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上帝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人和上帝的统一
爱默生:上帝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人和上帝的统一
——学习笔记
艾默生早期对中国充满偏见。直到他的超验主义形成,他才开始对孔子和儒家产生兴趣。其中,马什曼译的《孔子》和克利译的《文言文:俗称四书》和理雅各译注的《中国经典》对他影响最大。爱默生之所以偏爱儒学,是因为儒学与他的超验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儒家能够为先验主义寻求理论支持。
天人观念是这两种观念的第一个交汇点。 “天”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无处不在,是一种控制着人们的神秘超灵力量。世界上的一切。弟子颜回死后,孔子喊道:“天失你 爱默生:上帝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人和上帝的统一,天失你!”在孔子看来,人的命运由天主宰,人无法逆转天命,只能敬畏。但孔子并没有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天命。 “不怨天神,不为他人着想,上学上去,认识我,就是天堂。”这句话就是孔子要人正确认识天命,积极生活。 . “自然德行”是孔子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力量根植于天空,但人可以知道命运,他坚信“天人合一”的观点,如儒家经典“诚为天之道,诚为天之道。人与人之道,也是儒家追求“天人合一”的体现。爱默生也相信存在“超灵”或《神》,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充满了灵性的存在,而灵性是世间万物的内涵,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力量。爱默生的“超灵”,就像孔子的“天堂”一样,是统治宇宙的唯一意志。同样,他对“超灵”的态度也非常积极,认为上帝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 “在灵魂的每一个行动中,人与上帝的统一”,我最纯粹的人在他的身上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当他真诚地敬拜上帝时,他就成为了上帝,他将“超灵”与人融为一体,这类似于儒家的“天人合一”。
人性观是两种观念的第二交汇点。在儒家看来,人性既然是天赋,那么人性与本性是一致的,提倡人性本善。 《中庸》中的“仁”是指“仁”是人类的基本特征和共性。 “同而异”既肯定了全人类的共同人性,又强调个体的后天差异和人性的可变性,这自然导致了儒家对后天教育和自我修养的重视。儒家的“仁”是中国文化中的“德”,而“修身”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个人道德的不断提高。爱默生认为,“上帝”具有至善的美德,是至善的化身。在他看来,既然上帝普遍存在于人心中,那么人性也应该是善的,正如他在《论超自然》中所写。 《精神》说:“人是庙宇的样子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所有的智慧和所有的美好都居住在其中”。爱默生相信人是可以完美的,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能在心中达到与上帝一样的完美。他主张超验主义的初衷是反抗加尔文主义对“原罪”和“命运”的断言,强调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是靠个人的努力实现的。而儒家中的修身养性的内容,正是他最需要的。爱默生和孔子一样,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可以让人突破内心的局限,不断提升自己。正是在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的推动下,推动了美国国民教育的蓬勃发展。
道德是他们的第三个交汇点,都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孔子自言自语:“少食少水,屈臂枕枕,享乐。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关心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因为是精神追求而不是物质享受,孔子所追求的道德完美完全是由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因素驱动的。巧合的是。爱默生认为 爱默生:上帝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人和上帝的统一,人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才能发挥内心的善良,强调人的自我反省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这也是爱默生对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时,美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彻底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导致人们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无视精神追求,自私、贪婪、虚荣在社会中盛行,破坏了人的独立意志,使人疏远。对此,爱默生尖锐地指出:“灵魂变成金钱的奴隶,牧师变成仪式,律师变成代码,机械师变成机器,水手变成船上的绳索”。因此,他希望通过精神的力量来抵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至上,用儒家所倡导的宁静和冷漠来抵抗美国物质社会的诱惑,用儒家广阔的精神文化来治愈人们的欲望。美国社会。 .
虽然爱默生对儒学的引用是高度选择性的,有时甚至会割裂语境,断章取义,但总的来说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爱默生选择引用儒学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具有共同价值,能够被认可和接受的。东方和西方。
爱默生借鉴儒家思想的初衷是重塑美国的民族性格,构建美国独立的文化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他想打破教会的常规和坏习惯,避免过度个性带来的道德。不平衡,他积极倡导自强自立的独立精神,同时希望克制人们的欲望,保持人们对宇宙自然的敬畏。恰好儒家的一些观念符合他的要求。也正是被儒家调和的超验思想,为美国奠定了强大的精神原则和精神支柱,开始飞向现代物质繁荣。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