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该醒醒了!愿每一位学佛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真正正信的佛弟子
棒喝该醒醒了!愿每一位学佛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真正正信的佛弟子
针对有些人稀里糊涂地学佛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
该醒醒了!
愿每一位学佛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做一个真正正信的佛弟子
01
有人还没有自度
就已经度人上瘾了
现在有人还没有自度就已经上瘾了,就想度别人,这当然不现实。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够解决烦恼和生死问题,这应该是不二法门的命运共同体。
所谓自觉,就是自己明白自己是没有实在性的缘起假相。所谓觉他,就是知道他人也是没有实在性的假相。
“觉”应该是觉者、醒来的人。醒来就是不执着梦里的境界了。
我们一般人是:既执着自己是实在的,也执着别人是真实的,于是烦恼和生死将没完没了……这不正是迷惑、障碍吗?
02
训练心里的清净
佛陀,值得我们信仰
当然,针对有人说:“我知道都是不实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负责任历事炼心,也就是通过负责任来训练我们自己心里的清净。
现在有人假装说自己觉悟了,其实并没有觉悟。因为真正觉悟的人是负责任的,而不是逃避的。
所以,佛陀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对象。
虽然佛陀不会嗔恨我们,不会同我们计较,但是六道众生会嗔恨和计较。
因为佛陀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能力上安全可靠,且福慧具足圆满,所以佛陀有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
般若德就是智,解脱德就是断,法身德就是悲。
佛教徒需要慈悲佛家的觉悟人生智慧包括,慈悲就是要帮助别人解决烦恼和生死的问题。
现实中有人帮助别人,应该避免好心办坏事,比如装明白、瞎支招、胡掺和或者有企图,那么肯定都是有后遗症的。
如果悲能拔苦,那么拥有智慧才能真正拔苦,否则容易事与愿违。
信仰是因缘所生法,信仰需要缘成,信仰是一种力量。
就像我出门的时候,有人会问我说:
“法师,你看我有没有佛缘呢?”
我告诉对方:“有没有佛缘,应该问自己。”
“他们说我有佛缘。”
“他们说你有,那么我问你:什么是佛?”
“不知道;”
“什么是法?”
“不知道”
“什么是僧?”
“不知道”
如果不知道佛法僧三宝,那么又怎么可能会有佛缘呢?如果是稀里糊涂,那么不是被忽悠了,就是自己糊弄自己而已。
这个话虽然听起来似乎不好听,但是我们必须要警钟常鸣,不要随波逐流。
无论信与不信,都不应该是人云亦云;而是应该去了解,了解之后,你再思考:我有没有佛缘?我可不可以去学佛?如果这个过程你不知道,那么你不就是只有热情而没有理性了吗?
正确的信仰,可以让我们生也安乐、死也安乐,可以让我们正常、正经、自在,从而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03
真正的信仰,应如此
在佛经中,列举了许多的比喻,比如:信仰如手、信仰如杖、信仰如根、信仰如刀、信仰如力、信仰如财。
所谓“信仰如手”:信仰就像人的手一样,只有有了手才能做修福修慧的佛事。如果没有手,我们怎么能做佛事呢?
所谓“信仰如杖”:信仰就像人的手杖一样。我们可以以信仰作为自己的依靠,比如手杖,对于解脱烦恼和生死的人非常重要。
所谓“信仰如根”:信仰就像树根一样,能够滋生万物。
所谓“信仰如刀”:信仰就像刀子一样,能够当机立断地解决烦恼和生死问题。
所谓“信仰如力”:信仰就是一种力量,可以使人无所畏惧。
所谓“信仰如财”:信仰就像财宝一样,能够解决人生面临的物质、精神、归宿的贫穷问题。
04
佛教不怕怀疑
因为怀疑,所以释疑
尤其,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教并不是一味地让人感性地信仰。
有的信仰缺乏理性,只是凭借感情,就是头脑发烧,而没有理性。这种信仰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
人性经常是矛盾的,自己同自己在斗争。人生更多时候就是感性,缺乏理性智慧。因为没有理性,也就是没有智慧;只是我们更多的人有理性,而没有了热情,这总是有缺陷的。
我们既需要有感性佛家的觉悟人生智慧包括,又需要有理性。
所谓感性,就是热情棒喝该醒醒了!愿每一位学佛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真正正信的佛弟子,如果没有理性的引导,那么就是迷失的;如果只有理性而没有感性,那么也不能证明自己有理性。
这两者之间的因缘际会,应该是要互相合作的。
佛教的信仰更需要我们建立在理性的慧命解脱基础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
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佛陀的经典。你不要说:“这个不容置疑。”应该可以怀疑的,为什么不可以怀疑?
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真正的佛法为什么不可以怀疑呢?我们完全可以怀疑佛陀。就像我当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三论宗的“无所得”,就是心里不服,就是怀疑,就是强辞夺理,实在是不服气。
为什么呢?难道别人都错了吗?对此很难接受佛家的觉悟人生智慧包括,于是就非常不服气。
只是最终只有当我明白:“破见不破法”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我终于忏悔和愧疚。否则,我都会一直坚持,刚强难度。
可见棒喝该醒醒了!愿每一位学佛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真正正信的佛弟子,怀疑不是坏事,因为怀疑,所以“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我们如果从来不怀疑,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开悟,分明就是愚痴。
佛教不怕怀疑,佛教徒允许怀疑。因为怀疑,所以释疑。
佛教的缘起、中道,还有因果等教理教义,可以究竟彻底地解决我们人生的各种各样的迷惑。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