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

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

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

(梁漱溟)

王国维先生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

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

下面具体谈谈每层境界的含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做学问的八个境界

--梁漱溟 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佛家智慧三境寓意,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做学问的八种境界

——梁漱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佛家智慧三境寓意,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佛家智慧三境寓意,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风的方向收藏于2020-12-06转藏1次(梁漱溟),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干事业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2011-01-19邢台网

谈谈干事业、做学问的境界。于是,我猛然想起近、现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来。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是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他对诗词颇有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一书。在这本书中有一段关于“境界”的妙语,被很多人所传诵。他利用三段精彩的宋词,比喻为干事业、做学问的三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以上三段宋词,皆是名家名句,就其内容而言,又都是歌咏男女爱情之事,而且这三段中的意思,本没有内容上的勾连。可是王国维却把它们巧妙地并列在一起,并称之为三种境界:“悬思——苦索——顿悟”,而且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实在是寓意深刻,妙趣横生,令人读来拍案叫绝,受益非浅。王国维先生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并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三种境界到底是什么。

第一段宋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句子。本意是描写一位女子站在高楼上,眼巴巴盼着丈夫归来,大概丈夫出门很久了,她望眼欲穿地看着被秋风吹下的片片落叶,更触动了她思念丈夫的愁绪。王国维在这里比喻,在干事业做学问上欲有建树,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不惜“望尽天涯路”。

第二段宋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句子,是说一女子害了相思病,因看不到情人,思念情人,居然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她人瘦了、衣肥了、面容憔悴了,然而却不后悔。王国维在这里比喻要干成一番事业,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即使再苦再累,“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在所不惜,也“终不悔”。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此谓也。

第三段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原意是说一对恋人于元宵灯节时外出观灯,由于看灯的人很多,他们走散了。于是,一人拼命寻找另一人,结果非尽周折,终于在灯火阑珊中找到恋人。王国维在这里比喻,经过千百次的探索和磨练,有朝一日,突然发现,自己的目标终于豁然贯通,突然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事业终于取得成功!

王国维用这三段宋词,比喻为干事业、做学问的三种境界,非常巧妙,非常贴切,含有很深的人生哲理。三个境界,就像三个阶梯,只有努力登攀,才能达到事业和学问的颠峰。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近日在科学院网站上看到数学家杨乐院士的“博士论文怎么做”一文,其中杨院士提到王国维的做学问的三种境界,颇有感触。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整日思想的重心在某一个具体科学问题上,做到“思想专一”,不偏离工作重心,不受外界琐事的干扰,终究会有惊喜的收获。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数学研究做深入后,学者人数就不多了,有时好像是一个人在攀登,可能很孤独,但必须耐得住寂寞,不断往上攀登,站得高,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主要是攻关,作研究时遇到难关,要不断地思考,可能到了晚上想出一种办法,继续往前,但到深夜1点时又走不通了,只得睡下;清晨5点醒来,脑子还在想这个问题;起床接着做,早餐和午餐也食而不知其味,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一些时日。

第三境界,“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了一个问题朝思暮想了几个星期,用尽各种办法都不行,但最后用了一个看起来是偶然的机会或办法,却发现答案就在灯火下面,清清楚楚。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