并 不是那样神圣不可侵犯,这实在是观念形态上的巨大变化。
随着奴隶 制的崩溃,往昔金字塔般的礼乐制度失去了金碧辉煌的光泽,最终成 为历史的陈迹。孔子逆潮流而行表现了他的保守思想。 雅乐是周代推行礼乐制度的支柱,但随着奴隶制的日趋没落,雅 乐的等级内容越来越变得空洞而毫无意义,它只是一种越来越流于形 式的僵化了的音乐。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音乐开始兴起,象汹涌的 浪潮一样不断地冲击着雅乐千疮百孔的堤坝。这种“新乐”,就是郑 卫之音。“郑卫之音”是一种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而这种音乐在当时却受到礼乐制度的维护者儒家的排斥,孔子曾“恶 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乐记》对音乐审美观念的认识 有着鲜明的阶级标准和明显的局限性。“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 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 知乐.”认为只有合乎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音乐,才是美的音乐,因 此,推尚雅乐.排斥俗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 影响。《乐记乐本篇》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把它看成是促使社会动乱的因素。事实恰好说明,随着整个奴隶制度 的崩溃,作为上层建筑的雅乐,自然也行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郑 卫之音”的问世,恰恰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
“郑卫之音”是 一种适应新兴封建地主阶级需要的“新乐”、它的产生时代发展的必 儒家音乐思想存在着的保守性与片面性,一直被后来统治阶级所推崇。魏晋时期阮籍的《乐论》,否定“郑卫之音”,提出“夫正乐者, 所以屏淫声也”的口号(2)。他认为古代的圣人早已能够代表天的意 志,所以他推崇的是“先王之乐”,他尊重的是“先王造乐之意”;他 认为当前的乐器有了改变就要不得;他对所有的人民自己反映当前现 实生活的音乐,取着强烈的反对态度。隋唐时期怀念“古乐”,推崇 “正声”;反对民间音乐,排斥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反对新的创 作,拥护雅乐。朱熹的音乐思想偏重于音乐道德教育作用,但他的道 德教育,则是雅乐。他的学说在明清时期被奉为儒家学说的正宗。总 的来说,儒家音乐思想的片面性、保守性表现为:一是忽略了一个至 关重要规律—“历史发展的规律”。一味强调“雅乐”而“恶郑卫之 音”。二是忽视了和轻视了人民的力量。 可是,民间音乐却一直在不断地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之下,默默 地顽强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它是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主要力 量。事实上,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和发展了儒家音乐思想的精华。如 宋代沈括推崇古人所说的通过歌词与曲调来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优 秀传统。
他认为音乐既要有思想内容,又要有音乐形式。他批评宋代 当时的演奏家们,只顾音乐的节奏与音律,而不去重视音乐作品的思 想感情内容。这与儒家音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去年, 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节目提出了主题为“尊重艺术规律,唤醒艺 术家良知,提高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的号召。谈到了作品思想内容、 审美等一系列的问题。要求作品要风气正、作品精,给人以美感、启 迪、教育,实质正是继承了儒家音乐思想中音乐教育人的社会作用, 以及“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 响,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古代 美学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深人研究和批判地继承。 [1]金文达著.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84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