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因果,是佛教文化的基本定律,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造恶果,因果的观念早已深入“以善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善良是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都说善良的人最可爱,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总是被欺负,那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善良呢!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古语云:“人善人欺,天不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说不管遇到任何境界,自己的善良,都不要被外界所染,每个人的因缘果报与业障各不相同,自然所感召的吉凶祸福也有所不同因果报应的佛家故事,所以当自己的善良被人欺骗因果报应的佛家故事,就当作随缘消业障,不要生嗔恨心。

作为学佛弟子,善良的心首先要有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但是佛家讲慈悲为怀,并没有说善良为怀,由此可知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并不是一般的善良,就如《心经》开开端所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度一切苦厄,“一切”包括得很宽,就是广大心、清净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善良之心”升华为“慈悲心,”因为善良,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而慈悲心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善良,因为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幸福生活的善因。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善良,导致各种为难,不顺。所以说,以下这2种情况下,请不要善良,不然因果报应自受。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第一、自己弱势,对方强势。

学佛就是学着怎样把生活过得更好,让更多的人看到,学佛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果真如此,功德无量,福报无量。所以在生活中首先自己要融入生活,不要觉得自己学佛了,就处处善良,佛法是随顺众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学校放学后,妈妈接孩子迟到了,这时人贩子抓住机会,就哄骗小孩说:小朋友,你帮我去厕所找下东西好吗,我东西掉里面了。其实他想引小孩到厕所,然后下手。结果这个小孩就是不去,他恼了,你这孩子,不知道最基本的善良吗?小孩哭着就跑到老师身边。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人贩子看这小孩机灵,就转移目标,结果另一个小孩被他骗了,刚打算开车时,被警察抓了。原来跑到老师身边那个小孩,跟老师说,那个人是坏人,老师将信将疑因果报应的佛家故事,但还是报了警,小孩的这一举动,救了一个家庭。

后来老师问小孩:你怎么确定那人是坏人呢?孩子说:妈妈和我说过,有大人让我帮忙,不能理他,因为大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找成人帮助,而不是找孩子。所以自己弱势,强势的人却需要你的帮助,一定是别有用心,这时请收起你的善良。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第二,善良,要经得起人心的复杂。

善良没有错,但不要用错地方,这个故事广为人知,一群游客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区,他们都在车上向外观看,这时一只羚羊跑到车边,好奇的在车玻璃边瞧来瞧去,游客们看到这只小羚羊,就打开玻璃,抚摸它,还给它好吃的食物和水。

就在这时,动物保护区的队长带着两三个队员冲了过来,就把小羚羊打跑,不许游客们喂食。此时的游客们一团怒火,相互起了争执,说我们爱护动物,有什么错?而那个队长说:你们这不是爱护,是在造孽,如果你们对野生动物太友善,那么它们就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当遇到盗猎人,就很容易被捕获,游客们听后,鸦雀无声。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善良的事,可能会因为人的复杂,变成坏事。所以让我们把自己的善良升华为慈悲吧。好好学佛,增长智慧,心中常念“阿弥陀佛”,就能感召佛光普照,随喜分享,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