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主义及儒道思想跨文化解读(2017)-14-02
超验主义及儒道思想跨文化解读(2017)-14-02
超验与儒道跨文化解读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摘要:作为美国文化独立宣言的超验主义,与开放、平等的态度吸收了世界不同文化的有益养分,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是其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先验与儒道的内涵、异同,比较两者在自然观、人文思想、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异同,以期帮助对超验主义的全面解读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对于搭建中西文化发展的桥梁、构建共同的文化基础、融合世界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关键词: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儒家、道家作者简介:田淼(1981—),女,陕西渭南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139(2017)-14--02一、超验主义及其主要代表“超验主义”是1830年代发生在新英格兰的一场具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被誉为美国民族思想文化独立宣言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复兴”,作为一项文学和哲学运动,对美国精神文化和文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超验主义”声称存在一种超越经验和科学的理想精神实体,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沃尔多(Ralph Waldo)和亨利·戴维(Henry David))爱默生是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是世界著名的思想领袖。 19 世纪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化独立的旗手,他是中国古典文化早期进入西方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构建超验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吸收西方文明的养分,他还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他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他的超验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爱默生的影响下,梭罗也开始对东方哲学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在中国儒家和道家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契合点。同时,他还积极弘扬爱默生所提出的“自救”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立意见二、宇宙统一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万物皆有灵。在浩瀚和谐的宇宙中,儒家和道家提倡人与天地、万物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的理念。古人认为,自然与人构成生命的巨大整体超验主义及儒道思想跨文化解读(2017)-14-02,万物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认识世界与认识人类紧密相连,崇尚天人合一,即人的理想。 、情操、性格与自然精神,自然规律的统一。老子的《道德经》中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视“道”为一切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的源头。 “道”不可言喻。人类的普遍规律道家思想参考文献,本性无动于衷,却能化为万物。
爱默生还在他的《论自然》一书中探讨了自然、人与灵魂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超验主义及儒道思想跨文化解读(2017)-14-02,大自然呈现了人类灵魂的本质,激发了人类的直觉和灵感,是人类物质的保证。自然和人的心灵都充满了精神存在。世间唯一的意念和意志是世间万物的内涵,被称为“超灵”。 “超灵”是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精髓,也是爱默生世界观的核心。可见,老子的“道”和爱默生的“超灵”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都表明“包罗万象,超然完美,是万物的起源和归宿,都信奉宇宙的统一和世界起源的同一性。道家的标准追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死亡,与自然合一是人类最自然的状态但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儒家和道家中的“天”变成了爱。默森笔下的“神”,西方观点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自然和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它并不比人类更神圣,需要人类去征服。在某种程度上,北美的殖民历史就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斯特兰然而,在爱默生时代,西方“开拓”所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让人忧心忡忡。爱默生指出,“在西方传统中,宗教和伦理与其他低等文化一样,都起到了贬低自然从属于精神的作用。
"[1] 这种观点清楚地看到了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积极方面。在爱默生的超验作品《自然》中,他提出自然是超灵魂与个体灵魂之间的对话。可见,爱默生崇尚自然并从中汲取超然精神体验的理念,与东方古代哲学家的“道自然法则”是一致的,将万物融为一体的“超灵”可以看作是美国版的灵魂“道”。 ”中国道家哲学三、注重修身养性和道德人文思想中国圣人孔子始终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根据对孔孟的解释:“仁者爱人。”同时,儒家强调人治,重视人的特殊性。 e 和人的道德发展。儒家认为“圣人、君子、圣人引导和规范个人道德,崇尚古代圣贤,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八项”:考察事物、获得知识、至诚、正义、自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为士大夫等所设定的修身立德的目标。孔子承认自然力量的存在,但始终以人为本,人,怎么可能是鬼?“不知生,怎知死?”(《论语》中的人文主义倾向也与爱默生产生共鸣,体现在超验主义中。超验主义认为:“一切人有与生俱来的心智,它赋予了通过直觉而非经验来掌握终极真理的能力。
