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作为学佛弟子,善良的心首先要有,但是佛家讲慈悲为怀,并没有说善良为怀,由此可知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说,以下这2种情况下,请不要善良,不然因果报应自受。
日期:2024-07-18 人气:252 阅读全文

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佛家智慧,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生活,那么你就将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幸福源自于内心的简约。
日期:2024-07-12 人气:190 阅读全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释家、道家的精髓与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释家、道家的精髓与传承发展
其中,儒家、释家(佛家)和道家三大文化体系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三大支柱。四、儒释道的交融与时代传承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日期:2024-06-30 人气:239 阅读全文

(雪漠智慧课程)虚空无生灭,心性无边际

(雪漠智慧课程)虚空无生灭,心性无边际
这说明你已经实现了前面所说的妙观,通过定慧双修,成功地让智慧从生命中生起,并且把它变成了你的一种生命本能。【在禅宗过去的传承中,只要能明心见性就是大成就,因为明心见性之后你已经是登地菩萨了。【佛家的四摄法也是对世间规则的一种遵循,它包括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个方面。
日期:2024-05-05 人气:220 阅读全文

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9、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15、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82、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
日期:2024-01-19 人气:173 阅读全文

宗舜法师:什么是爱?法师说:爱以染污为性

宗舜法师:什么是爱?法师说:爱以染污为性
佛教里面“爱”的特殊定义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这也就注定了,在我们的佛经翻译里面,“爱”和“欲”是放在一起的——“爱欲”。当然,在另一面,爱的德性的意思,在佛教经典中也相当普遍。佛教不是爱的宗教,是慈悲与智慧的宗教。一些宗教被视为爱的宗,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
日期:2023-11-18 人气:234 阅读全文

济群法师:心灵出现疾病时需要重视,需要积极对治

济群法师:心灵出现疾病时需要重视,需要积极对治
其中,智慧偏向自利,而慈悲偏向利他,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内涵。大乘佛教所说的慈悲,是建立在空性慧的基础上。也正因为空性慧有如此威力,建立在空性慧基础上的慈悲,自然具备化解一切心理问题的能力。
日期:2023-11-17 人气:120 阅读全文

佛教故事中,四大菩萨代表着智慧、慈悲、德行和愿力

佛教故事中,四大菩萨代表着智慧、慈悲、德行和愿力
佛教故事中,四大菩萨: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代表着智慧、慈悲、德行和愿力,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四大菩萨分别代表着智慧、慈悲、德行和愿力,共同展现佛教价值观。正是因为这些菩萨的存在,佛法能够传承,慈悲普及,智慧发扬,德行传承。
日期:2023-11-10 人气:302 阅读全文

(李向东)元生公是什么?(深度好文)

(李向东)元生公是什么?(深度好文)
当我们听到这则故事时,使我们了解到,由于曾祖父的一念仁心,因此免去了一场劫难。佛者,得证智慧,慈悲为怀,了却无常者也。故慈悲众生,力行放生,弥大功德,慈悲正道也。放生非独佛教所专,古代圣贤哲士,儒中君子,亦多推广。’本文主角,虽非佛教莲友,却与放生法门结下妙缘,过程回异,匪夷所思。
日期:2023-11-10 人气:116 阅读全文

佛教的智慧是一种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生命智慧

佛教的智慧是一种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生命智慧
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宗教和哲学,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仪式,更是一门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生命智慧。佛教的智慧不仅仅是适用于修行者,还能够启迪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力量。总之,佛教的生命智慧是一种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智慧,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力量。同时,佛教的生命智慧不仅仅是一种信仰...
日期:2023-08-07 人气:315 阅读全文