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净圆《忆江南》
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净圆《忆江南》
中华文化是一条无尽的河流,不是枯藤、古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报告厅里,细细品味中国文化的沉寂和磅礴的生命力。
一点点灵感随着落日余晖,世间万事万物。 ——景远《忆江南》
没有去也没有来。 ——齐德《诗》
就像我上次提到的,佛教很少公布那些计划、策略、步骤、想像、蓝图等。这些都不是很讲究,它是直接面对发生的事情自在,必须敏锐地观察和帮助,所以称为观世音菩萨。
我们平时去很多寺庙和石窟,看到很多菩萨像,都是这样的。他们是什么样的神?我不关心外面的世界,不关心信息,不关心,不关心历史,不关心未来,不关心战斗,不关心挑战,不关心任何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执着。显得异常平静,超然到了极点。观世音被称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心经》
当你看佛像时,我多次说过佛像就是佛经。虽然没有声音,但看脸就知道了。最好的雕刻佛像是这样的吗?他们必须不在乎外面的世界,信息,区别,历史,未来,战斗,挑战,一切。
但如果此刻发生了什么事,以如此平静的表情,你可以立即站起来提供帮助,就像我在许多最好的佛教学校中看到的那样。千年之美已见,百事已看透。只有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才能及时发现和应对一切无法测度的灾难,化解各种恐惧和苦难,拯救世间的迷茫之钟。安心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教精神。
北齐佛像
说到这佛家文化的意义,我花了很长时间讲心经,佛教的核心经文。 《般若心经》是整个佛经——大乘经典中最短、最核心的。现在重读我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菩萨能观自在,深修最高智慧观照,证得世间诸蕴空无常,故能胜一切苦劫。舍利弗,色相 人的“色”都等于“空”。可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空,空即色。其实,连感觉、想象、行为、知识都是这样的。
哦,莎丽,所有的概念都是空的。故无生灭,无垢净,无增减。在空性中佛家文化的意义,没有真正的色、受、想、行、智,没有真正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没有真正的色、耳、香、味、触、记忆。视觉和意识之间没有界限。
在空虚中,既没有无明的沉闷,也没有无明的尽头;既不是老死轮回,也不是老死轮回;既不是苦的积累,也不是苦的停止;既没有机智,也没有得到。
因为一切都无所得,所以大菩萨以大智慧超越,心中无忧无碍,所以无所畏惧。他可以远离各种颠倒的梦想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净圆《忆江南》,最终获得真正的解脱——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三生,只要证悟者以大智慧超越,就能获得最高的证悟。大智超凡是神咒,光明咒,无上咒,无比咒。此咒能除众生一切苦,真实、真实。所以,让我们念诵这个咒语-
“走,走,走,”
去另一边。
大家去,
快醒醒! "
以上是我翻译的《心经》白话文。我是这样读的,我前面提到的基本核心思想大家都能理解。在此,一个经典的文字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佛教的基本精神总结
《心经》中的“心”是指核心,也就是大纲的意思。现在很多人都在背,也有很多人在不断的抄,但是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其中的意思。所以,我做了这个翻译尝试,把它翻译成当代语言。当年不管是熊什还是玄奘,他们从印度翻译成中文,都下了很大功夫,翻译的也很好。现在我做了另一个翻译,以便在当代可以使用。您可以将其用作参考。当然,我们也期待更多更好的翻译。经过这样的翻译,我们思想的搁置会更加稳定。
这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哲学和社会学有很多很多的不同,我们的心理学也有很多很多的不同。我并不是说我们必须使用佛经。这些都是用来代替我们其他学科的。 但自从它在东方世界存在了2000多年,自从它成为中国思想领域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因为它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思维方式,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在受苦,它成了解脱的良药,既然,既然,既然,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的前辈难道没有听过这么多其他教义吗?以前也听说过,为什么大家都到了老了学的时候才慢慢的皈依佛门呢?一定是在凝聚了所有的人生经历之后,它才突然发现自己是对的。 “缘起空”说是正确的;有那么多“不”,那么多“无”,“空”的思想是正确的;尤其是引渡世间众生的思想,就是我所说的“无缘大恩,同体大悲”的精神。
如果我们从“空”做起,放弃很多个人的执着,放弃很多功利的欲望,放弃很多烦恼,成为能够战胜一切苦难,走向干净透明的未来的人世界的另一边。这样,我们就觉得佛教的意义会慢慢的增长,佛教的价值就会在我们现代社会很好地扎根。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佛家文化的意义,你看,所有的羁绊都被放弃了,所有的历史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这样的一种自由,这样的创造,这样的勇敢,这样的面对现在, 所以有很多了不起的人。
上次讲到星云大师,我很佩服。他一分钱一分货,在世界各地建造了200多个道场。他总是挤满了人,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参加了这个欢乐的活动。的一个大家庭。我还谈到了苹果公司非常重要的发明者史蒂夫乔布斯。他还从我们的佛教中得到启发,极大地扩展和解放了他的人生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一定不能消极,佛教一定不能闲着,佛教也不是今天很多网友误解的所谓佛教体系,也不是。它是一种宏大的精神,一种宗教的精神,使东方哲学能够慢慢领悟其内在的力量。
我相信,当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时,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许许多多的争执,许许多多的分界线,许许多多的利己主义高喊我们先来。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违背东方佛教的精神的。就算你赢了,东方佛教精神也会微微一笑,因为在它眼里,你的胜利和你的成功都是空的。知道这一点,我们的精神是多么的自由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净圆《忆江南》,我们的精神是多么的放松,我们作为人类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高贵。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