基于这种直观的洞察力,一个人能够通过个人不断的自我超越来接近最高的存在。 ” [2] 爱默生阅读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学者所译的《四书》,这些不断完善的著作,逐渐将追求生命真谛的爱默生引向了对儒学的最高理解。儒家,我最佩服的是儒家对待个人道德和修身的态度。爱默生认为,世界是为人而存在的道家思想参考文献,人有神性。能够成为完美的人,推动整个世界的进步。爱默生关注世俗生活,重视人的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这与儒家的人文主义倾向是一致的。两者也不同,儒家强调个人是社会群体的轴心,强调权威和d 等级制度,强调平均性和一致性,个人服从群体,个人价值观和利益应以社会群体为基础。因此,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强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超验主义重视个体精神,强调个性,提倡自助、自力更生。爱默生和梭罗坚决反对任何制度组织、权威和制衡,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充实自己,表达自己。梭罗甚至鼓励个人离开社会,离开群体,回归自然[3]四、贫穷幸福的人生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向来崇尚简朴生活,抵制奢靡,鄙视世俗享受,追求超然朴实的气质和情操,儒家和道家也不例外。
孔子在《论语》中说:“食稀,水食稀,枕为枕,喜乐也在其中。不义富贵如浮云,我”,对“一筐饭、一勺、一碗水”的生活方式给予了强烈的赞誉。庄子把贫穷理想化,视金钱财富为粪土,崇尚简朴,抑制奢靡,敛心寡欲。爱默生生活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代。当时西方拜金主义盛行,人们热衷于追求名利,唯物主义盛行。爱默生强烈批评了这种疯狂的唯物主义。他认为,对金钱的无节制追求,必然导致精神和道德上的空虚。他在《美国哲学家》一文中指出,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的疏离,“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变成了截肢的身体,支撑着那么多怪物——一根手指,一根脖子,一个胃,一个肘部,但绝不是一个人。一个人变成了一个东西,很多东西。” (摘自《爱默生》选集,三联出版社) 爱默生对这种现象提出警告和抗议,他在超验主义理论中指出:“人的首要责任是自我提升,而不是刻意追求物质财富,人不能沦为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奴隶,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人必须回归自然,接受自然的影响道家思想参考文献,才能在精神上变得完美。”[4]简单的生活方式是沃土为君子修身。奢靡的物质生活使美德和天才枯萎,人在独处时更能看清自己和万物,获得真正的自由。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独居不是独居,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人性。
梭罗一生追求简单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满足。远离宗教、远离政府、远离社会和舆论,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他乐于住在破房子里,吃粗粮,摆脱世界的喧嚣。梭罗在树林中行走、冥想、写作,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可以说,爱默生在理论上只尊重节俭生活,而简单生活的概念只停留在理论的讨论和讨论中,卢梭用实践证实了他的理论[5]。他的“安静冷漠,一无所求”的生活方式,也是道家所追求的思想境界。道家主张“返本归真”。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是由对物质欲望的强烈追求造成的。 “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抵制物质事物的诱惑,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升华。梭罗将瓦尔登湖的宁静视为真理的象征,认为它存在于世俗世界的兴衰之外。他还将水比作平和的心灵和清澈的精神,认为“瓦尔登湖是衡量人性的地方”。他每天早上去瓦尔登湖洗澡,在他的著作中他引用了“大学里的浴缸之王”的典故,并提出早上洗澡可以让自己“焕然一新”,从而净化他的灵魂污秽,净化粗俗的感官。 “当纯洁之道畅通时,人可以立即奔向上帝。”对于道家来说,唯有站得清净如水清月,才能也领悟“道”的精髓[6]五、结语以爱默生和梭罗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源于西方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批判性地汲取和吸收了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有益元素。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是人类共同文明的结果。
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是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两者在自然观、人文思想、人生哲学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儒家和道家与各自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是分开的。它们已被超验主义学者研究、理解和重新解释。在为超验主义注入活力的同时,它们也获得了新的意义。不同文化思想的共性。这是相互对话与合作的前提。从“迷宫画面”的角度来看?分析先验与儒道的内涵、异同,克服简单的中西二元论、古今对立等思维方式。而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参考文献:[1]木心.文学回忆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凯.作品[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 2. [3]李杰.美国作家梭罗对中国“四书”和儒学的理解与接受[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4]龚丽艳.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学[J].齐鲁师范大学学报:2013(08). [5] 秦毅,陈峰等. 爱默生与梭罗超验主义的跨文化视角解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 [6] 杨贵霞.西方超验与道家碰撞的一瞥[J].时代文学:2008(04).1
随便看看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6-19儒道佛教与中国茶道:三教合一的茶文化内涵
- 2024-06-13天津红叶书院贾锡信先生讲学:儒道佛与古典文学的交融
- 2024-05-28网易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讲解儒道文化,道家与道教有何不同?
- 2024-04-30西方学者为何也高评苏轼?专访四川轻化工大学副院长、教授万燚
- 2024-04-29范明静:佛教精神的独特的“心物观”
- 2024-02-29谈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 2024-02-20(课程)《论语》与处世之道(课程大纲)
- 2024-02-20哲海纵横论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2024-02-20(知识点)孔子的《论语》之《语录体》
- 2024-01-29是写论文用吗?古琴美学中的儒道佛思想
- 2024-01-29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儒道以及中国禅宗
- 2024-01-25长春理工大学之超验主义者的思想丰富人类思想宝库
- 2024-01-15中国茶道的内在本质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
- 2024-01-05蓑:蓑雨人生中的东坡思想怡
- 2023-12-17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儒家文化的三个方面
- 2023-12-14易中天:我山之石——儒道墨法的救世之策
- 2023-12-07幸福人生的事业经营国学智慧--易儒道禅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